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四书是指哪四书
扩展阅读
当股票价格上涨看涨期权 2025-07-11 01:21:58
基金为什么st股票不能买 2025-07-11 01:03:40

四书是指哪四书

发布时间: 2022-01-28 08:50:40

⑴ 《四书》指哪四书

四书——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当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

⑵ 四书是指哪四书五经是指哪五经

四 书 五 经

【拼音】: sì shū wǔ jīng

【解释】:四 书:亦 称 四 子 书,即《大 学》、《中 庸》、《论 语》、《孟 子》。五 经:《诗》、《书》、《礼》、《易》、《春 秋》。指 儒 家 经 典。

【出处】: 汉 · 班 固《白 虎 通 · 五 经》:“五 经 何 谓?谓《易》、《尚 书》、《诗》、《礼》、《春 秋》 也。”宋 · 朱 熹 著 有《四 书 集 注》。

【举例造句】: 君 子 是 只 读 四 书 五 经,做 八 股,非 常 规 矩 的。 ★鲁 迅《二 心 集 · 上 海 文 艺 之 一 瞥》

【拼音代码】: sswj

【用法】: 作 主 语、宾 语、定 语;指 儒 家 经 典

⑶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⑷ 四书是指哪一些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又称四子书,为历代儒客学子研习之核心书经。
《大学》是初学儒家道德思想的入门典籍,《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而《中庸》也是道学中最为的经典之一。

⑸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哪四书

四书五经
明朝后的科举的命题范围。
简单的说法,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⑹ 四书是指哪四书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⑺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哪四书

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表达的是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

(7)四书是指哪四书扩展阅读

一、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⑻ 女子四书是指哪四书

中国封建社会对妇女进行教育所用的《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四本书汇集的总称。
内容介绍
《涵养女德 美丽人生:女四书·女孝经》内容简介:“女四书”是清朝初年学者王相编著的。王相生活在康熙年间,自小受到良好的母教。他母亲姓刘,是一位贤母,她写了一本《女范捷录》。王相因为受母亲的教诲,对于女德教育非常重视,他把《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四部书编辑在一起,合称为“女四书”,成为当时女子必读的教材,流传非常广泛,遍布到全国,一直到近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女子德育课教材。
《女诫》是汉朝班昭所著。班昭是著名的女史学家,人称曹大家,所以《女诫》也叫《曾大家女诫》。是班昭对其女儿进行“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教育所作。全书分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共计7篇。在中国历史上作为对女子实施柔顺之道的教材﹐影响深远。
《内训》是明成祖时徐皇后为了教育宫中妇女,而对古圣先贤关于女子品德的教诲加以整理而成的书,共分为二十章,内容包括女德标准、女德修养、女德规范、母教之黄等方面。流传至今的版本共有德行﹑修身﹑慎言﹑谨行﹑勤励﹑节俭﹑警戒﹑积善﹑迁善﹑崇圣训﹑景贤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仪﹑睦亲﹑慈幼﹑逮下﹑待外戚等20章。
《女论语》是唐朝一位叫宋若莘的女学士编著的。《女论语》又叫《宋尚宫女论语》。宋是作者的姓氏,尚宫是她的官职。其体例仿效《论语》﹐而以前秦太常韦逞之母宋氏代孔子﹐以曹大家(即班昭)等代颜﹑闵(此据《旧唐书》﹐而《新唐书》作颜﹑冉)﹐彼此问答﹐阐述封建妇道。其妹若昭申释此书。今存《女论语》﹐托名曹大家撰﹐有12章﹕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柔和﹑守节。语句均为四言韵文﹐亦非问答体。这不像宋若莘的原著。
《次范捷录》为明末儒学者王相之母刘氏所作。此书分有统论﹑後德﹑母仪﹑孝行﹑贞烈﹑忠义﹑慈爱﹑秉礼﹑智慧﹑勤俭﹑才德11篇。宣扬古代的“贞妇烈女”与“贤妻良母”等事迹﹐称赞《女诫》﹑《内训》诸书﹐阐发封建伦理的女学。
上述四种女子教本﹐自东汉至明末﹐先後相继问世和传播﹐由王相一一加以笺注﹐于明天启四年(1624)﹐由多文堂合刻为《闺阁女四书集注》﹐成为一套对女子进行封建教育的教材。嗣後翻印此书﹐简称为《女四书》﹐广泛流传﹐它主要宣扬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歧视和压迫妇女﹐流毒很深。其中教人持家和睦﹑勤俭﹑慈幼等项﹐以及用道德榜样感染人的教育方法和运用便於诵读的韵语编写教材等﹐尚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