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现代主义建筑
扩展阅读
股市开盘才能买股票吗 2025-08-06 18:02:38
华商主题精选630011 2025-08-06 17:38:00
股票主动买套是什么意思 2025-08-06 17:13:54

现代主义建筑

发布时间: 2021-10-18 18:06:23

㈠ 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代表作

现代主义风格,1960-1975。缘自西方60年代兴起的“现代艺术运动”他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很少使用装饰。 代表人物有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格鲁皮乌斯,代表作如巴塞罗那展馆。
后现代主义风格,亦称“后现代派”,1980年开始出现。这一风格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重新引进了装饰花纹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鉴不同的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局部,但不复古。 代表人物有文丘里、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es)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雷夫斯与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查尔斯.加斯米(Charles Gwathmey)、约翰.海杜克(John Hejk)、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并称“纽约五”(New York Fie)。 代表作品如宾夕法尼亚州Chestnut Hill区文丘里住宅,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

㈡ 现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2、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3、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4、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5、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格罗皮乌斯和勒·柯布西耶等人在20年代提出以下的观点:

1、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时代的条件相适应;

2、强调建筑师要注意研究和解决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积极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4、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形式的建筑。

(2)现代主义建筑扩展阅读:

现代建筑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在许多国家中复古主义建筑仍然相当流行。很多纪念性建筑和官方建筑以及一些大银行、大保险公司仍然应用古典柱式。1924年建成的伦敦人寿保险公司以至到40年代完工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和美国最高法院大厦都是这样的例子。

但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领域的改革创新是有利的。

第一,战后初期欧洲各国的经济困难状况,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抑制了片面追求形式的复古主义作法;

第二,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的建筑类型,要求建筑师突破陈规。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方面的进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走出学院派的象牙之塔。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世人心理上引起强烈震动。人心思变,大战后社会思想意识各个领域内都出现许多新学说和新流派,建筑界也是思潮澎湃。新观念、新方案、新学派层出不穷。

现代主义自30年代起迅速向世界其他各地区传播,终于成为20世纪中叶现代建筑中的主导潮流。现代主义首先向北欧和拉丁美洲扩展。芬兰建筑师A.阿尔托和巴西建筑师O.尼迈耶在30~40年代的建筑作品明显地表现出现代主义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迁居美国。现代主义在美国迅速扩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60年代现代主义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世界各地的城市中,新建的商业建筑、工业建筑、文教建筑和大规模建造的住宅几乎都摆脱了传统风格的羁绊,具有显著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更重要的是许多政府建筑物和纪念性建筑也舍弃了历来沿用的传统建筑形式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巴西议会大厦和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大厦都是例证。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比较符合建筑发展的客观规律。

㈢ 什么是现代主义建筑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在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㈣ 简述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㈤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3点教你读懂现代主义建筑

说到现代主义建筑,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就是现在的高楼大厦,也有人认为现在所有的住房、办公楼都是现代主义建筑。其实这样的说法也不是不对,就是太片面了。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其实就是欧美地区一个关于建筑建设的倡导思想,这种思想倡导现代建筑要摆脱传统建筑的结构构思与风格特点,大胆的创新符合现代风格和特点的建筑。这种思想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欧美地区,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著名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第一建筑要打破传统束缚

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就是要打破传统建筑思想的束缚,要随时代的潮流而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仍有许多的国家倡导复古文明。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和时代快速发展的社会,新的事物层出不穷,如果建筑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被别的领域抛在后面,那很有可能建筑领域的发展就会“死亡”,所以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这一点,不被时代所抛弃。


第二新建筑实用性要强

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无论是在经济问题上还是功能的实用问题上都要是绝对的符合现代的时代标准,也就是说在经济上要物美价廉,要让所有的人都要消费的起,而在功能和实用方面就是要达到各种用途的基本标准,无论是居住或者是办公都要可以使用,也就是说一建筑多用途制。这样的建筑才符合现代主义的标准,达到时代的要求。




第三新建筑形态要美观

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要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应用新的材料和新的结构与构思。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代表人大多都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构思的手法要与实际建造的手法相一致,多倡导使用建筑的非对称性以及建筑的外在形态要与内在功能相辅相成,以此来吸引人的感官视觉。除此之外,新材料的在现今时代也是层涌不断,出了许多可以替代传统材料的新材料,在新材料上的是使用要结合建筑的功能,无论是用于加固加厚的厂房,还是用于普通的民宅,都要考虑新材料的使用。




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在现在的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无法摆脱上述的几个基本点,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很可能就会就此没落,甚至消亡,正如德国建筑大师曾说:如果建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将会被时代的潮流碾的粉碎。

㈥ 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建筑是城市文明的外在表现,是考证城市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几年来,实施“拓城、敞口、秀内”战略,打造了一批好的建筑,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建筑风格的定位至今尚无一个权威性、政策性规定,部分业主盲目追求洋气,规划师、建筑师乃至管理者常常迷失方向。
在这个事关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发展方向的十字路口,理性的做法是:既要强调建筑现代化,更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一、建筑文化渊源于本土文化

