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大事記
1994年6月8日,經湖北省體改委[鄂改生(1994)95號]文批准,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了本公司。股票種類為人民幣普通股,發行價格為1.0元/股,發行總額4500萬股
1996年1月8日,經湖北省體改委[鄂改生(1996)16號]文批准,公司進行了首次增資擴股,總股本由4,500萬股增加到8,000萬股
1997年1月20日,經湖北省體改委[鄂改生(1997)92號文]批准,公司再次增資擴股。總股本由8,000萬股增加到12,000萬股
1999年5月2日,經董事會決議出資200萬元與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組建湖北興科電子有限公司,公司持有65%的股權;同意出資1000萬元認購宜昌市商業銀行法人股1000萬股,宜昌市商業銀行總股本1.63億元,本公司佔有6.13%的股權;同意投資開采瓦屋磷礦,以保障公司原材料的供應
1999年5月10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1999)48 號文]批准,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4,00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每股發行價4.70元,募集資金凈額18,062萬元
1999年6月16日,公司公開發行的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簡稱為「興發集團」,股票代碼為600141
1999年12月13日,經公司董事會決議出資2748萬元收購白雞河電站,出資2643萬元收購黃糧電站
2000年4月12日,經公司董事會決議投資組建興山興利華化工有限公司,收購湖北興山縣化工總廠汽運公司
2000年6月7日,湖北宜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其持有的公司的國有法人股無償劃轉給宜昌夷陵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持有,該部分股權的性質由國有法人股變為國家股
2000年6月29日,經股東會決議同意變更公司募集資金投向的議案;(一)、碳酸二甲酯項目;(二)、7500噸/年黃磷電爐;(三)、三堆河電站項目;(四)、五硫化二磷項目
2000年12月16日,經公司董事會決議設立興山縣興發汽運有限責任公司,收購興山縣天星水電集團水電專業公司下屬九沖河電站
2001年3月12日,經董事會決議設立建築安裝分公司;設立興山興發三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2001年6月4日,興山縣化工總廠所持公司的國家股無償劃轉由宜昌興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宜昌興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為發行人的控股股東
2001年12月16日,經董事會決議收購湖北省興山縣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楊道河、石家壩電站,設立宜昌分公司,設立三堆河電業分公司,設立興山縣興盛有限責任公司
2002年4月21日,經董事會決議設立楊道河電業分公司
2002年12月21日,經董事會決議轉讓湖北興科電子有限責任公司股權
2003年4月25日,經董事會決議設立技術中心
2003年5月24日,經董事會決議設立興山縣興營礦產有限公司,收購朝天吼電站
2003年6月27日,經股東會決議收購朝天吼電站
2003年6月27日,經董事會決議設立興山縣新興化工有限公司
2003年8月24日,經董事會決議設立古夫化工廠
2003年10月28日,經董事會決議收購猴子包電站和蒼坪電站,收購興山縣耿家河煤礦下屬鐵合金廠資產
2003年12月13日,經股東會決議收購猴子包和蒼坪河電站
2004年4月23日,經董事會決議增資宜昌楚磷化工有限公司,宜昌楚磷化工有限公司收購宜昌中磷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經營性資產
2004年8月15日,經董事會決議收購興山天星供電有限公司下屬滿天星電站
2004年10月29日,經董事會決議收購興山縣峽口港有限責任公司95.24%的股權
2004年12月4日,經股東會決議收購興山縣峽口港有限責任公司95.24%的股權
