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垃圾填埋场有多大
1)爆炸事故和火灾。填埋释放气体由大量CH4和CO2组成,当CH4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5%~15%,易引起爆炸。发生在北京市昌平县阳坊镇的填埋沼气爆炸事件就是其典型代表。 2)地下水污染。填埋释放气体中挥发性有机物及CO2都会溶解进入地下水,打破原来地下水中CO2的平衡压力,促进CaCO3的溶解,引起地下水硬度升高。全封闭型填埋场的填埋气体的逸出会造成衬层泄漏,从而加剧渗漏液的浸出,导致地下水污染。 3)加剧了全球变暖。CH4和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们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而CH4对臭氧的破坏是CO2的40倍,产生的温室效应要比CO2高20倍以上,而垃圾填埋气中CH4含量达40%~60%。 4)导致植物窒息。CH4虽对维管植物不会产生直接生理影响,但它可以通过直接气体置换作用或通过甲烷细菌对氧气的消耗,从而降低植物根际的氧气水平,使植物根区因氧气缺乏而死亡。另外,CH4在无氧的条件下还能促进C2H4的形成。 5)填埋气中含有致癌、致畸的有机挥发性气体,其恶臭气味易引起人的不适。
B. 垃圾填埋场的分类有哪些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124-2009》
第十一条 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厂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服务年限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和日处理能力分级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
Ⅰ类 总容量为 1200 万 m 3 以上;
Ⅱ类 总容量为 500-1200 万 m 3 ;
Ⅲ类 总容量为 200-500 万 m 3 ;
Ⅳ类 总容量为 100-200 万 m 3 。
注:以上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二、填埋场建设规模日处理能力分级:
Ⅰ类 日处理量为 1200 万 t/d 以上;
Ⅱ类 日处理量为 500-1200t/d ;
Ⅲ类 日处理量为 200-500t/d ;
Ⅳ类 日处理量为 200t/d 以下。
注:以上规模分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C. 垃圾填埋场的类型结构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把垃圾埋了
复杂点说
城市垃圾填埋的方法主要有:
(1)卫生填埋。倾倒一层城市垃圾(厚60厘米),将其压实,上覆厚15厘米的土、沙或粉煤灰,如此反复,最后覆以90-120厘米的表层土。
(2)压缩垃圾填埋。将垃圾压缩后回填,可防火,防孳生蚊虫,分解缓慢。
(3)破碎垃圾填埋。可防火,有利于需氧菌繁殖。城市垃圾的填埋场地最低处应高出地下水位3米以上,填埋场应采取防渗和排气措施。填埋场封闭后可作绿化场所使用,不可在上面建永久性建筑物。
D. 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
最初引起科学界关注的废物处置问题之一就是由于垃圾填埋所导致的地下水污染。20世纪60年代之前,美国的城市及工业固体垃圾常常是被例行公事地进行填埋处置,很少对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而且也缺乏对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及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通常都要对场地进行全面地调查,水文地质条件成为对场地进行选择的重要因素。目前,垃圾填埋场的设计通常包含了多层衬砌系统及淋滤液收集系统,以使废物与水文系统完全隔绝,这样的垃圾填埋场通常被称为卫生垃圾填埋场,这些保护措施使得垃圾填埋场的造价急剧增大,尚未使用这些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很有可能都会经历发达国家所遇到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垃圾填埋场中淋滤液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水,许多场地都使用低渗透性物质进行覆盖以阻止水渗透到废物中。Lee和Jones(1990)批评了这种做法,他们认为垃圾填埋场的覆盖层和衬砌系统最终将会失效,因此保持废物处于干燥状态只会延迟淋滤液的形成和运移。相反,他们建议使水和氧气循环通过废物以加速其生物化学分解,一旦完成了这一过程,体积大大减少且稳定的废弃物便可在封闭性要求不高的系统中保存。