建筑是一种文明成果。现代人探索历史,离不开对历史建筑的研究;现代建筑要有活力,只有链连历史文化,并且把本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和建设依据。

但作为记录历史文化最直观最真实的历史文化建筑,现有遗存的有几处?仅有的遗存命运几何?事实是,因为战乱和无知,历史文化建筑的保存量太少。对此,我们必须警醒,先民创造的辉煌历史和优秀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湮没。政府有关部门要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调查,对第一批古建筑迅速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制定保护规划,依法分级划定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筑现代化不能盲目追求欧化

通过学习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科学和技术,我国的城市建设受益匪浅。但如果在建筑风格上一味追求欧化,并把其等同于现代化,那就大错特错了。

盲目抄袭的作品是建筑文化垃圾近年来,一些城市涌现的一大批欧式建筑主要是欧式古典建筑。哥特式、已洛克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柱式建筑被生搬硬套在城市的新老城区。

毫无主见地跟风无异于浅薄的时髦,但这种失误的代价是城市形象的巨大损失。当代欧洲人在不断追求现代建筑功能和生态需求的过程中,建筑的现代化造就了建筑风格的人性化和个性化。也就是说,当代欧洲并不多用的古典建筑造型和工业化建筑模式,却有人当作高档时髦机械模仿,其结果必定是制造一堆混凝土文化垃圾。

欧化不适合实情现代规划和建筑理念要求建筑具有灵性。在千百年的建筑实践中,中国人认同和移植外来文化,始终没有脱离民族习俗和华夏文化之根本。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一批中西合璧建筑都是中国化了的欧式,而绝不是欧化,如人民大会堂的欧式柱,其柱础和浮雕回纹,因采用中国的传统做法,而被国人广泛接受。

城市文化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和审美观念。人和建筑的亲和力具有极强的民族化和地域化特征,市民对建筑的认同感离不开文化背景。尽管欧美的经济和科技领先我国许多,但并不等于欧式建筑也先进于具有中国传统的现代建筑。相反,作为多元文化中最具影响力之一的中国古典建筑文化,其博大精深的哲理和玄妙远远胜过欧式建筑文化。我们肯定上述意见,但无意把中式与欧式区分伯仲。假若你要用中国化的现代建筑占领欧洲大地,欧洲人也会大声说“NO,NO!”同理,我们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的每一个细胞,使我们亲近了大屋顶、飞檐、斗拱和极具民族特色的雕梁画栋。因为你我他最原始的生命之源就孕育于此,我们的视觉识别系统早已具备了如此这般的遗传基因。

三、建筑现代化的实质内涵

我们倡导建筑文化的民族性,并不是一味追求建筑的仿古。实践证明,呆板的仿古和盲目的欧化对城市形象的危害是等同的。现代建筑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建筑现代化。

建筑现代化要突出时代特征建筑要突出时代特征,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学习优秀建筑艺术,采用科学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建筑工艺,遏制建筑欧化,但不能拒绝欧美先进的建筑科研成果和优秀的建筑艺术,国内外一切适合的建筑理念都可以为我所用。比如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的创新突飞猛进,要顺应时代潮流,大量使用环保、经济、美观的建筑材料。若干年后,我省许多城市都将走上国际化的大舞台,那时的城市建设格调将是集国际之大成的现代化都市,既封杀毫无意义的欧化建筑,也不欢迎呆板教条的仿古建筑。

综上所述,建筑艺术不是简单的模仿,东施效颦的结果是南辕北辙。建筑体现了一种文化,它的根立足于其生长的沃土。盲目的欧化建筑缺乏文化根基,它不适合国情、省情、市情,也不是现代化的象征。我们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追求建筑现代化,追求区域个性文化特色的不断张扬。

㈦ 什么是现代主义建筑,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
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
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
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的崭新的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㈧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类型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 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 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巴黎附近的萨伏伊别墅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

㈨ 现代主义发展时期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又被人称为“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发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加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60年代起有人对现代主义提出不同的看法。现代主义建筑师各人对建筑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有些基本观点是共同的

设计思想的共同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征;主张摆脱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造型等。

代表人物

格罗皮乌斯
勒·柯布西耶
密斯·凡·德·罗
赖特

㈩ 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联系和区别

一、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联系

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对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部分修正和扩充,是现代主义建筑多样发展的又一种表现。



二、现代主义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

1、设计的历史背景

现代主义建筑是对长期以来垄断建筑的为权贵服务的精英主义的一个挑战,后现代主义建筑则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挑战。

2、设计的语言

现代主义建筑的语言是理性,明确和单一的,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语言则是非理性、含糊和多义的。

3、设计的意识形态

现代主义建筑民主性,大众性和工业化使得它以一种完全崭新的,与历史文脉彻底对立的姿态出现,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意识形态基础是以都市为中心的文脉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