2004年12月4日,經董事會決議收購保康楚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部分資產,設立保康楚源化工有限公司
2004年12月30 日,經董事會決議收購興山縣水電專業下屬的花坪電站、門家河電站、黃龍洞電站以及茅龍山電站的部分資產
2005年3月30日,經董事會決議子公司保康楚源化工有限公司新建10000噸/年黃磷項目
2005年8月20日,經董事會決議劉草坡化工廠新建5萬噸/年食品級六偏磷酸鈉項目
2005年9月26日,經股東會決議劉草坡化工廠新建5萬噸/年食品級六偏磷酸鈉項目
2006年2月17日,經董事會決議設立湖北興發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
2006年3月16日,經董事會決議收購神農架武山磷礦。
2006 年3月24日,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相關股東大會議審議通過了「流通股股東每持有10股流通股獲得非流通股股東支付的3.5股對價股份」 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該方案於2006年4月5日正式實施完畢,宜昌興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13家公司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1,400萬股
2006年6月8日,經董事會決議增資保康楚源化工有限公司
2006年6月8日,經董事會決議增資興山縣興盛礦產有限公司
2006年7月,經董事會決議收購保康楚烽化工有限公司70%的股權
2006年7月22日,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非公開發行股票相關事項
2006年8月25日,股東會審議通過了非公開發行股票相關事項
2006年10月26日,經董事會決議收購神農架武山礦業有限責任公司70%的股權
2006年12月30日,公司獲中國證監會證監發行字[2006]173號文核准非公開發行股份,並於2007年1月成功向包括公司控股股東宜昌興發在內的10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5,000萬股,每股發行價5.49元,募集資金凈額26,651.35萬元
2007年3月24日,經董事會決議宜昌楚磷化工有限公司新建1萬噸/年食品級酸式焦磷酸鈉項目
2007年4月20日,經董事會決議收購重慶金冠化工有限公司50%股權
2007年4月29日,經董事會決議增資重慶興發金冠化工有限公司
2007年5月17日,經董事會決議出讓所持興山興利華化工有限公司全部股權
2007年8月6日,經董事會決議收購保康楚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9%的股權,新建25萬噸/年熱法磷酸生產余熱利用項目,宜昌楚磷化工有限公司進行鍋爐改造項目,重慶興發金冠化工有限公司新建10000噸/年二甲基亞碸項目,保康楚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吸收合並保康楚源化工有限公司
2007年12月16日,經董事會決議保康楚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收購保康莊園肥業有限責任公司70%的股權,投資瓦屋Ⅳ礦段探礦項目,設立聯營公司湖北興瑞化工有限公司,湖北興瑞化工有限公司新建15萬噸/年離子膜燒鹼項目,出讓興山縣古夫鎮麥倉村全部房屋建築物以及機器設備
2008年1月21日,經股東會決議設立聯營公司湖北興瑞化工有限公司
2008年3月22日,公司的「興發」注冊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8年3月23日,經董事會決議新建5000噸/年次磷酸鈉項目
2008年6月24日,經董事會決議神農架武山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收購宜昌市葛洲壩化工有限公司部分磷化工資產,收購宜昌市葛洲壩化工有限公司所持揚州市葛洲壩化工有限公司全部股權
2008年7月15日,經股東會決議收購宜昌市葛洲壩化工有限公司所持揚州市葛洲壩化工有限公司全部股權。
2008年7月20日,經董事會決議保康楚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新建3萬噸/年食品級五鈉項目,神農架武山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新建1萬噸/年黃磷項目,設立合資公司湖北興福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宜昌楚磷化工有限公司報廢兩台2500噸/年黃磷電爐
