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规定是什么
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根据债务人的实际财务状况、还款能力、信用程度、形成原因、实际用途和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等,按欠款时间的长短对其他应收款进行分类,如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并在此基础上估计合理的损失比例。
计提的比例:
下列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①当年发生的其他应收款;②计划对其他应收款进行重组;③与关联方发生的其他应收款;④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其他应收款。企业之间发生的其他应收款与应收账款一样,也应当在期末时分析其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当然,企业发生的其他应收款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也是原则性的规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并且企业不准备对其他应收款进行重组,则可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款项净额"项目以应收账款的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的余额列示,"其他应收款"项目也以余额列示。随着其他应收款的内容增多,特别是关联方之间其他应收款大幅度地提高,这样处理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对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时应设置"坏账准备--计提其他应收款准备"科目,以便与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区分开来,准确无误地反映其他应收款所计提的坏账准备。会计期末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其他应收款"项目应以该科目的账面价值列示,即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坏账准备--计提其他应收款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填列。
频道。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规定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贰』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什么
坏账准备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帐龄分析制定,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等等。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就是该单位的应收款项的年底合计金额,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这个比例是各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2)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扩展阅读:
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列出目录,具体注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公司所在地,以供投资者查阅。
坏账准备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按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叁』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如何计算
答案: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
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
备考初级会计,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初级会计考试的相关信息,请关注环球快问会计在线。
关注环球网校快问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如何计算
『肆』 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如何计算
对于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企业会计制度》并没有明确的限制,只是规定由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确定计提比例。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金实行限额扣除办法,即只有计提的不超过年末应收款项余额5‰的坏账准备金才允许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允许扣除。
计算时:例:年终时应收款项余额为100000元,坏账准备=100000*5‰=500
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 500
贷:坏账准备 500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应收款项逾期3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伍』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确定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等,具体采用何种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有两种核算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备抵法来进行的。 按新的所得税法规定:凡计提的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存货的跌价准备、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都不能在税前列支,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作纳税调整。
应收账款中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需经税务确认后方可税前列支。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内资企业根据国税发[2003]45号文“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总是的通知”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与会计制度相符,均包含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比例仍为0.5%。而对于外资企业则规定:从事信贷、租赁行业的企业及从事贷款担保业务的外资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报批后按年末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余额的3%计提坏账准备(但以各种财产作抵押的贷款,不计提坏账准备金)。对其他企业一般情况下不计提坏账准备。
『陆』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企业一般会定期或者年终时,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收回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企业依据自身管理政策以及国家相关规定,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等。这里的提取比例即是坏帐计提比例,是由企业根据以往的资料或经验自行确定的。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定义】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借款合同形式和内容】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六百六十九条【借款人应当提供真实情况义务】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柒』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坏账损失金额:核销的坏账—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年末应收款项余额-年初应收款项余额)×5‰。
一、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列出目录,具体注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公司所在地,以供投资者查阅。
坏账准备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按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内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
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坏账损失金额:核销的坏账—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的坏账+(年末应收款项余额-年初应收款项余额)×5‰
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3%-5%。
二、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
公式如下:
1. 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期末各账龄组应收账款余额×各账龄组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 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目前我国会计实务中规定只能采用应收账款百分比法,即企业可以于年度终了,按照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形成坏账准备,实际发生坏账时再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应收账款。
『捌』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和比例
一般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的比例简单一点的话直接按期末应收款项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1%-5%),也可以按照账龄设置比例,比如一年以内3%,1-2年5%,2年以上10%等,具体的比例公司可以自行确定
计提发放大致如下:
假设你期末有需要计提坏账的应收款100万,按3%计提坏账。那么就该在期末的时候有3万的坏账准备。这时候你就看你的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多少。如果是贷方余额A(大于3万)就做分录:
借:坏账准备 A-3
贷:资产减值损失 A-3
把多的坏账冲回来
如果期末坏账准备贷方余额B(小于3万),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3-B
贷:坏账准备 3-B
补提不足的坏账
如果期末坏账准备借方余额C,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C+3
贷:坏账准备 C+3
『玖』 新会计准则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是多少
会计准则没有规定,由企业自己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税法规定所有减值准备都不得税前扣除,实际发生损失时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才能在税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