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led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分为人工光型,自然光型和观光型,LED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由计算机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要素进行全程监控,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高效生产方式。还可根据需要创造利于作物生长的人工光温环境。由于不受或很少受自然环境的束缚,植物工厂可以实现周年连续高效生产,在未来解决耕地紧缺、环境恶化以及人口不断增长对食物需求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贰』 什么是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被认为是一种可高水平控制环境的植物常年生长系统。植物工厂可以栽种所有植物,而且不使用土,采用水耕栽培。地上部分控制光、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地下部分则调整培养液中的肥料成分及pH和氧气量,以此创造条件,使所栽培的蔬菜能够在短期内最有效地收获。这种植物工厂是使农业工业化,并实现保证蔬菜供给的系统。与以往的农业生产相比,植物工厂的劳动强度较小,这种植物工厂有可能拯救农业人口高龄化和后继乏人的日本农业。
植物工厂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人工照明的“完全控制型”,另一种是利用太阳光照射的“太阳光利用型”。三浦园艺农场采用的是完全控制型。日本静冈市的山脚下有一座园艺农场。农场的主人三浦称他的农场为“植物工厂”。三浦农园的植物工厂里有一张办公桌,在一面墙上嵌入着多种测量仪。三浦利用这些仪器监测掌握温室里的生菜的生长情况。
植物工厂分为播种和育苗用的育苗室和在植物收获之前的生长室。三浦园艺农场的主要产品是生菜。这种蔬菜在育苗室中培育11天,在生长室中生长20天左右,共计31天即可收获。而采用一般方法种植的生菜据说需要大约40天才可收获。
『叁』 目前我国植物工厂的发展“瓶颈”是什么如何解决
种植工厂是增加附加值的大趋势,但由于单位价格高,很难与农业用地竞争。事实上,有很多种植物。目前,台湾大部分植物都种生菜。由于生长期短,容易生长,但价格也相对较低。考虑到经济效益,台湾的植物工厂未来应转向生物医学技术,结合生物技术,生产高单价产品,增加植物价值,然后有机会扭亏为盈。否则,在台湾的气候,种植需要吹空调,很难赚钱。台湾的工厂还有一个大问题。起初为了节省开支,制造商缺乏许多系统和设备,例如室内湿度控制、气流控制、二氧化碳控制等。这也使得植物的生长环境不如原来的实验室那么理想,使得植物很难按照预期的方式生长。由于高投入成本和高运营成本,许多工厂亏损。因此,如何提高植物的价值是关键。最好的例子是台湾 yawen 香草厂,这家由雅芳生物技术公司资助的工厂,种植含有特殊成分的植物,经过提炼,生产出比植物价格高得多的产品,以平衡收入。此外,台湾的高温,对于设立厂房工厂的环境并不理想,但厂家可以去出口设备,而且不能只想到 led,应该连接到上游或下游设备,提供系统集成是一个利基。
『肆』 植物工厂的分类
关于植物工厂的分类,因所持的角度不同,其划分方式也各异。
1.从建设规模上来分可分为大型(1000m以上)、中型(300~1000m)和小型(300m以下)三种;
2.从生产功能上来分可分为植物种苗工厂和商品菜、果、花植物工厂,还有一部分大田作物、食用菌等;
3.从其研究对象的层次上又可分为以研究植物体为主的狭义的植物工厂、以研究植物组织为主的组培植物工厂、以研究植物细胞为主的细胞培养植物工厂。
4.按光能的利用方式不同来划分,共有三种类型,即太阳光利用型(简称太型)、人工光利用型或者叫完全控制性(简称完型)、太阳光和人工光并用型(综合型)。其中,人工光利用型被视为狭义的植物工厂,称为密闭式植物工厂或者叫完全控制性(简称完型),它是植物工厂发展的高级阶段。广义上来说,植物工厂由分为温室型半天候的植物工厂和封闭式全天候的植物工厂,包含了豆芽菜、蘑菇、萝卜缨等的生产工厂;半自动控制的温室水耕系统;种苗繁育系统或人工种子生产系统。但目前,比较习惯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植物生长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光能来分类的。
『伍』 植物工厂是个什么鬼
批量生产
工厂化智能化生产
室内周年生产
效率高,成本低
『陆』 植物工厂名词解释
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利用智能计算机和电子传感系统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方式。
它是一种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的生产体系,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系统管理于一体,使农业生产从自然生态束缚中脱离出来.按计划周年性进行植物产品生产的工厂化农业系统,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吸收应用高新技术成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植物工厂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生物技术、建筑工程、环境控制、机械传动、材料科学、设施园艺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集成创新、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农业生产方式。