2008年9月17日,經董事會決議廣西興發化工有限公司收購廣西廣正大磷化工有限公司部分資產
2008年10月19日,經董事會決議楚磷化工將原有磷酸、五鈉等裝置及相關資產轉讓給廣西興發化工有限公司,報廢磷酸、五鈉等裝置相應的房屋構築物,興山縣興盛礦產有限公司投資樹空坪磷礦後坪礦段探礦項目,收購湖北宜昌磷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所持宜昌楚磷化工有限公司股權,宜昌楚磷化工有限公司轉讓鍋爐及相關資產給湖北興瑞化工有限公司,廣西興發化工有限公司擴建8萬噸/年工業磷酸、3萬噸/年食品級磷酸、6萬噸/年三聚磷酸鈉項目,增資重慶興發金冠化工有限公司
2008年12月28日,經董事會決議實施劉草坡化工廠水污染治理項目,實施白沙河化工廠河堤加固工程,合資組建宜都興發化工有限公司
2008年12月30日,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2009年2月13日,經董事會決議湖北興瑞化工有限公司新建6萬噸/年有機硅單體項目
2009年2月26日,經董事會決議設立宜昌興發貿易有限公司,收購興山縣平邑口港口服務有限公司全部股權,收購宜昌興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所持湖北興瑞化工有限公司全部股權
2009年3月28日,經股東會決議收購興山縣平邑口港口服務有限公司全部股權,收購宜昌興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所持湖北興瑞化工有限公司全部股權
2009年4月23日,經董事會決議湖北興瑞化工有限公司投資新建宜昌港主城港區古老背作業區綜合碼頭工程
2009年6月19日,經董事會決議湖北興福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新建1萬噸/年電子級磷酸聯產2萬噸/年食品級磷酸項目
2009年7月10日,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非公開發行股票相關事項,收購興山縣水電專業公司古洞口水電站經營性資產,增資湖北興福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用於建設1萬噸/年電子級磷酸聯產2萬噸/年食品級磷酸項目
2009年8月10日,股東會審議通過了非公開發行股票相關事項
2009年10月26日,經董事會決議設立廣州分公司
2010年1月5日,經董事會決議湖北興瑞化工有限公司新建5000噸/年漂粉精項目,興山縣興盛礦產有限公司投資瓦屋磷礦平岔公路改(擴)建工程,興山縣興盛礦產有限公司增加後坪磷礦探礦項目投資,湖北興瑞化工有限公司增資宜昌金信化工有限公司
2010年4月1日,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許可[2010]388號)核准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
2010年4月24日,經董事會決議收購興山縣峽口鎮泰安港埠有限責任公司泰安港碼頭部分資產
2010年5月27日,經董事會決議受讓興山縣樹空坪礦業有限公司國有股權,公司申請注冊發行短期融資券
2010年6月25日,股東會審議通過了公司申請注冊發行短期融資券,受讓興山縣樹空坪礦業有限公司國有股權
2010年7月25日,經董事會決議實施宜昌禾友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搬遷並治理工業污水處理項目,宜都興發化工有限公司投資新建60萬噸/年磷銨項目,投資建設生產能源管理平台項目
Ⅱ 求寶潔和聯合利華股票代碼
在內地沒有上市
Ⅲ 蘇汰餘的生平述略
蘇汰餘(1886—1948年9月),著名愛國實業家。四川省巴縣(今重慶市)人,光緒十一年(1886年)出生於巴縣的一戶書香門第,幼年時家境清貧,就讀於其父的私塾中。十五歲時,其父受聘在成都西川書院任教習,他才有機會進入學校的大門,隨其父在該書院附讀了三年,父子同榻,半夜即起,勤學苦讀,後又回重慶,進入存仁書院繼續求學。
