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上开庭和在法院开庭有什么不同
网上开庭和在法院开庭区别在于线上开庭的程序做得也是挺完善的,可以让当事人提前将证据传到网上去。但是证据原件始终还是在当事人手中拿着,只能在庭审的时候透过摄像头看一眼。就这样看的话,根本看不出到底是原件还是彩打的,不利于举证制作的展开。
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审判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在法院或其他适宜场所设置的法庭,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
开庭审理是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审判程序可分为开庭审理前的准备、法庭审判(即开庭审理)、生效裁判执行等基本阶段。开庭审理的结果就是裁判(即判决或裁定),法院做出的裁判在满足生效的条件后即成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进入执行程序予以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十一条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2. 法院开庭需要哪些注意事项
法院开庭到审判需要的步骤是:
1、宣布所审理的案件,查明当事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和职业;
2、如果当事人、证人、鉴定人有未到庭的,法庭在听取到庭当事人的意见后,即酌情决定案件是进行审理或者延期审理。决定延期审理的案件,应当酌情确定开庭日期、时间和地点,并再送达传票或通知书。决定进行审理的,即查明已到庭的证人、鉴定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和职业,及其与当事人的关系,告知作证和鉴定在法律上应负的责任;
3、接着审判员告知当事人应有的诉讼权利,宣布法庭组成人员和担任法庭记录的书记员的名单,并讯问当事人要不要声请回避,当事人声请审判人员回避的,由院长裁定;声请书记员回避的,由法庭裁定。驳回声请回避的裁定不准上诉。为了使审理案件工作顺利进行,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和书记员如果认为自己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有回避必要的时候,应当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分别由院长或法庭裁定。
3. 法院开庭的流程
法院开庭流程具体如下:
1、准备开庭:
书记员查明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以及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口头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2、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结束前,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应当就法庭调查认定的事实和当事人争议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别寻问当事人、第三人、诉讼代理人是否还有意作最后陈述。
3、法庭辩论:
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进行辩论,审判长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征求各方最后意见。
4、评议:
法庭辩论结束后,审判长宣布休庭,进入评议时进行评议,实行少数服从数的原则,评议的情况应当如实制作笔录。评议笔录不准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查阅、复制。
评议毕,审判长宣布继续开庭,当庭公开宣布判决结果,10日内向当事人发送判决书;或定期宣判,在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要告知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上诉期限、上诉法院。
(3)开庭扩展阅读:
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审判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在法院或其他适宜场所设置的法庭,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
开庭审理是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审判程序可分为开庭审理前的准备、法庭审判(即开庭审理)、生效裁判执行等基本阶段。
开庭审理的结果就是裁判(即判决或裁定),法院做出的裁判在满足生效的条件后即成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进入执行程序予以执行。
参考资料:网络-开庭审理
4. 开庭是什么意思
开庭是指,人法院在完成审判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就是接受立案之后,收集到当事人的材料,地点一般情况下在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
开庭意味着法官对案件进行审理。
开庭之前,法院会给当事人传票,传票上会写着开庭的时间和地点
在法院的第一庭,第二庭等等开庭。当事人按照传票上的时间和地点准时到达就可以了。
5. 开庭要注意什么
开庭时,遵守法庭秩序,听从审判长指挥,实事求是发表、反驳意见,举证质证。
1、要带身份证!安检室要刷身份证,到了法庭也要再次核对,没有身份证,说不定连安检门都过不了。
2、要带开庭传票!有些法院安检时要检查,上面也有开庭的时间和地址安排。
3、诉讼材料、笔、纸!开庭过程做好记录工作,以便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反驳,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4、带手机。记住法官的电话,在传票上。有什么问题,可以打电话找他。
(5)开庭扩展阅读:
注意一些事项:
有些法院,像广东一些法院,会不让你带手机、手提电脑、手表、背包进法院,没事,依安检话做就是了。不过能带手机进去,尽量还是“混”进去,因为开庭时对方说不定会提出一个你完全没听过的法律规定,有手机,还能迅速查询一下,以免被打得措手不及。
此外,大多法院都是不让带水的,少数会让你当面喝一口,才给带进去。
别带一些具有危险性的物品,反正不能上高铁的,基本都进不了法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开庭
6. 有网上开庭的说法吗
网上开庭的是存在的,因为疫情、当事人不方便出席等原因会出现网上开庭。
为有效防控疫情,减少人员聚集,使“疫情”期间不延误案件开庭审理进程,更好地兼顾群众诉讼和疫情防控之间的矛盾,科学合理处理疫情防控工作与,进行研究部署。经过反复商讨、建言献策、多次模拟调试、反复进行演练,形成了一套较为周密的网上开庭方案。
2018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保护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最高法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共23条,明确了身份认证、立案、应诉、举证、庭审、送达、签名、归档等在线诉讼规则。
开庭审理是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审判程序可分为开庭审理前的准备、法庭审判(即开庭审理)、生效裁判执行等基本阶段。开庭审理的结果就是裁判(即判决或裁定),法院的裁判在满足生效的条件后即成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进入执行程序予以执行。
7. 开庭是什么意思
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审判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在法院或其他适宜场所设置的法庭,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hold a court;open a court session] 法庭审理案件
开庭审理是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阶段。其方式主要是有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其中,公开审理是原则,不公开审理是例外或补充。以民事诉讼为例: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由此可知,离婚案件一般也公开审理,但如果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其决定权在于人民法院。
法律之所以规定“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是因为离婚案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审理中可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感情上的一些不愿意公之于众的内容。因此,如果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法庭一般都会允许。
(7)开庭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规定的仲裁的庭审准备程序包括:
(1)仲裁机关收到申请书后,经审査,符合条例规定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不符合规定的,应在七日内通知申诉人不予管理,并说明理由
(2)案件受理后,应在5日内将申诉书副本发送被诉方,通知其在收到申诉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书和有关证据。
(3)仲裁办案人员认真审阅申诉书、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拟定调查提纲,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证据;
(4)书面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规定的仲裁的庭审准备程序包括:向被诉方寄送申诉人的仲裁申请书及其附件、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组成仲裁庭;仲裁庭开庭审理前30天通知双方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