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伏贴一次贴多久
三伏贴一般成人贴敷6-8小时,儿童2-4小时,贴敷时间宜在晴天上午,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
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在贴敷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1)冬病夏治三伏贴时间扩展阅读:
三伏贴的用药也很讲究。它是先将辛温的药材,如生姜、白芥子、麝香、细辛等中药打成粉,然后用姜汁调制而成。因为其中大部分药物都属温性,而姜为辛串之物,能帮助药物渗透皮肤。
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贴虽好,但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用药。像热证、咳血、纯阴虚肺燥的病人不能贴敷。3岁以下的儿童和孕妇也不能贴敷,因为三伏贴是让身体的阳气鼓动起来,孕妇贴敷容易影响胎气,太小的孩子皮肤过于稚嫩,容易起疱感染。
㈡ 冬病夏治“三伏贴”,今年的开始时间是什么时候
冬病夏治三伏贴今年的开始时间2019年7月12日(阴历六月初十)。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
(2)冬病夏治三伏贴时间扩展阅读:
一、今年(2019年)三伏贴的时间安排如下:
1、初伏:2019年7月12日(阴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阴历六月十九);
2、中伏:2019年7月22日(阴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阴历七月初十);
3、末伏:2019年8月11日(阴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阴历七月二十);
二、三伏贴原理及使用方法:
1、三伏贴作为中医疗法,在时间及使用方法有一些限制,因为在中医看来,一年中的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此时人体的阳气最为旺盛,肌肤腠理开泄,气血趋于肌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经络气血流注最为旺盛,通过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此时药物最易从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并通过经络血脉直达病处,有助于药物的渗透及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里进行穴位贴药,可通过经络内传、气候、穴位、药物共同作用,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对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效果。
2、三伏贴配方主要是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黄芪、苍术、沉香、肉桂、冰片、川贝等药物,多采用辛温药物,达到温阳散寒之功。不过,具体配方及比例要依据病症而定。三伏贴针对于不同的人群,不一样的病症,都有不同的配方。
3、在三伏天, 每位患者每一个伏天贴伏约为4-6贴,成人可贴4-6小时,小儿2-4小时,但根据每位患者个体差异、病情轻重,医生对贴伏次数及穴位可做适当调整。
三、以下几类情况的人不宜做“三伏贴”治疗。
1、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2、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冬病夏治贴敷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的人是不适合的;
3、咳嗽、腹泻者最好也不急于做贴敷治疗。
㈢ 冬天贴三伏贴是什么时候贴
三伏贴一般是在盛夏的时候贴。
三伏贴也称为三伏天灸,是起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在三伏天(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的时候贴,效果最好。
所谓“冬病夏治” 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通过夏天(暑天)的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火龙灸”、“督灸”、“毫针”、“拔罐”、“理疗”、“药物”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拓展资料:
“冬病夏治”一般需坚持3年,很多患者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
贴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为确保三伏贴的疗效,一般要贴4-6小时,贴药时局部会产生发痒发热等不适症状,皮肤较为敏感患者,贴药时要仔细留意皮肤状态。实际操作时应当听从医生指导。
2、贴药时不建议进入空调房,皮肤毛孔遇冷收缩会影响药效。也不建议运动和洗澡。
3、此外,6个月以内的小儿、孕妇、急性病治疗期、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有过敏性湿疹、荨麻疹等皮肤问题的人、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比如高血压控制不稳定,或者是感冒发烧了,也都是不能贴的。
㈣ 2010年三伏贴的开始时间是什么时候
2010年三伏时间表
初伏:2010年7月19日(农历六月初八) ——2010年7月28日(农历六月十七)
中伏:2010年7月29日(农历六月十八) ——2010年8月7日 (农历六月二十七)
末伏:2010年8月8日(农历六月二十八)——2010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初八)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经络是运行气血及调节脏腑功能的通道。三伏贴中的有益成分属热性、阳性,贴敷于治疗穴位可激发阳气、鼓舞正气、祛除病邪、平衡阴阳、清肺益肾、健脾化痰、止咳平喘、提高免疫力、祛除体内陈寒,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多发季节不易被外邪所伤。
