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司持股與個人持股的區別
這個基本沒什麼區別的,公司作為法人投資者和個人一樣享有與所持股份同等的權利。要抓住一點,股份公司每一股都是一樣的,行使權利就要取決於持有量了。至於收益和紅利納稅方面,最近出來個政策是與持有期長短有關系。
❷ 公司帳戶買賣股票和用個人帳戶買賣股票有何不同
炒股的費用基本一樣,但是以企業名義炒股一般來說是劃不來的,起碼你的利潤每季要交二十到二十五的企業所得稅。
問題補充:
如果我只買進股票進行長期投資的話,那就沒有買賣利差了,那是不是就不用交稅了?
在成本法核算的情況下,投資收益是從被投資企業實際分回的稅後利潤。採用權益法核算,企業對外投資則按被投資企業凈資產增減而增減。投資收益作為企業利潤總額的一個構成部分,投資收益的增加,相應增加企業利潤總額。如企業所得稅率高於被投資企業稅率,則按規定補交所得稅,但在權益法下,企業實際並沒有收到這部分投資收益。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財稅字[1994]009號《企業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規定》,企業投資收益需要補繳所得稅是指企業投資分回的稅後利潤、股息及紅利收入,在權益法下,企業按被投資企業凈資產增加而增加的投資收益,並不是企業分回的利潤或股息、紅利收入,因此,不應計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即進行納稅調整。如果收到分回利潤,雖然不再增加投資
收益,但應計算補交所得稅 。
❸ 個人炒股和公司炒股的區別
從原本上個人配資和股票融資公司都是給股民提供資金來源,但是找個人股票配資的資金總沒有安全感,總是因為需要先把自己的資金打到其他人的賬戶里。找個實體的公司,使操盤手們能更加安心。
個人股票配資與股票融資公司有一個最明顯的區別。簡單來說,股票融資公司會需要操盤手的資金量達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有起配基線。而個人股票配資對資金要求的門檻比較低,由於他們的運作成本幾乎為零,所以收取的費用也相對股票融資公司低些。
自然,股票融資公司都有比較完善的管理措施,有專門的風控人員來對融資炒股的合作帳戶進行風險控制,有的股票融資公司還能夠提供股票操作的指導,而個人配資相對而言是比較隨意的,他們不會有專業的團隊。
找個人做股票融資卷錢跑路的事情時有發生,雖然現在一般的股票融資公司也是依個人名義簽署的合同,但這個人一般都是公司法人或是公司負責人,相對而言會讓人更加的放心,卷錢的概率要低的多。
❹ 公司入股和個人入股的利弊
法律分析:員工持股的弊端:一、股權激勵容易產生公司與員工的股權糾紛二、股權激勵應注意持股數量三、股權激勵應平衡好公司創始員工與新進員工的利益四、防止股權激勵造成高管股東對公司控制員工持股的好處:一.職工入股後即成為公司的股東;二.股東的權利通常簡稱為股權或股東權,是指股東基於其出資在法律上對公司所享有的權利。我國公司法第四條規定,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除該條之外,公司法在很多其他條文中都規定了股東的具體權利。
法律依據:根據《關於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之一規定:依法合規原則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程序,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實施信息披露。任何人不得利用員工持股計劃進行內幕交易、操縱證券市場等證券欺詐行為。(二)自願參與原則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應當遵循公司自主決定,員工自願參加,上市公司不得以攤派、強行分配等方式強制員工參加本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三)風險自擔原則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盈虧自負,風險自擔,與其他投資者權益平等。員工持股計劃的主要內容(四)員工持股計劃是指上市公司根據員工意願,通過合法方式使員工獲得本公司股票並長期持有,股份權益按約定分配給員工的制度安排。員工持股計劃的參加對象為公司員工,包括管理層人員。
❺ 公司持股和個人持股的區別
法律分析:基本沒有區別,公司享有與個人同等的權利,個人入股由個人承擔責任,公司入股則由公司整體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零三條 股東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決權。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沒有表決權。
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過半數通過。但是,股東大會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❻ 個人或公司持有多少股票要公告
投資人在證券市場的二級市場上收購的流通股份超過該股票總股本的 5%或者是5%的整倍數時,根據有關法規的規定,必須馬上通知該上市公司、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在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報刊上進行公告,並且履行有關法律規定的義務。
❼ 公司買股票和個人買股票的區別