1907年,在重慶廣益叢報報社擔任編輯。《廣益叢報》是近代四川出刊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綜合性旬刊。1903年由辛亥先賢楊庶堪、梅際郇、朱必謙等創辦。時值國難當頭,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帝國主義的侵略無力抵禦,屢簽喪權辱國的條約。國運瀕危,痛心疾首,具有濃郁的愛國思想和強烈愛國精神的蘇汰餘不禁提筆撰文,在《廣益叢報》上發表譏諷抨擊清廷腐敗、專制獨裁、懦弱無能遭致日本侵略的文章,以致觸怒當局,為逃避通緝,無奈只得背井離鄉,星夜兼程隻身逃到漢口,投奔其父的好友劉象曦家謀生。從此,他便棄文從商,在劉家經營的川幫「德厚榮」(百貨土產)字型大小里當一名小小的文書,起草作復來往商業函件,日夜忠於職守,有時還能提出很有見地的建議。晚間,當其他伙計仨仨倆倆去吃館子、逛妓院的時候,他一人獨守孤燈,勤奮讀書。由於為人勤勉通達、刻苦自勵、精於文墨,深得副總經理徐榮廷的賞識。「德厚榮」的老闆劉象曦系川人巨商,光緒末年將「德厚榮」總部遷往漢口,資本數百萬兩白銀,在漢口首屈一指。劉象曦在漢生意主要交由徐榮廷來打點。很快蘇汰餘在商場上嶄露頭角,成為徐榮廷的得力助手。
辛亥革命後,徐榮廷任湖北官錢局總辦,徐利用其與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金蘭之交」的關系,承租官辦紗、布、絲、麻四局組成楚興公司,所謂「四局」,是指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紡織、紡紗、繅絲、制麻四局。「四局」是湖北最早採用資本主義大機器工業生產方式的官辦民用工業,也是中國近代機器紡織業大型企業之一。徐榮廷自任楚興公司總經理,委任蘇汰餘為協理兼管財務。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西方列強無暇顧及中國市場,加上楚興管理得當,公司大量盈利,戰後的1919年、1920年,楚興公司的銷售利潤竟達八百萬兩白銀,相當於原始股本的十幾倍。除去主要股東劉象曦獲得的巨額利潤外,徐榮廷分得股息、人紅五十萬兩,蘇汰餘和其他兩位高管張松樵、姚玉堂也各分得了三十萬兩白銀。這為徐榮廷等人後來另起爐灶打下了基礎。
1921年,與徐榮廷投資白銀210萬兩,創建大興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並在河北石家莊開設大興紗廠。次年,又投資組建裕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昌建成裕華紗廠,創立「裕大華」紡織工業系統。
1927年,「大興」、「裕華」兩公司改為董事長負責制。當時,局勢極其混亂和動盪,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極度困窘,購買力大大下降,出現了「花貴紗賤」的局面。許多廠家陷入嚴重虧損,紛紛倒閉或者轉賣。裕華鄂廠同樣陷入了危機,每日產量僅僅十餘包,而工資、稅收一切開支照舊。年近七旬的公司董事長徐榮廷看著這一切心急如焚,又束手無策,決定讓位於蘇汰餘。在徐榮廷一番推心置腹的激勵下,蘇汰餘不再推辭,挑起了董事長的擔子,蘇任董事長直到1948年,前後長達20年。
1930年冬,蘇汰餘出任湖北棉業改良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努力擴大棉種試驗場規模,派遣總技師出國深造,做了大量工作。1935年漢江突發大水,漢江中下游各縣棉產漂沒無余。有鑒於以往改良棉種過程中之種種困難,蘇汰餘力主利用此次水災後之機會,全力推進棉種改良。經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漢江流域的棉產改進工作取得了較明顯的成績。1936年的細絨棉年產量達到122萬市擔,皮棉苗產量達到35.5市斤,超過山東、河南、陝西等產棉大省的單產水平。到抗戰全面爆發前,漢江流域巳成為國內主要的細絨棉集中產區。
1931年,開辦湖北大冶(今屬黃石市)利華煤礦,
1934年10月,蘇汰餘、徐志平親赴西安,給楊虎城將軍之父祝壽,並拜謁陝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提出在西安創建大興分廠之舉,得到楊、邵二人贊成。徐志平負責籌建大興二廠事宜。
1935年2月,大興二廠開始創建施工。4月,大興董事會決定,調大興廠長石鳳翔赴西安,主持大興二廠的建設,聘任汪文竹接替大興紗廠廠長之職。5月,蘇汰餘赴南京拜見軍政部軍需署長,謀求向軍方出售大興紗廠所產棉毯,雙方達成協議。9月,大興向軍方出售棉毯4萬條。12月,大興二廠土建工程竣工。
