Ⅰ 袋狸的简介
袋狸分布比较广泛,包括澳洲大陆,塔斯马尼亚,新几内亚以及印度尼西亚东部的一些岛屿。生活于从荒漠到热带雨林的不同生活环境中,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袋狸的分布区已经大大减少,有些种类特别是一些荒漠种类已经灭绝。典型的袋狸体型似鼩鼱,毛短而硬,耳、尾和四肢均短,四足跳跃行走。
Ⅱ 袋狸目的概要
袋狸目(Peramelemorphia)是包括了袋狸及兔袋狸的一目,接近“杂食性有袋类”的主支。其下所有成员都是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的原住民,大部份都有袋狸的体态:肥胖、弓背、尖长的吻、很大的耳朵、幼长的脚及幼的尾巴。它们的体型介乎140克至2公斤,大部份都有约1公斤重。
袋狸目在有袋类中的位置一直备受讨论。现时有两个形态特征显示与其他有袋类是有演化关连的,包括脚掌的类型及牙齿。
所有袋狸目的成员都是多门齿类动物,共有三对下门齿。这显示它们是从肉食性的袋鼬目演化而来。另一方面,它们的脚上有不寻常的地方,第二及第三趾是融合在一起的,即并指症,是双门齿目的特征。
一些学者认为袋狸目下的袋狸类是从肉食性的有袋类演化而来,故保留了多门齿的齿列,并独自的演化出并指的后脚。另一些则认为并指是很难从演化两次而来,估计它们是从像负鼠的双门齿目演化而来,再行演化出额外的牙齿。第三种意见指它们是演化自原始的肉食动物,并发展出适合攀树的拼指后脚,而双门齿目从此分裂出来,并演化出两颗牙齿的颚部。分子分析研究却没有为不明的情况提供解答,但无论它们与其他有袋类的关系如何,它们都必然是最远的亲属。
Ⅲ 袋鼠与兔耳袋狸的区别
既像兔子又像袋鼠 可爱的兔耳袋狸你认识吗?
综合 2018-12-29 18:43:07
澳大利亚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除了众人皆知的袋鼠、树袋熊之外,还有一种鲜有人知的珍稀动物——兔耳袋狸。
图片
兔耳袋狸,是兔耳袋狸属的一种,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有袋动物。
它们的长相非常奇特。
图片
耳朵又长又大似兔子,细长的后腿却像袋鼠,尖尖的嘴巴看起来又像老鼠,难怪有人称它为“三不像”。
尽管如此,兔耳袋狸还是非常可爱的。
图片
毛茸茸的身体,让人看了总想要摸一摸。
图片
图片
而当它们望着你时,圆圆的眼睛,配上一晃一晃的长耳朵,更是萌翻了。
图片
兔耳袋狸喜欢白天呆在地下洞穴中,夜间活动。它们不喝水,而是从食物中获取水分。食物包括种子和草籽等。
图片
兔耳袋狸还是生态系统的保护者。在它们的小窝中会堆积着不少分解腐烂的植物和植物的种子。
图片
因此兔耳袋狸每建一个窝,其实都在不知不觉中传播了植物种子,对恢复巩固土壤有着卓越的贡献。
Ⅳ 袋狸目的相关分类
袋狸目(Peramelemorphia):包括袋狸及兔袋狸,共有20个现存物种,3个已灭绝。
兔袋狸科(Thylacomyidae):现存1个物种,1个已灭绝。
豚足袋狸科(Chaeropodidae):1个现存物种。
袋狸科(Peramelidae):19个现存物种,1个已灭绝。
袋狸亚科(Peramelinae)
新几内亚袋狸亚科(Peroryctinae)
刺袋狸亚科(Echymiperinae)
袋鼹目(Notoryctemorphia):袋鼹属下共2个物种。
双门齿目(Diprotodontia):11个科下约有117个物种,包括树熊、袋熊、负鼠、袋鼠等。
Ⅳ 读了《兔耳袋狸》,你知道为什么澳大利亚送给英国小王子的贺礼是“兔耳袋狸”玩具吗请简要陈述两点主要
Ⅵ 袋狸的东袋狸 - 简介
东袋狸
世界上所有的有袋类动物全部生活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及新几内亚和邻近岛屿。东袋狸也不例外,东袋狸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的昆士兰州至维多利亚州。东袋狸仅存活在维多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州。塔斯马尼亚州的数量略多一些,而在维多利亚州唯一所知的东袋狸出没地点只是在westernbasalt平原。