公司賬戶買股票,和個人炒股的費用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如果是以企業名義炒股的話,一般是劃不來的,因為每季利潤要交20-25的企業所得稅。
在成本核算的情況下,投資收益是從被投資企業實際收回的稅後利潤。權益法核算,企業對外投資將根據被投資企業凈資產的增減而增減。
投資收益是企業利潤總額的組成部分,投資收益的增加會相應地增加企業的利潤總額。如果企業所得稅稅率高於被投資企業的稅率,將按規定繳納所得稅,
但在權益法下,企業實際上並未收到這部分投資收益。
拓展資料:
股票名詞
散戶:就是買賣股票數量較少的小額投資者。
作手:在股市中炒作哄抬,用不正當方法把股票炒高後賣掉,然後再設法壓低行情,低價補回;或趁低價買進,炒作哄抬後,高價賣出。這種人被稱為作手。
吃貨:作手在低價時暗中買進股票,叫做吃貨。股票
出貨:作手在高價時,不動聲色地賣出股票,稱為出貨。
慣壓:用不正當手段壓低股價的行為叫慣壓。
坐轎子:目光銳利或事先得到信息的投資人,在大戶暗中買進或賣出時,或在利多或利空消息公布前,先期買進或賣出股票,待散戶大量跟進或跟出,造成股價大幅度上漲或下跌時,再賣出或買回,坐享厚利,這就叫「坐轎子」
抬轎子:利多或利空消息公布後,認為股價將大幅度變動,跟著搶進搶出,獲利有限,甚至常被套牢的人,就是給別人抬轎子。
熱門股:是指交易量大、流通性強、價格變動幅度大的股票。
冷門股:是指交易量小,流通性差甚至沒有交易,價格變動小的股票。
領導股:是指對股票市場整個行情變化趨勢具有領導作用的股票。領導股必為熱門股。
投資股:指發行公司經營穩定,獲利能力強,股息高的股票。
投機股:指股價因人為因素造成漲跌幅度很大的股票。
高息股:指發行公司派發較多股息的股票。
無息股:指發行公司多年未派發股息的股票。
成長股:指新添的有前途的產業中,利潤增長率較高的企業股票。成長股的股價呈不斷上漲趨勢。
浮動股:指在市場上不斷流通的股票。
穩定股:指長期被股東持有的股票。
行情牌:一些大銀行和經紀公司,證券交易所設置的大型電子屏幕,可隨時向客戶提供股票
行情。
❽ 個人或公司持有上市公司多少流通股,這只股票才會退市
個人最多隻可以持有上市公司5%的流通股,公司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超過限額會觸發要約收購,上市公司流通股東不足1000人要退市。其實在股市當中,股票退市是很多投資者不願面對的現實,很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嚴重虧損,今天我就來講講股票退市的相關情況。
今天整合了多個機構推薦了的牛股名單,可以提供給大家免費查閱,文章還沒被刪,大家趕緊收藏吧~【緊急】機構牛股名單泄露,或將迎來爆發式行情
一、股票退市是什麼意思?
股票退市,說白了,就是因為這家上市公司不符合交易的相關上市標准,由於主動或者被動的原因導致終止上市的情況,退市之後就是從上市公司變為了非上市公司。
退市可分主動性退市和被動性退市,公司自主決定要退市,這屬於主動性退市;被動性退市一般因為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重大風險等,對於公司來說十分重要的《許可證》將由監督部門進行強制吊銷。只有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才可以退市:
一個公司是否是好公司,很多人都不會去判斷,或者分析不全面,導致了解不充足最終致使虧損,這個平台是免費診股的,把股票代碼直接輸入,即可看你買的股票到底好不好:【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二、股票退市了,沒有賣出的股票怎麼辦?
股票退市後,交易所有一個退市整理期的時間,通俗點說,一旦某個股票觸發了退市條件,強制退市就產生了,那麼可以在這個期間把股票賣出去。過了退市整理期之後這家公司就退出二級市場,不能夠再進行買賣了。
假如你不清楚股市,最佳選擇是買入龍頭股,別什麼都不清楚就往裡投錢,當心投進去的錢白白浪費掉,以下是我歸納的每個行業的龍頭股:【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股東如果等到退市整理期之後,還沒有賣出股票的,那麼到時候的買賣交易就只能夠在新三板市場上進行 ,新三板的主要作用就是處理退市股票的,朋友們,如果你們需要在新三板買賣股票,還必須在三板市場上開通一個交易賬戶才可以交易。
這一點要注意哦,退市後的股票,有一個「退市整理期」,即便說可通過這一時期賣出股票,但其實是不利於散戶的。股票一旦處於退市整理期,開始肯定是大資金先出逃,小散戶賣出小資金是很困難的,因為時間、價格、大客戶優先是賣出成交的原則,於是等到股票賣出去了,股價已經大幅度下跌了,散戶就虧損很嚴重了。注冊制度之下,散戶還要購買那種退市風險股,實際上他們要面臨的風險也不小,所以說千萬不能買賣ST股,ST*股也是千萬不能買賣的。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❾ 可以用公司名義買股票嗎
可以以公司名稱購買股票,將公司炒股所得計為投資所得,交易時應繳納印花稅,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四款規定,並入企業當期損益繳納企業所得稅25%。稅收即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規定,集體或個人收入按一定比例向國家支付部分收入收入。