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是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三伏贴穴位疗法具有哪些优势呢?一是天然绿色疗法,无副作用。二是防治相结合。三是内病外治,操作简便。四是价钱相对比较低廉。五是疗效好。
哮喘病人以及在冬季易咳嗽、咯痰、咳喘者和患咽炎、鼻炎等症的病人适合通过三伏贴进行冬病夏治。目前有一些患者希望三伏贴穴位疗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他们对三伏贴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首先,病人贴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疾病的发作、延缓病情的发展。有的病人想今天贴敷了明天病就好了,这是不可能的,贴敷的目的不是通过贴一次,把咳嗽止住了、把喘止住了,而是为了增加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作。有些反复发作的疾病,是要有一个疗程的,一般三年为一个小的周期,要取得满意的效果还是要坚持按疗程治疗。
冬病夏治及三伏贴背景知识解读
1、冬病夏治理论依据
冬病夏治始于《黄帝内经》时代,是经典中医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春夏养阳”、“择时施治”在临床的具体运用,其作用已被上千年的临床实践所验证。
《内经》上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的疾病,可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可预防其在冬季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症状。
2、三伏贴治病的原理
三伏贴,是中医的独特疗法,是冬病夏治疗法中的主要方式。在三伏天将该帖敷贴于有效穴位,达到增强机体功能、有效预防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是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经络是运行气血及调节脏腑功能的通道。三伏贴中的有益成分属热性、阳性,贴敷于治疗穴位可激发阳气、鼓舞正气、祛除病邪、平衡阴阳、清肺益肾、健脾化痰、止咳平喘、提高免疫力、祛除体内陈寒,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多发季节不易被外邪所伤。
3、三伏贴适应症
1、咳嗽、咯痰、咳喘
2、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3、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4、儿童早期咽炎、其他各类咽炎、鼻炎
5、风湿骨痛(敷贴疼痛患处)
4、三伏贴使用方法(穴位图)
1、清洁皮肤,局部穴位常规消毒,把药贴在大杼、肺俞、心俞双侧共六个穴位。
2、时间:在农历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敷贴,每次4-8小时左右。
3、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每伏的第一天阳气最旺,是最佳贴敷时机。
5、三伏贴注意事项
1、不要吃生冷、海鲜、鱼虾或辛辣的东西;
2、孕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过敏性体质者,禁止贴敷。
3、皮肤过敏者、支气管扩张咯血者、带有心脏起搏器者,禁止贴敷。
4、伤口及溃烂部位,禁止贴敷。
友情提示:现在三伏贴医院卖的太贵,60元一贴,其实成本应该不到30%,剩下的都让人吃了回扣和加成了利润,患者每个人每次起码都要买9贴,大家想想需要多付多少自己的血汗钱。 建议大家去淘宝上看看,那上面卖的大部分也都是真货的。介绍一个我光顾的一个TAOBAO店吧,我刚刚买完和之前医院给我开的一样的,但是价格却便宜很多:淘宝店主ID:正版软件专卖店
㈤ 三伏贴 冬天什么时候贴
三伏贴要在三伏天的时候贴。
三伏贴在三伏之内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贴敷,只要每伏贴敷的时间要相隔7天或10天,贴敷的药效均可得到充分发挥和吸收。上午11点左右贴最佳。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三伏天阳气最盛,三伏贴正是要借助这种阳气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而一天中又以中午阳气最盛,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伏” 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疏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
虽然一些疾病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选择在夏季治疗,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为来年冬天储存阳气。
㈥ 三伏贴一般贴多长时间
三伏贴的贴敷时间一般是4到6个小时,具体时间长短因人而异,皮肤敏感的人贴敷时间较短,皮肤耐受力较好的人贴敷时间可适当延长。贴敷处药膏用清水清洗即可。
贴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严重皮肤敏感者不适合贴敷,贴敷后皮肤易过敏起泡;
2、正在患病的急性期不适合使用,如感冒、发烧时都不适合贴敷;孕妇也不适合贴敷;有其他疾病的合并症时也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听从医生建议,不可盲目贴;
3、三伏贴治疗范围有限,并非万能贴,主要治疗虚寒性疾病。儿童虽然容易出现反复呼吸系统感染,但也不能盲目贴敷,要根据儿童的具体疾病来判断。贴敷前会进行体质鉴别;
4、妇科疾病与虚寒类呼吸系统疾病使用三伏贴治疗的时间稍有不同,除此之外,妇科疾病多与肾经及冲脉任脉相关,主要贴敷于相应经络上的穴位。
最后要注意,贴敷需长期坚持,一般建议坚持贴敷三年。每家医院三伏贴的成分与配比不同,建议选择固定的医院进行贴敷。
三伏贴不是万能贴,虚寒型肺部疾病最适宜:
说起冬病夏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三伏贴,每年入伏后,三伏贴也如同这夏季高温一般火热起来,各个中医医院里都是人满为患。边永君主任医师强调,“实际上,三伏贴并非万能贴,它也有适应症,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调理效果最好。”