1936年7月,「裕華」、「大興」兩公司召開聯合董事會,討論商定兩公司聯合投資、擴建並合辦西安大興二廠,取「裕華」、「大興」兩公司名稱中各一個字,將原廠名改為「大華」,建立大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蘇汰餘任董事長,同時建成西安大華紡織廠。從此,武昌「裕華」、石家莊「大興」、西安「大華」三大紡織企業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合,成為裕大華紡織企業集團,被譽為舊中國民族工業的「航母巨艦」。
1936~1937年上半年四川發生空前的大旱災,蘇汰餘得知四川旱魃肆虐以後,心情非常難過,帶頭捐了1萬銀元救災款並募集到10餘萬銀元救災款送往災區。他在生活上一貫嚴謹樸素,力戒奢侈。平時自己省吃儉用,全心全意發展實業。對於社會公益和福利事業的興辦,從不吝惜,慷慨解囊。
抗日戰爭爆發後,對武漢地區工廠的拆遷,受到軍政當局最為關注的是武漢紡織業。江漢平原是我國著名棉產區,豐富的棉產量,催生了武漢紡織、染工業的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紡織業集中地。武漢拆遷的民營工廠最為重要和最為困難的是幾家著名的大型紡織廠。布匹十之八九供軍用,可見其對抗戰的重要性。由於軍事需要,早在1937年12月25日,軍政部部長何應欽上書蔣介石,要求將武漢紗、布各廠全部遷入內地。何應欽認為:北戰區之石家莊、安陽,東戰區之上海、無錫、常州各地工廠因時間倉促,主持者未能充分考慮,或因廠商自相因循,以致十分之九未能遷出,國力因之減耗,資源因之缺乏,影響抗戰前途。武漢官營、民營各廠,已如碩果僅存,不容再遭意外。「所有武漢民營紗、布各廠以及手工織機,似宜一並遷移……。以免重蹈東北兩戰區各廠之覆轍。」蔣介石於1938年8月5日下達手令後,武昌裕華紗廠開始全廠總拆遷。為了執行蔣介石的手令,招商局有「江華」等四大江輪及「海祥」、「海瑞」、「快利」共七艘輪船,三北公司有「龍興」、「長興」輪,從8月10日到10月下旬,連續不斷搭運裕華器材,將武昌裕華紗廠紗錠3000餘噸、機料3000餘噸,共約7000噸機件器材;湖北黃石利華煤礦的800餘噸機件西遷至陪都重慶。進江海輪「英平號」在運送軍事器材外,也多次遷運裕華器材,利華煤礦的一艘大躉船,也由「江安」輪於1938年8月25日拖往宜昌。利華煤礦一批機油到漢後,由三北公司「龍興」輪運宜。同時裝出的還有裕華的1265件貨物。
1938年10月25~27日,武漢淪陷,舉家遷往四川巴縣冷水場後,出資興辦巴縣冷水場(今重慶九龍坡區華岩鎮)第一所小學——半山小學,免費或提供助學金培養貧苦兒童。該校現為重慶市重點小學。
於1939年在重慶南岸區竅角沱沙草坡、柑子壩區域購地280畝,重建新廠——重慶裕華紗廠(簡稱裕華渝廠),同年建成四川廣元大華紗廠。次年在重慶開設永利銀行。
1941年在成都建立裕華紗廠。抗日戰爭時期,蘇汰餘組織生產了大量的軍布供應前方,還組織募捐,為接濟難民,籌措不少資金、寒衣和葯品。兼任漢口孤兒院副院長。蘇主持工廠工作期間,在選派人員去國外學習、培訓人員、推廣技術、改良棉種、提高產品質量和注重營銷方面均有卓越建樹。
1943年,3月18日舉行「中國全國工業協會」成立大會,蘇汰餘、劉鴻生、胡西園、吳蘊初、吳羹梅、李燭塵、胡厥文、章乃器等人當選為理事,在3月25日的第一次理事會上他們都被選為常務理事,吳蘊初被公推為理事長。
1946年,開辦了從事外貿的華年進出口貿易公司,統屬「大興」、「裕華」、「大華」三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裕大華公司。「裕大華」紡織工業系統直接的業務,除紡織工業擁有工廠6個,紗錠約20萬枚(當時佔全國總錠數的4%),布機2000台外,發展到包括煤礦、銀行、進出口等各個方面。截止解放時止,直接經營的「裕大華」紡織工業系統的資金共達5000萬銀元。另外,蘇汰餘還投資山東棗庄中興煤礦、聚興誠銀行、四川川康毛紡織廠、重慶慶華染料廠、民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及西安大秦毛紡織廠、秦平煙草公司等企業,均任常務董事。歷任湖北省商會會長、華商紗廠聯合會湖北分會主席、遷川工廠聯合會理事、中國全國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國貨廠商聯合會監事等職。
1948年,制止動用公司外匯和所訂英國紗機去台灣設廠,拒不交納蔣介石頒布的所謂「戡亂救國捐」,並走避上海。