公司炒股賺的錢,一般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假如當年炒股賺了1000萬元,凈利潤只有750萬元。當然,如果分配給股東,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750*20%= 150萬元,而實際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只有600萬元。當然,如果投機損失了,公司可以拿這個損失,來抵消其他業務的利潤,有稅收抵扣的效果。個人炒股的話,炒股價格差這個,不管賺了賠了,都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持有股利,公司收到持有股利後,是不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當然如果個人股東的收入,還是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個人直接持有股票並領取上市股息的個人將按持有期限按不同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持有股份超過一年的,免徵個人所得稅;持有股份超過一個月至一年(含一年)的,繳納10%的個人所得稅;持有股份不足一個月(含一個月)的,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
❿ 公司持股和個人持股的利弊
一、個人持股的利弊分析
(一)個人持股之「利」
1.激發員工的股東意識,能起到長期激勵作用
在這一點上,它分享了股權激勵的一般價值。通過員工持股使得員工不僅獲得了利益,分享了企業的增值收益,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讓員工獲得了股東身份,這種身份激發員工的股東意識,潛在的讓員工以股東身份來打工。
2.能留住優秀人才
顯而易見,越是優秀的人才,在企業獲得的股權份額會更大,當企業價值不斷提升時,優秀人才對其股權利益的想像空間將會被「持股」這一事件放大,進而,會強化優秀人才對企業未來的認同,和對企業的忠誠和盡責。
3.為企業進行民主管理,提供股權基礎
再獨裁的企業,也需要適度的民主,因為,企業管理上的獨裁和民主從來都是一種矛盾,不同的企業無非是平衡點位不同而已。員工持股意味著股權的適度開放和分散,這些持有股份的員工基於股東身份,就會產生股權意識和股東責任,會對公司的發展和管理提供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就為股權民主和民主管理的前提。
(二)個人持股之「弊」
1.容易產生公司與員工的股權糾紛
股權激勵改變了員工單一的雇員身份,成為公司股東。一旦因為員工跳槽或者員工被解聘而引發勞動糾紛,情況就會變得復雜,因為在勞動糾紛之外,不可避免的就會產生公司與員工之間的股權糾紛。對於上市公司來講,情況要樂觀很多,因為員工只是股票二級市場的一員,但是對於有限責任公司,就必須要慎重處理。因此,公司在制定員工持股方案時必須將與員工產生勞動糾紛後的退股方案設計完善,否則極易陷入股權糾紛的泥沼之中。
2.防止股權激勵減損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力
如果不注意控制,極有可能造成公司被經理層控制或者產生董事會股東會僵局的情形,從而影響公司運營,作為公司創始股東來講,產生這樣的情形也是極其悲哀的。黃光裕與陳曉之爭應該成為企業家進行股權激勵的警鍾。股權激勵方案中,如何保證原始股東的控制權應當排在整個股權激勵方案的首位。
二、公司持股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方面
1.可以穩定公司的股權結構。在相互持股情形下,可有效防禦敵意收購,奪取公司的經營控制權,這進一步可穩定公司的經營權,促使公司進行長期投資。
2.可加強公司間的合作。通過相互持股,公司間結成戰略聯盟,維持和促進互相的合作,確保公司的供銷渠道的穩定,減少公司經營風險。如果相互持股達到了形成企業集團程度,則在經營中又可以發揮集團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公司還可以方便地向相互持股公司籌集資金,而且往往成本較低廉,如果有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參與相互持股,那麼這種籌資優勢更為顯著。另一方面,相互持股使雙方成為利益共同體,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可能發生的道德風險行為。
(二)弊端
雖然交叉持股制度具有前述各項正而功能,並受到實務界和部分學術界的肯定。但另一方面,相互持股也有著許多弊端。
1.虛增資本。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問題。例如,甲、乙兩個公司各有資本額2000萬元,甲、乙兩公司相互向對方投資1000萬元,此時兩家公司在賬而各有1000萬元之新增資本,而實際情況是兩家公司的資本並無任何實質的增加,而且虛增資本的數量會隨著相互持股公司數錄的增加以倍數擴大。
虛增資本必然會導致資本空洞化的結果,與公司法的資本真實原則、資本維持原則和資本不變原則相沖突。此舉同時意味著,當乙公司把甲公司所投資之資金,再度轉投資甲公司時,無疑是將甲公司的出資返還給甲公司,違背了《公司法》的禁止出資返還的理念。
最後,這種行為還形同甲公司透過乙公司間接地持有自己公司之股份,而與《公司法》禁止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的規定背道而馳,嚴重影響到公司資本的充實。
2.妨礙證券市場正常交易秩序,扭曲整個經濟體的資本流轉機制。相互持股公司之間有著外人所不及的信息優勢,這容易誘發證券市場的內幕交易,非法操縱股價。 在相互持股狀態下,證券市場所具有的轉移公司控制權的功能將難以發揮,從而不能驅趕效率低下、不負責任的管理者,從外部改善公司治理結構。
3.引發公司間的壟斷行為。若公司間有相互競爭關系,但卻彼此交叉持股,則在獲取最大利潤的共同目標下,這些公司有極大的可能會實施不法壟斷聯系,操縱市場價格或產量等。
4.容易引發內部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