Ⅶ 澳大利亚的bilby是种什么动物
有图的,象老鼠
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0067&PostID=2844990
在普通外国游客的眼里,袋鼠、考拉、鸭嘴兽似乎就代表了全部“值得注意的”澳洲野生动物。殊不知,澳洲野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其独特性一样令人震惊。
仅举一例:澳洲境内大袋鼠(Kangaroo)和小袋鼠(Wallaby)的种类,共有三十九种之多,屡屡出现在明信片上的那种红袋鼠,只不过是其中体型最大、最不讨人喜欢的一种而已。
其它体型更小的有袋动物种类,原本还要繁多,然而正是由于它们体型太小,在野兔、野猫、狐狸等外来物种的竞争和捕食下,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不断灭绝的境地。袋狸(Bandicoot)家族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例子。
说到袋狸,澳洲有袋类哺乳动物里面,相貌最不出众的,大概就是这些酷似尖嘴大老鼠的家伙们了 ---- 那种更加见不得人的袋鼹鼠除外。
然而谁能想到,袋狸科这个“大老鼠”家族里,竟然出了一门漂亮亲戚,它就是仿佛来自童话世界的 Bilby。
今天人们常常提到的 Bilby(中文不知道该叫什么名字),确切地讲,应该叫 Greater Bilby,学名 Macrotis lagotis。它这个属(Macrotis),原本有两个已知的种,另外一个种叫 Lesser Bilby(Macrotis leucrura),自从1931年的最后一次野外目击后,再没有过目击记录,如今已被列为绝灭物种,同时消亡的,还有另外三种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袋狸科动物。
独一无二的 Greater Bilby,背部毛皮呈蓝灰色,腹部白色,尾巴细长,靠近身体的半段黑色,另外半段则是白色。它的体型大致与野兔相当,除了一副和普通袋狸相仿的、标志性的尖嘴外,还长了一对有趣的兔子耳朵,正是这副俏皮的相貌、和秀气的仪态,赢得了所有澳洲人、特别是小孩子们的心。我在埃德雷德的动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中,最喜欢看的,就是 Bilby,每次看到它们,都难以说服自己离开。
Bilby 的雄性个体,大约可以长到体长42厘米,尾长25厘米,体重1.75公斤,雌性略小,体长约34厘米,尾长24厘米,体重0.95公斤。成熟期后全年都可交配生育,孕期两到三周,每胎产子一到两个。和其它穴居有袋类动物一样,Bilby 的育儿袋向后方开口,幼崽通常要在育儿袋中待上十一周。
Bilby 是杂食动物,以植物根块、果实、种子、菌类和各种无脊椎动物(如白蚁、蚂蚁、甲虫、蠕虫等)为食。由于能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水分,Bilby 不必喝水。
这种听觉嗅觉灵敏、视觉奇差的小动物,只在夜间出没,动作缓慢,性喜独处,极不合群。即使是“一家人”,也就是说,一对父母和一两个刚刚可以独立觅食的年轻子女,都分别拥有自己的专属“领地”---- 一系列深约两米、盘旋下降的陡峭地穴。据说每只 Bilby 拥有的“地穴群”,其地穴数量最多可以达到十二个。
Ⅷ 袋狸的东袋狸 - 生活习性
东袋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从低地雨林和耕地至沙漠和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都可生存。它们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活动觅食。主要以虫子为食,也吃一些比它们还小的鼠类动物和一些植物的根茎、块茎。
Ⅸ 袋鼠,袋熊,袋狸,袋狼哪一种的育儿袋是朝后开的
袋鼠,袋熊,袋狸,袋狼,袋熊的育儿袋是朝后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