5.2.1.1 淋滤液的形成
在城市卫生垃圾填埋场中,淋滤液的形成通常经过了三个阶段(图5-2-1),每个阶段中均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含量(Qasim and Chiang,1994)。
第一个阶段称为有氧阶段(Aerobic Stage),在该阶段中,废物中初始含有的氧气被很快地消耗殆尽。同时,因为有机物的有氧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填埋场的温度在该阶段不断升高。
第二个阶段称为乙酸生成阶段(Acetogenic Stage),其主要特征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对废物的分解主要通过发酵作用把糖类物质转化为乙酸及其他的挥发性脂肪酸(Owen and Manning,1997);当没有缓冲性物质存在时,淋滤液的pH值在该阶段持续降低;CO2和H2不断生成,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到较低的状态;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使得淋滤液的碱度很高,这是因为有机阴离子(如醋酸根)像碳酸根和重碳酸根那样可在碱度滴定过程中接受质子(Baedecker and Back,1979;Kehew and Passero,1990)。在乙酸生成阶段,通过硫酸盐还原菌进行的挥发性脂肪酸的生物分解使得硫酸根不断消耗,醋酸盐与丙酸盐的摩尔浓度比呈现出1∶1的比例,因为这两种酸的氧化均与硫酸盐的还原相联系(Manning,1997)。伴随着有机酸及CO2的形成,废物中无机盐类及盖层土壤中碳酸盐矿物(如果存在的话)的溶解使得淋滤液的总溶解固体及电导率达到最大。
图5-2-1 淋滤液形成的三个阶段中气体及相关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化
废物分解的第三个阶段是甲烷生成阶段(Methanogenic Stage),当硫酸根消耗殆尽后,产甲烷生物成为了主要的微生物菌群,挥发性脂肪酸及其他的有机物在该阶段被转化成了CO2和CH4,氧化还原电位在该阶段达到了最低值。伴随着微生物甲烷的形成还发生了气体中碳、氢同位素的分馏,垃圾填埋场甲烷同位素的分馏模式表明,甲烷形成的主要形式是醋酸盐发酵而不是CO2的还原(Hackley et al.,1996)。
由于有机物基质的还原,分解速度最终变得慢了下来,废物的体积由于分解过程的进行而减小,这将引起垃圾填埋场的下陷及盖层的开裂,并为含有氧气的水入渗进入垃圾填埋场提供了条件,因此有氧环境有可能在废物系统中重建。
5.2.1.2 淋滤液的成分
垃圾填埋场淋滤液的成分随着废物的类型、填埋场的年龄、降雨及其他因素的不同变化很大。表5-2-1列出了不同年龄垃圾填埋场淋滤液中组分含量的典型值。由表中的BOD 和 COD显见其有机物含量较高,其中COD 高于 BOD是因为淋滤液中含有难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而造成的。淋滤液中的无机离子含量很高,因此其电导率和TDS也相对较高。硫酸根的初始含量可能很大,但在乙酸生成阶段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可使其含量显著减少。在年轻的垃圾填埋场淋滤液中,由于氧化还原电位较低,铁和锰可能以较大的浓度存在,但最终它们会以硫化物和碳酸盐的形式沉淀出来。由于在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下,硝酸根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氮主要是以铵的形式存在的。微量金属离子的含量通常并不高,尽管其中一些元素的含量相对饮用水标准有一定程度增大。
表5-2-1 垃圾填埋场淋滤液中的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在垃圾填埋场淋滤液中通常也含有有毒或危险性的化学物质,表5-2-2给出了美国一些城市垃圾淋滤液中危险性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的平均值,表中各组分后括弧内的数字表示所测试的样品的个数。这些测试结果表明对垃圾填埋场进行衬砌、对其淋滤液进行收集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水文地质条件脆弱的地区更是如此。
表5-2-2 城市垃圾填埋场淋滤液中危险性组分浓度的平均值
5.2.1.3 污染晕