“判断三伏贴适用于哪种疾病主要依据古籍记载与临床经验。三伏贴最早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2010年后三伏贴逐渐应用于其他疾病的防治。根据清朝张璐所著的《张氏医通》,记载一种治疗‘冷哮病’的三伏贴,‘冷哮’简单来说就是寒性哮喘病,即是一种在冬季受寒冷刺激后引发或加重的哮喘病。”边主任解释。
从古代验方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三伏贴,实践证明,三伏贴应用于虚寒型的哮喘、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和冬季鼻炎等疾病治疗效果很好。从五行和干支纪日的基本规律来看,三伏天属于庚日,对应的人体器官是肺脏,所以三伏天是调理肺部疾病的最佳时机。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三伏贴不是万能贴七大问题需要注意
㈦ 今年三伏贴什么时候开始
2010年三伏贴具体时间: 一伏 2010年7月19号----2010年7月28号 二伏 2010年7月29号----2010年8月7号 三伏 2010年8月 8 号 -----2010年8月17号 冬病夏治三伏贴 祖国医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亦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里运用特配的中药敷贴于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将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治病的目的。另外,本疗法在治病的同时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共奏治病、强身双重功效!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疗法最为盛行的一种,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 《中华医药》及各省市电视台或各大报刊杂志广有报道,它不打针不吃药,作用安全,疗效可靠,一般患者均能接受(病情严重者,建议与内服中药协同调理治疗)。 三伏贴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容易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3、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4、其他:痹证--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5、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 以上疾病均是冬季易得或易加重的疾病,因此“不治已病治未病”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提前治疗,定会疗效翻倍,减少发病频率,减轻发病症状,以达到治愈的良效,望广大患者莫失良机,前来贴治。 2010年 "冬病夏治三伏贴"具体时间: 一伏 2010年7月19号----2010年7月28号 二伏 2010年7月29号----2010年8月7号 三伏 2010年8月 8 号----2010年8月17号 注意事项: 1、 三伏贴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但是也不必拘泥,整个伏天都可收到满意疗效 2、敷贴对象:2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 3、禁忌人群:孕妇、1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有破损者不宜敷贴;疾病发作期:如正在发烧,咳喘等 4、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 5、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
㈧ 三伏贴的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
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些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亦可配合针刺、汤药、磁药叠加等方法,可以减轻冬季发病的症状。
㈨ 三伏贴可以驱除体内寒气,什么时间贴它最好呢
三伏贴最好的去湿气、排寒气的时间就是在三伏天了,所谓的冬病夏治,也是源于这个道理。
进入到了炎热的夏天,人们体内的湿气反而是越来越重。在湿气越来越重的时候,需要选择三伏贴,可以去除自身体内的湿气。进入了三伏天,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这对于许多体内有湿气和寒气的人来说,在这个天气炎热时候反而容易手脚冰凉,甚至晚上吹空调时候还会盗汗,这里提示人们需要做的就是驱除湿气,排寒气了。
三伏贴可以通过食疗?
三伏贴是根据天人相应,内病外治,还有冬病夏治的观念,也可以通过多吃某种食物来解决湿气寒气。
如可以选择吃羊肉,吃姜,拔火罐也可以,去帮助排除寒气、湿气。
㈩ 三伏贴指的是什么时候怎么贴
三伏贴肯定有固定时间,三伏天一般指夏至之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还有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大家对庚日可能不太理解,理解成十天就行了,夏至之后的第30天、第4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十天是三伏天。三伏贴是在三伏天来进行贴治的,主要起到激发人体阳气,冬病夏治的作用。建议患者,如果贴三伏贴的话,连续的治疗3到5年效果会较好,因为一年才治疗3到5次,时间太短,刺激强度不够。
一次贴治的时间,成人大概2-4个钟头,因为使用的药物,主要是对皮肤刺激较大的辛温走窜中药,贴的时间太长会使局部的皮肤起水泡;另外小朋友的话时间建议缩短一点,通常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够了,有一些人皮肤特别敏感,像白雪公主一样,贴治的时间以自己感受为度,很痒,很痛,受不了,就把它撕下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