1948年9月,蘇汰餘先生因病逝世,享年63歲。蘇汰餘遺孀傅尚信女士毅然留武漢迎接解放。建國初,將蘇汰餘先生遺留的巨資創辦婦幼福利事業,除個人興辦武漢吉慶街幼兒園外,全部捐獻國家興辦幼兒園。並捐資創辦婦女文化學校,將貧困婦女培養成幼兒教師及紡織工人。1950年,傅尚信女士出席武漢市第一屆婦代會,任常委。翌年,出任武漢市婦聯婦幼福利部部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盡迫害。1984年落實政策後,又向武漢兒童基金會、紅十字會、殘疾人基金會捐資。數十年來為發展中國婦幼福利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曾任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市婦聯婦幼福利部部長、武漢兒童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Ⅳ 聯合利華2006年5月25股票暴跌原因
原因主要有:政策層面、心理層面和資金層面1.政策層面匯金減持被認為是昨股市大跌的導火索。根據港交所公告,中央匯金減持建行和工行A股,涉及金額超35億。股市的大跌,不能說是匯金減持造成的,但的確像導火索一樣,引爆了股市大跌。綜合看,近期股市積累了可觀的漲幅,目前融資融券規模已達到兩萬億,傘形融資規模也非常可觀,在匯金減持消息激發下,短線操作加速套利。2.資金層面短期的流動性因素可能是市場大跌的「罪魁禍首」。下周以中國核電為首的23隻新股發行,屆時可能會鎖定8萬億申購資金,創下新股申購凍結資金的新紀錄。由此造成的市場提前失血是今天市場下跌的直接原因。3.心理因素2007年的「5·30」暴跌讓股民心裡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而2015年的暴跌再次上演其實的是人們的心理因素作祟。
Ⅳ 蘇汰餘的創辦企業
清末民初,武漢的商業地位僅次於上海,它除了位居長江中游,九省通衢的地理優勢,還是辛亥革命的發源地和政治中心,繁華的漢口更是被譽為「東方的芝加哥」。在此,「裕大華」公司應運而生,它由裕華、大興、大華三個股份有限公司組成,簡稱「裕大華」。
「裕大華」是舊中國的一個以紡織業為主,並囊括了礦業、商業、金融業的民族資本集團,可算作一個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典型。它存在時間長,自1913年租辦湖北紗布絲麻四局起,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止,有三十七年的歷史,其發展過程較為迅速平穩,從承租「四局」的楚興公司起家,到二個大型的民族資本聯合企業,只用了三十年來的時間。除了對外進行投資外,還直接開辦經營有裕華紡織公司,大興紡織公司,大華紡織公司,利華煤礦公司,華年貿易公司和永利銀行等,它一改民族資本主義企業集中於沿海的常規,將所屬企業分布於內地各城市,開創了內地民族資本企業成功的先例。
抗戰期間,武漢「裕大華」公司先後開辦了西安大華紗廠,後改名為陝西省第十一棉紡織廠;石家莊大興紗廠,後改名石家莊第七棉紡織廠;四川廣元大華紗廠,後改名廣元市紡織廠;成都裕華紗廠,後改名成都紡織廠;重慶裕華紗廠,後改名重慶第三棉紡織廠,形成了裕大華紡織資本集團。一躍成為上世紀40年代舊中國規模最大的紡織企業集團,壟斷了大後方一半以上的紡織品市場份額。
1951年11月,裕大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主動申請實行公私合營。「裕大華」所屬各企業實現公私合營的時間不盡相同,其中最早實現公私合營的是裕華、大華和利華公司,1951年申請,11月實現合營,大興公司則是在1954年實現合營。在社會主義改造中,裕華紗廠後來成為武漢市乃至全國輕工戰線上的一面旗幟。1956年12月,劉少奇偕夫人王光美看望武昌裕華紗廠的幹部工人。1957年9月6日下午,毛澤東主席親臨裕華視察,接待的是當時廠的女黨委書記張允一。
2009年,武漢市地鐵施工徵用武昌裕華紗廠主要生產廠房,企業按照市政府「邊改制、邊搬遷、邊尋找戰略投資者」的要求,廠房、辦公樓等全部拆毀殆盡,已經難見裕華紗廠的痕跡了。現在,「裕華紗廠」老字型大小得到傳承,位於武漢市蔡甸鳳凰山開發區的武漢裕大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便是這百年老廠的「子孫後代」,其產品有紗線、坯布、家紡等,老廠繼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新貢獻。
表格(一) 裕大華集團所屬主要企業 企業名稱裕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大興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大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利華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廠址武昌石家莊西安大冶開辦時間1919192219361932設備數紗機43416枚
