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同股不同權」什麼意思
同股不同權:
通常公司的股權結構為一元制,也即所有股票都是同股同權、一股一票,但在發達國家市場的二元制(又稱雙重股權結構、AB股結構)股權結構中,管理層試圖以少量資本控制整個公司,故而將公司股票分高、低兩種投票權,高投票權的股票每股具有2至10票的投票權,稱為B類股,主要由管理層持有;低投票權由一般股東持有,1股只有1票甚至沒有投票權,稱為A類股。作為補償,高投票權的股票一般流通性較差,一旦流通出售,即從B類股轉為A類股。
簡介:
2014年8月,港交所公布了「不同股票權架構概念文件」,就是否應允許同股不同權架構展開探討。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稱相關的咨詢關乎「香港市場未來競爭力」,港交所「沒有任何預設立場,只為提供一個理性辯論的舞台」。2014年8月29日,港交所終於公布同股不同權改革的公眾咨詢文件。這一方案因阿里巴巴去、2013年欲採用美國AB股形式赴港上市而引起,在香港業界引發不少爭議。由於改革遙遙無期,阿里巴巴最終選擇赴美上市
B. 同股不同權什麼意思
「同股不同權」是對雙層股權架構的通俗說法,採用這類資本架構的公司股份會分為投票權不同的普通股,通常命名為A股和B股。
其中A股為一股一票,在市面上可以正常流通;B股則為一股多票的超級投票股(每股投票權通常有2-20張),不能隨意轉讓,轉讓的話要放棄投票特權、先轉化為普通投票權股票,它通常為管理團隊所持有。
需要說明的是,AB股在分紅上的權利是一致的。
雙層股權資本架構的出現,讓公司創始人或管理團隊可以以少數股份把握對公司的控制權。對他們來說,這種股權架構可以實現擴大融資和不喪失控制權的雙重目的。
此外,對很多投資者來說,他們只關心股票上的收益,並不在意公司的決策權。這種情況下,雙層股權架構得以實施並被市場接受。
(2)公司股票分高低兩種投票權擴展閱讀:
「同股不同權」的雙層股權架構存在的問題:
在雙層股權架構下,意味著持有少數股份的管理團隊掌握著控制權,股份制度下原有的對管理人員的內部監管機制很大程度上就會失效。
這種情況下,當管理團隊做出損害公眾投資者利益的行為時,很難通過內部機制來遏制。
很多時候,雙層股權架構公司,需要外部司法機關和監管部門來進行監督,並在出現問題時為公眾投資者提供救濟。
也就說,開放雙層股權架構公司上市,對當地的司法系統和監管機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C. 股票中的股權結構分為那幾種
股權結構是指各投資主體(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所持有股票的數量在股權投資對象中的分布結構,表現了以財產所有權為基礎的各不同持股主體間的所有權結構。
D. 持有多少股分才有投票權和發言權
持一股也是股東,有發言權,但參與公司的管理就沒什機會了.
E. 一個公司的股票分多少種
提問者沒有明確按什麼分類,那麼多種分類方法呢。
國外的有優先股和普通股
國內的沒有優先股,早期好像有,後來全部轉成普通股了吧。
優先股主要指在利潤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優先於普通股。股息是確定的,基本沒有投票權。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股息不確定(隨便公司願不願意給,所以中國沒有優先股吧,沒什麼好公司???),有投票權。
國內股票還有流通股和限制流通股。
限制流通股:上市公司在股改時和剛剛上市時,一般都會有承諾,保證其股票在獲得上市流通權後,在一定時間內,不會在2級市場上拋售。
還有一些分類。
A股,B股,H股是按英文字母作為代稱的股票分類。
A股是以人民幣計價,面對中國公民發行且在境內上市的股票;
B股是以美元港元計價,面向境外投資者發行,但在中國境內上市的股票;
H股是以港元計價在香港發行並上市的境內企業的股票。
此外,中國企業在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地上市的股票,分別稱為N股、S股和T股。由於A股、B股及H股的計價和發行對象不同,國內投資者顯然不具備炒作B股、H股的條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滬市掛牌B股以美元計價,而深市B股以港元計價,故兩市股價差異較大,如果將美元、港元以人民幣進行換算,便知兩地股價大體一致。以字母代稱進行股票分類,不甚規范,根據中國證監會要求,股票簡稱必須統一、規范。可以相信,隨著我國股市的進一步發展,A股、B股、H股等稱謂將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