植物工厂的共同特征是:有固定的设施;利用计算机和多种传感装置实行自动化、半自动化对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和CO2浓度进行自动调控;采用营养液栽培技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
『柒』 什么是植物工厂
工厂化农业是综合运用现代新技术、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的技术密集型农业,是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实现的连续作业。例如,工厂的厂房是用塑料薄膜或有机玻璃覆盖,通过电脑控制,可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调节阳光、温度、水分和空气。在植物工厂里,一下子抹去地球上的“东南北”、“春夏秋冬”的概念,真可谓绿茵世界,阳光充足,气候温煦,一年四季都可以收获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产品。
蔬菜是植物工厂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试验表明,各类蔬菜采用岩棉栽培、袋培、水培、营养液膜栽等方式,通过电脑调节环境因素和栽培措施,进行监控和管理,根据蔬菜生长的需要,电脑指令整个系统调节适宜的光、温、水和二氧化碳以及营养成分的浓度等,完成育苗、移栽、收获、清洗、包装等全部生产程序。日本研制出一种温室环境遥感控制系统,将分散的温室群同电脑控制中心联结,实行大范围的温室自动化管理。在1000平方米面积上,充分利用栽培空间,实行立体多层种植。精确地控制了自然条件,使阳光在空间均匀分布,空气调节由壁面下部吹出,从床面吸入,在风向板的作用下,维持风速0.3~0.5米/秒,并保持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湿度。人工光照为4万勒克斯,平均照度在10%以下。每天可以收获生菜、菠菜、番茄等500多公斤,周年性均衡生产。英国科学家建成一座面积为140公顷的日光温室,全部采用营养液膜生产番茄,无论严冬盛夏,都能为英国东部提供番茄良种和果品。
花卉业实行工厂化生产更受瞩目。以园艺业著称的荷兰,全国建成日光温室面积1.2万公顷,占世界日光温室面积的1/4。温室操作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以生产非洲菊为主的泰勒尼加公司,采用试管育苗、快速繁殖等高新技术,年产非洲菊900万株,鲜切花500万枝,其中70%输往国外,占世界非洲菊总贸易额的70%以上,获利极丰。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化进程,植物工厂化栽培在大中城市郊区将发展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
植物工厂在现代农业中还是一种新事物,是设施农业中最精致、最集约的发展阶段。它的出现,无疑为人类未来的食物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捌』 植物工厂的历史发展
1957年世界上第一家植物工厂 诞生在丹麦,1974年日本等国也逐步发展起来。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试验用植物工厂种植小麦,全生育期不到2月,一年可收获4-5次。 20世纪60年代初次进行植物工厂的试,并开始推。1964年奥地利开始试验一种塔式植物工厂(高30米、面积5000平方米)。该国鲁斯纳公司的塔式植物工厂已在北欧、俄罗斯、中东国家采用。奥地利的一家番茄工厂,工作人员仅30人,平均日产番茄 13.7吨,生产 1公斤番茄耗电 9-10kw.h,成本只有露地的60%。1971年丹麦也建成了绿叶菜工厂,快速生产独行菜、鸭儿芹、莴苣等。 1974年日本建成一座电子计算机调控的花卉蔬菜工厂,该厂由1栋2层的楼房(830平方米)和两栋栽培温室(每栋800平方米)构成,在一年内生产两茬金香、两茬垄民花、一茬番茄,做到周年生产。至1998年,日本已有用于研究展示、生产的植物工厂近四十个,其中生产用植物工厂17个。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发了利用嵌入式网络式环境控制的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
『玖』 植物工厂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植物工厂被认为是一种可高水平控制环境的植物常年生长系统。植物工厂可以栽种所有植物,而且不使用土,采用水耕栽培。地上部分控制光、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地下部分则调整培养液中的肥料成分及PH和氧气量,以此创造条件,使所栽培的蔬菜能够在短期内最有效地收获。这种植物工厂是使农业工业化,并实现保证蔬菜供给的系统。与以往的农业生产相比,植物工厂的劳动强度较小,这种植物工厂有可能拯救农业人口高龄化和后继乏人的日本农业。
植物工厂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人工照明的“完全控制型”,另一种是利用太阳光照射的“太阳光利用型”。三浦园艺农场采用的是完全控制型。日本静冈市的山脚下有一座园艺农场。农场的主人三浦称他的农场为“植物工厂”。三浦农园的植物工厂里有一张办公桌,在一面墙上嵌入着多种测量仪。三浦利用这些仪器监测掌握温室里的生菜的生长情况。
植物工厂分为播种和育苗用的育苗室和在植物收获之前的生长室。三浦园艺农场的主要产品是生菜。这种蔬菜在育苗室中培育11天,在生长室中生长20天左右,共计31天即可收获。而采用一般方法种植的生菜据说需要大约40天才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