布機504台 紗機30144枚
布機500台 紗機12000枚
布機320台 年產量棉紗41977件
棉布22萬匹 棉紗32744件
棉布29萬匹 棉紗6685件
棉布12萬匹 煤炭
187720噸 工人數209323347601838《裕大華紡織資本集團史料》,第237頁。表格(二) 裕大華紗布機在國內華商紗廠中所佔比重 項目1922年1930年1936年紗機(錠)全國華商紗廠150663423450742746392內地華商紗廠66249212139201488468裕大華紗廠354486580885560裕大華佔全國%2.35%2.81%3.12%裕大華占內地%5.35%5.42%5.75%布機(台)全國華商紗廠67671571825503裕大華紗廠3208961324裕大華佔全國%4.73%5.70%5.19%《裕大華紡織資本集團史料》,第244頁。 大興紗廠是石家莊地區近代工業的先導,也是中國內地近代紡織工業發展的一個典型,它的創建是石家莊近代民族工業大規模崛起的主要標志。
大興紗廠(石家莊棉紡七廠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於1921年籌備建廠,1922年10月竣工投產,是華北地區建廠較早、規模較大的現代化紡織企業,也是促進石家莊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企業,在石家莊城建史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
大興紗廠是裕大華資本集團的企業之一。它位於我國主要棉產區河北省南部,可利用附近的井陘煤發電,又鄰近高陽、定縣等發達的手織區,有良好的市場條件。《大興紗廠史稿》詳述了它的這些「地利」條件,並從原棉采購、勞動力資源、生產成本、銷售方式上作了分析。也研究了內地辦廠的諸種困難,其中最重要的當屬軍閥混戰的破壞、捐稅勒索、交通屢斷等封建勢力的鉗制。本來,原楚興公司是靠租辦湖北官布局起家的,1922年因湖北「將軍團」奪走布局遂再創辦裕華和大興;「九一八」事變後,大興陷於危機,因而在西安創辦分廠(即後來的大華),「以舒石廠之困」;抗戰前夕,大興一度籌劃賣廠,而抗戰後不久,即遭日寇劫管。大興的歷史,一如整個民族工業,是一部辛酸史。但裕大華資本集團在此過程中,力排眾難,並力求發展,它也確實得到發展,並以餘利開發利華、廣元煤礦以及運輸、植棉、貿易以至銀行事業。在這方面,集團主事人的決策和企業家精神是不容忽視的,而它的內地辦廠的工業化路線則更值得我們研究。裕大華所走的道路在當時是一條中國式的工業化道路,它的特徵即在於不僅是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而且立足於本土,充分利用中國傳統經濟中的能動因素,形成工農結合和以農村為基礎的格局。它與那種移植西方的、以條約口岸為基地的工業化路線形成強烈的對比。 西安大華紗廠是陝西最早的現代紡織企業,始建於1935年,其前身是石家莊大興紡織廠。「九·一八」事變之後,石家莊大興紡織廠部分遷到西安稱為大興紡織廠第二廠。這是當時陝西規模最大的一家棉紡廠。1936年8月,更名為長安大華紡織廠,受大華紗廠影響,陝西一度成為全國重要的棉紡織工業基地。1954年1月公私合營,後改名為陝西省第十一棉紡織廠。
上世紀80年代,陝西省第十一棉紡織廠開始虧損,最終在2008年因為經營不善而申請政策性破產。作為陝西省具有代表性的工業遺產,其舊址已入選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之一。大華紗廠如今被「改造」為西安第一個工業遺產博物館(大華工業遺產博物館)。 廣元大華紗廠(今廣元市紡織廠前身)素有「棉半城」之說。「大華紗廠用地寬,漢壽鎮里佔半邊。職工宿舍在華北,華運華西和華南。」 這是當年坊間流傳的一首民謠。
廣元市紡織廠的鼎盛時期,當屬上世紀的八十年代末期,年總產值4256.58萬元,約占廣元建市之初工業產值的十分之一,最高達到1.52億元,實現利稅最高達到1147萬元。擁有職工家屬10000多人,紗線錠6.46萬枚,布機882台,年產棉紗9800噸,棉布2500萬米,被列為全國253家大中型紡織企業之一,廣元市十戶重點企業及全市納稅大戶。