当缺乏有效的衬砌系统时,垃圾填埋场淋滤液将渗漏进入周围的地质环境中。更有甚者,一些较老的垃圾填埋场直接开挖于地下水位之下,污染晕从垃圾填埋之日起便开始形成。对于位于包气带中的垃圾填埋场,当土壤水分含量达到田间持水率后,污染物即开始向下运移。尽管目前已经对全世界上百个垃圾填埋场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监测,但很少对污染晕进行全面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目前研究较好的几个实例是:美国德拉瓦州的Army Creek垃圾填埋场(Baedecker and Back,1979a,b;Baedecker and Apgar,1984),加拿大安大略省的Borden垃圾填埋场(Nicholson等,1983),以及丹麦的Vejen垃圾填埋场(Lyngkilde and Christensen,1992;Heron and Christensen,1994)。
Borden垃圾填埋场(Nicholson等,1983)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极其详尽的取样监测网络,据此可以对污染晕进行精确地三维描述。与其他垃圾填埋场相比,Borden垃圾填埋场污染晕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硫酸根含量较高,溶解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尽管填埋场污染晕中也含有甲烷,但较高的硫酸根含量可能抑制了垃圾填埋场中的甲烷生成作用。从填埋场所在位置开始向下游方向,地下水相对石膏处于平衡状态,相对方解石和菱铁矿则处于过饱和状态。污染晕中较高的铁、锰含量源于低Eh值条件下地下水对含水层中固体的溶解。此外,污染晕中的阳离子含量还受到了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在该作用中,K+、Mg2+、Na+被吸附,Ca2+则发生了解吸。
根据Baedecker和Back(1979a,b)研究,在美国德拉瓦州Army Creek垃圾填埋场的下游方向出现了明显的氧化还原分带特征。在填埋场的下部,氧化还原电位最低,沿着地下水的流向,氧化还原电位逐渐升高,直至恢复到地下水的背景值。这主要是由于污染晕中有机物的逐步分解、溶有氧气水的混入以及与含水层介质的反应而造成的。Baedecker和Back(1979b)认识到了污染晕中碳酸盐矿物过饱和的情况,但认为要得出方解石发生沉淀的结论应十分谨慎,因为Ca-脂肪酸络合物的形成可能阻止Ca2+的沉淀,同时有机酸对碱度的贡献可能导致方解石饱和指数的计算值过高。Kehew和Passero(1990)发现美国密执安垃圾填埋场污染晕中高达90%的碳是有机碳,其滴定碱度值大大地超过了水溶液的无机物碱度。随着远离污染源,脂肪酸的生物分解把Ca2+释放了出来,进而导致了方解石的沉淀。菱铁矿也可能在污染晕的低Eh值部分发生沉淀,因为这里铁的浓度很高。随着氧化还原电位的升高,二价铁可能发生氧化并以氧化物膜的形式沉淀于含水层固体颗粒的表面,当然硫化铁在硫酸盐还原带也可能发生沉淀。
Lyngkilde和Christensen(1992)在丹麦的Vejen垃圾填埋场中划分出了6个氧化还原带,其划分标准见表5-2-3。为了便于绘图,他们在污染晕中把铁生成带和锰生成带进行了合并,从而得到了图5-2-2所示的氧化还原带三维分布图。垃圾填埋场污染晕中的氧化还原分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氧化还原电位的特征,例如:在铁生成带中,其氧化还原电位主要是由Fe3+还原为Fe2+的反应所控制的。Heron和Christensen(1994)得出结论认为,在污染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中,含水层介质中Fe3+的还原起着重要的氧化还原缓冲作用。在污染晕中,由Fe3+还原所形成的Fe2+仅有2%是以溶解形式存在的,其余的则以可交换阳离子或沉淀物矿物(如黄铁矿、菱铁矿)的形式存在于固体相中。
E. 如何选址垃圾填埋场
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
2、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3、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4、拟建有可靠防洪设施的山谷型填埋场,并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证明洪水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前款规定的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
