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財務管理普通股的資本成本計算
1、發行普通股的資本成本=2250*15%/【2250-101.25】*100%+5%=20.71%。
2、公司採用固定股利增長率政策的,則普通股的資金成本可按下列公式測算:普通股的資金成本=第一年預期股利/【普通股籌資金額*(1-普通股的籌資費率)】*100%+股利固定增長率。
(1)股票和銀行存款資本成本的計算擴展閱讀:
資本成本相關計算:
債務資本成本率=利率×(1-所得稅稅率)
–即:Rd=Ri(1-T)
另: 若一年內計息多次時,應用有效年利率計算資本成本,則:
債務資本成本率=有效年利率×(1-所得稅稅率)
=[(1+名義利率/每年復利次數)^每年復利次數 -1] ×(1-所得稅稅率)
即:
Rd =[(1+I/m)^m -1](1-T)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債務資本利息率×(1-稅率)(債務資本/總資本)+股本資本成本率×(股本資本/總資本)
資本成本意義
資本成本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概念。首先,資本成本是企業的投資者(包括股東和債權人)對投入企業的資本所要求的收益率;其次,資本成本是投資本項目(或本企業)的機會成本。
資本成本的概念廣泛運用於企業財務管理的許多方面。對於企業籌資來講,資本成本是選擇資金來源、確定籌資方案的重要依據,企業力求選擇資本成本最低的籌資方式。
對於企業投資來講,資本成本是評價投資項目、決定投資取捨的重要標准。資本成本還可用作衡量企業經營成果的尺度,即經營利潤率應高於資本成本,否則表明業績欠佳。
『貳』 普通股資本成本計算公式
Kc=dc/Pc(1-f)+G;其中:Kc--普通股資金成本率;Dc--第一年發放的普通股總額的股利;Pc--普通股股金總額;f--籌資費率。漏戚毀
銀行借款仔沒資本成本
一般模式:銀行借款資本成本率=[借款額×年利率×(1-所得稅稅率)]/[借款額×(1-手續費率)]
=[年利率×(1-所得稅稅率)]/(1-手續費率)
折現模式:根據「現返備金流入現值-現金流出現值=0」求解折現率
(2)股票和銀行存款資本成本的計算擴展閱讀: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Kc=RF+β(RM−RF)
根據「風險越大,要求的報酬率越高」的原理,股票的報酬率應該在債券的報酬率之上再加一定的風險溢價,如下所示:
Kc=Kb+RPc
RPc是普通股股東比債權人承擔更大風險所要求的風險溢價,一般在3-5%之間。
『叄』 資金成本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資金成本是企業籌集和使用資金而支付的各種費用,是資金使用者向資金所有者和中介人支付的佔用費和籌集費。計算資金成本率時,可以通過資金成本率=資金佔用費/所籌資金*100%得出。
資金成本的計算公式
資金成本率=資金佔用費/所籌資金*100%。
長期借款資金成本率=借款利息率×(1-所得稅率)*100%
債券資金成本率=(債券面值×票面利率)×(1-所得稅率)/[債券的發行價格×(1-債券籌資費率)]*100%
普通股股票資金成本率有好幾種計算公式:常用的是:無風險利率+貝塔系數×(市場報酬率-無風險利率),如果股利固定不變,則:普通股股票資金成本率=每年固定的股利/[普通股發行價格×(1-普通股籌資費率)]如果股利增長率固定不變,則普通股股票資金成本率=預期第一年的股利/[普通股發行價格×(1-普通股籌資費率)]+股利固定增長率
留存收益的資金成本率與普通股股票的資金成本率計算公式基本相同,只是不需要考慮籌資費率。
資金成本的作用
1、是比較籌資方式、選擇籌資方案的依據。
2、是評價投資項目可行性的主要經濟標准。
3、是評價企業經營成果的最低尺度。
資金成本和資本成本的區別
從定義上看,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都是企業發行融資工具的代價,也即決定企業融資決策的價格指標,這一共同點啟發我們應該到定價理論中去探討它們的根本區別:
1、從是否應考慮風險因素看:在金融雀吵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定價理論一直作為貫徹其中的軸心,推動著整個金融理論的發展。在我國理論界缺乏風險意識的背景下,企業融頃哪侍資時側重使用建立在籌集費和佔用費基礎上的資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從是否體現出完善的現代公司治緩耐理機制看:委託代理理論認為,在公司企業中,公司管理者的利益與股東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公司管理者需要的是他們個人收益的最大化,而這種個人收益最大化卻可能與股東利益最大化發展沖突。因此,必須設計相應的公司治理機制以保護股東的利益。
『肆』 股權資本成本計算
股權資本成本公式:
1.股權資本成本=無風險利率+風險溢價
2.rs=rRF+β×(rm-rRF)式中:rRF--無風險利率;β--該股票的貝塔系數;rm--平均風險股票報酬率;(rm-rRF)--市場風險溢價;β×(rm-rRF)--該股票的風險溢價
無風險利率的估計:應當選擇上市交易的政府長期債券的到期收益率作為無風險利率悄伏的代表。
3.市場風險溢價=rm-rRF:通常被定義為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市場平均收益率與無風險資產平均收益沒碼率之間的差異。
【拓展資料】
股權資本成本是投資者為了獲得企業股權資本所付出的成本和費用。該指標對於衡量股權投資效率有著重要意義和影響。在活躍和完全的資本市場環境中,股權資本成本的計量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剩餘收益折現模型有著密切相關性。由於嚴格的假設條件約束,傳統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在實證研究中的應用性降低,後來很多學者在其基礎上進行改進研究,布萊克(Black)1972年提出放棄投資者可以按照無風險利率借貸的假設,枯運哪提出了「二因素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莫頓(Merton)1973年提出了多期資本資產定價模型(ICAPM),該模型基於時間連續性,包含多個CAPM模型,ICAPM的建立提高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對資本市場的適用性。
羅斯(Ross)1976年在《經濟理論》中,基本上放棄了CAPM的假設,提出了套利定價理論。該理論的假設條件和研究思路完全不同於CAPM,羅斯認為資產收益受到至少三個以上因素的影響。但是影響因素的選擇一直是理論界爭論的焦點。1992年,法瑪(Fama)和弗蘭士(French)提出三因素模型、貼現現金流模型。這些理論觀點和假設的提出為計量股權資本成本奠定了理論基礎。
有關股權資本成本計量研究的另一個方向就是剩餘收益定價模型,該模型是2003年由Gebhard.Lee和Swaminathan提出,在預測股權資本成本方面,剩餘收益定價模型比傳統的股權資本成本計量模型更有說服力。
『伍』 普通股資本成本計算公式
Kc=dc/Pc(1-f)+G;其中:Kc--普通股資金成本率;Dc--第一年發放的普通股總額的股利;Pc--普通股股金總額;f--籌資費率。
銀行借款資本成本
一般模式:銀行借款資本成本率=[借款額×年利率×(1-所得稅稅率)]/[借款額×(1-手續費率)]
=[年利率×(1-所得稅稅率)]/(1-手續費率)
折現模式:根據「現金流入現值-現金流出現值=0」求解折現率
(5)股票和銀行存款資本成本的計算擴展閱讀: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Kc=RF+ β(RM−RF)
根據「風險越大,要求的報酬率越高」的原理,股票的報酬率應該在債券的報酬率之上再加一定的風險溢價,如下所示:
Kc=Kb+RPc
RPc是普通股股東比債權人承擔更大風險所要求的風險溢價,一般在3-5%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