一個大華紗廠,半部廣元工業史。大華紗廠是廣元乃至四川最早最大的近代工業企業,它把近代工業的火種帶到了廣元,是廣元工業時代發軔的象徵,為廣元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因為有了它,才有了廣元工業發展的濫觴,其60年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部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史的縮影,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社會意義。 湖北境內多山,礦產繁多,惟因財力所限,無法全部開采,產量不豐,運輸不便,以致武漢一帶時有煤荒之虞。到1933年,全省計有較大規模的民營煤礦11家,年均煤產量48萬余噸。此外尚有五、六十處民營小煤礦。「但皆無甚設備,且時作時輟,資本及產額均難確定。」這一時期較為重要的是利華煤礦生產規模的顯著增長。該礦最初由柯潤時創辦於1924年,經理為留美學生王季良。煤質雖尚佳,但出煤需繞過黃荊山運至江邊,因交通不便而使成本偏高;且用土法開采,運煤皆為人力,發展受限,時有虧損。1931年大水後,該礦因資金發生困難,為圖發展,重新招股,改為股份有限公司。由裕大華公司主要股東參股50萬元,後增至120萬元,作為擴充生產規模和更新設備之用。公推王季良、羅可成駐礦負責一切工程進行。1932年5月召開股東會議,通過了《大冶利華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章程》,選舉蘇汰餘、徐榮廷、黃師讓、張松樵等人為第一屆董事會董事。設董事會及總公司於武漢,設辦事處於原大冶縣的石灰窯鎮,公司重組後,相繼擴建東井,新建西井,並在提升、排水、通風三方面均使用機械。1934年7月,為解決越山運煤至長江碼頭困難,購置安裝復線式空中索道4500米,運量每小時可達50噸,每掛桶裝重630公斤,是為國內之首創。「開車運煤,成績甚佳,沿途圍觀者,萬人空巷,見其爬山越嶺,毫無阻滯,咸驚異之。」該礦煤產量自此逐漸增加,成本下降,獲利頗豐,在原煤市場競爭中逐漸處於優勢地位。
1937年,位於陽新縣韋源口的福東煤礦和鄰近的德和、裕鄂、四維、興華、裕利、匯通等6個小型煤礦,在市場競爭中無法維持,陸續宣告倒閉。利華煤礦公司先後將其作價16.87萬元,收買礦權及設備。其中,將福東煤礦改稱為「利華二礦」,其它6小礦合並,改稱「利華一礦」。至此,利華煤礦的固定資產及物資器材等流動資產已達420萬元,煤炭年產量已突破20萬噸,主要銷往長江下游及沿海各城市。 成都分行
永利銀行為裕大華紡織資本集團附屬金融機構,前身為漢口裕大華紗廠的錢庄,1940年改為銀行,總行設重慶。1943年在成都南新街設分行,解放後自行停業。
漢口分行(現為武漢市中國民生銀行辦公樓)
現址:武漢市江漢路步行街20號
建築史話:永利銀行漢口分行大廈於1946年始建,屬現代派建築,是解放前武漢興建的最後一座大型現代派建築,1949年建成。由六合公司施工,系鋼筋混凝土結構。1940年「裕大華」在原有錢庄基礎上成立永利銀行,1943年1月銀行在重慶正式開業,設總行及總管理處。抗戰勝利後,「裕大華」公司總部遷回漢口,即興建永利大廈,作為永利銀行總行,漢口分行及「裕大華」各部辦公處所。
Ⅵ 2012年2月,麗華公司購買某上市公司股票,價格60元/股,2013年1月,
20%,詳細過程如下:架設只買了一手,也就是100股的意思,然後投入成本就是60x100,=6000,然後賺的利潤就是70x100---60x100=1000,並且中間有分紅,則分紅所得為2x100=200,總利潤為1000+200=1200,這樣利潤除以成本1200/6000=0.2.所以收益率為20%。
其實以上過程你理解了,很簡單就可以算出了,中間的價差就是股票的價差,70--60=10,然後加股利,10+2=12,12/60便是投資收益率了。
Ⅶ 聯合利華股票為什麼漲
股票的漲跌都是正常的,沒有那麼多的為什麼。一般都是包括但不限於如下多種原因:一是股市大盤行情所致;二是個股發生利好因素或公告;三是主力刻意而為、執意上拉抬價。不過,經查證核實,滬深兩市沒有聯合利華這樣一支股票名稱,不知道你所說的「股票為什麼漲」不知道有什麼依據或意圖。
Ⅷ 中國近代三大煤礦是哪些
富源、富華、利華
1924年,大冶人柯潤時集資銅元萬串,在黃荊山南麓的柯家灣創辦利華煤礦。隨即,黃石煤炭行業處於三足鼎立局面,富源、富華、利華三家公司展開了持續兩年的市場競爭。
1936年7月,黃石煤炭行業開始自主重組整合,富源、富華合並成立大冶源華煤炭公司,黃石煤炭也由此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最高年產量達到37萬噸,據國家《礦業周報》統計,當時黃石的源華、利華能排進全國前20名
Ⅸ 振興黃石的近代科學家有哪些
王濤:中國第一位水泥總工程師,黃石華新水泥廠創始人;
李維格:近代鋼鐵專家,規劃大冶鋼鐵廠建廠方案;
王寵佑:中國銻礦開發第一人;曾擔任大冶鐵礦礦長;
吳鍵:中國第一位鋼鐵冶金工程師,主持大冶鋼鐵廠籌建工作的全過程;
王季良:中國著名煤炭礦業專家,黃石利華煤礦總經理,富華煤礦礦師,源華煤礦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