5、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的断裂带;石灰岩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的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6、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填埋垃圾的缺点:
(1)土地占有量大,垃圾填埋并未使垃圾减量,对于大量的生活垃圾需要巨大的填埋场地,以致新建填埋场选址困难;
(2)填埋场发生环境污染风险大,生活垃圾填埋场并未对污染源进行有效的处理,随着堆存量的增加和时间延长,容易造成泄漏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等周边环境;
(3)填埋场容易产生甲烷等气体;
(4)填埋场的生活垃圾经过多年后容易矿化,矿化后的填埋场复垦困难,再次进行处理更困难。
F. 深圳市有那些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
焚烧厂:南山蛇口垃圾焚烧厂,盐田垃圾焚烧厂,平湖垃圾焚烧厂,老虎坑垃圾焚烧厂,
清水河垃圾处理厂(环卫厂88年投产,国内最早的垃圾焚烧厂)
清水河下坪固弃物填埋场 宝安阿婆髻垃圾填埋场 玉龙坑垃圾填埋场 宝安老虎坑垃圾填埋场、龙岗坪山鸭湖垃圾填埋场 南山垃圾填埋场
推荐于 2017-11-24
G. 垃圾填埋的优缺点是什么
1、填埋垃圾的优点:
卫生填埋具有技术成熟、处理费用低等优点,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集中处置的主要方式。利用坑洼地带填埋城市垃圾,既可处置废物,又可覆土造地,保护环境。投资稍少、工艺简单、处理量大,并较好地实现了地表的无害化。
2、填埋垃圾的缺点:
填埋的垃圾并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还潜伏着沼气重金属污染等隐患;其垃圾渗漏液还会长久地污染地下水资源,潜在着极大危害,会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后患。
这种方法不仅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处理,而且大量占用土地是把污染源留存给子孙后代的危险做法。许多发达国家明令禁止填埋垃圾。我国政府的各级主管部门对这种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有了认识势必禁止、淘汰此类行为。
(7)垃圾填埋场扩展阅读
城市垃圾填埋的方法主要有:
(1)卫生填埋。倾倒一层城市垃圾(厚60厘米),将其压实,上覆厚15厘米的土、沙或粉煤灰,如此反复,最后覆以90-120厘米的表层土。
(2)压缩垃圾填埋。将垃圾压缩后回填,可防火,防孳生蚊虫,分解缓慢。
(3)破碎垃圾填埋。可防火,有利于需氧菌繁殖。城市垃圾的填埋场地最低处应高出地下水位3米以上,填埋场应采取防渗和排气措施。填埋场封闭后可作绿化场所使用,不可在上面建永久性建筑物。
H. 垃圾填埋场的处理方式
垃圾处理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几种方式。
垃圾掩埋有两种方式:
1、倾倒:在地上挖一个露天的坑,将垃圾掩埋在坑中,坑周围群集着各种动物。
2、填埋:在地下或地面建造精心设计的设施,将垃圾与周围环境(地下水、空气和雨水)隔离。这种隔离是通过底部衬层和每天进行的土壤覆盖来实现的。
卫生垃圾填埋:
用一个粘土衬层把垃圾和环境隔离开来 城市固体废物填埋——用一个合成衬层把垃圾和环境隔离开来。垃圾填埋的目的是将垃圾掩埋起来,使其与地下水隔开、保持干燥且不与空气接触。在这样的条件下,垃圾就不会大量分解。垃圾填埋场不同于堆肥堆,后者的目的是使掩埋的垃圾迅速分解。
(8)垃圾填埋场扩展阅读:
除此之外,生物法是渗滤液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处理效率高,不会出现化学污泥等造成二次污染,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垃圾渗滤处理装置种类具体的工艺形式有传统活性污泥法、稳定塘、生物转盘、厌氧固定膜生物反应器等。
物化法过去只用在处理填埋时间较长的单元中排出的渗滤液,而今随着渗滤液控制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物化法也用来处理新鲜的渗滤液,且是渗滤液后处理工艺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絮凝沉淀、活性炭吸附、膜分离和化学氧化法等。由于处理成本较高,不适于大量的渗滤液的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垃圾填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