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票價格誰來定
首先
第一新股票上市是由上市公司開價的(不是瞎開的,怎麼算出來的我不知道,好象是跟公司的資產什麼有關的)
第二如果已經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價格,那就是靠投資者和股民買賣來決定的了!!
通俗的說話是沒人決定股票的價格,再說也決定不了.
股價是隨著股民買賣來決定的.
某股的上市公司業績好,股民願意投資買這公司股票,但該公司股票打個比方有
1E股,都在其他股民手裡,而那些沒有股票的股民想要的到,就只能出高價來買,
這樣一賣一買,就慢慢的把股價給踢高了!就想踢足球一樣!!!
2. 股票價格由誰決定的
這個問題問得讓人感動...5555,終於有一個人問了研究性的問題。有的時候替股票感到難過
太多的人總是想利用股票賺錢,卻沒有幾個人想真正的了解它,研究它
結果是利慾熏心的人都賠得一干二凈,反而是學習的人有所收益
我喜歡股票,不是因為賺錢,我最初曾經賠很多但是仍然喜歡,因為讓我感到有趣,想研究其中的原理規律
股票其實就是一種商品,為什麼呢:
1 股票有價值,由價格:股票背後都是有上市公司的,每一張票票都是一個微小的公司單元,公司可以生產放大價值,所以股票也一定有價值,在二級市場上運行也就有了價格
2 股票有交易平台,即股市,這和商品在市場上賣時一樣的
3 股票有買又賣,這也是商品的特徵,只不過股票和普通商品最大的卻別就是,股票不談生產消費,而是每個人都有買又賣,即使供應方也是需求方,所以這導致證券市場和商品市場有很多運行不同
但是經濟學原理中,只要是商品,影響它的價格一定是 供求
你弄錯了概念,股票的價格不是商家決定的,而是商家和買家共同決定的,股票的價格一定是那個時刻里,供求曲線的交叉點
加入說現在市場上xxx股10元,如果想賣的人多於想買的,如果你排序賣,那你的股是很難立即賣出去的,所以賣方就想出降價的辦法,9塊,這樣一來,誰降到9就賣得出去,於是發生羊群效應,大家都降,導致股票下跌
反之,大家都想買,你如果也想早點買到,就提價到11,這樣人家10塊的成本就會優先賣給你,於是股價上升
3. 投資者行為為什麼能對股票價格的造成影響 / 股票
股票漲跌的根本原因,是流通股份在二級市場的供需所決定。
比如一個10元的股票,我想買1000手,但是當天最低價的賣單是10.1那麼如果一天都沒有10元賣單掛出來,我要買到只能掛10.1的買單成交,那麼股價就上漲1%,反過來說,如果我要賣出,但是掛的最高的買單只有9.9。如果我以9.9掛單成交,股價下跌1%。
當主力莊家掌握了一定比例的流通股份之後,扣除公司派手中固定不會流動的股票後,實際在市場流通的股票數量就會很少,那麼莊家想拉高股價,不賣出,用很少資金買入就可以,想讓股價跌,直接壓低自己賣出股票的價格就行
4. 一天就能決定股票價格的高低,對機構和股民誰更有利
在金融市場里,像我們這種散戶,被稱為「個人投資者」,也叫「普通投資者」,相對應的那些基金經理們,就稱為「職業投資者」,也叫「機構投資者」。普遍的認為,職業投資者肯定比個人投資者占優勢啊,但事實上是:不一定。那個人投資者與職業投資者的區別到底在哪呢?
所以說,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先不說自己在專業知識、行業經驗、智力水平這些主觀方面和專業投資者的差距,在很多客觀方面,比如能使用的投資工具不多,信息渠道的不暢,甚至時間精力上的無法顧及,都使我們可以採取的投資方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對待優劣的平常心
很多人在想像投資這件事的時候,有一種感覺就是:我們需要的是掌握一些高深的知識、學習一些特別的技巧,或者有渠道獲得一些不為人知的消息和工具……這樣才能成功。但投資其實是非常反直覺的,我們做的事情越簡單,越承認自己的局限和不足,越有平常心,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一方面,從優勢的角度來講,普通投資者可以「舍難求易」,可以使用最簡單和樸素的投資工具來管理自己的財富,這是非常劃算的。
另一方面,非職業的身份使得我們能接觸到的資源本身就相對有限,再去花時間研究那些奇技淫巧的東西其實更是得不償失。
所以對於普通的個人投資者來說,掌握一些最樸素的投資方法,避免那些最明顯的投資錯誤,才是我們走向投資成功的正途。
5. 個人投資者如何根據股票價格變動進行理性投資
基本原則:價低的時候買,高了後賣。理性分析重點:判斷股價究竟會漲還是會跌。
6. 股票價格誰來決定
1.原始股
股價由公司懂事會及股東大會決定,
2.新股
股價除了由公司懂事會及股東大會決定外,還要用詢價的方式向投資者詢問最終價格區間,並報請證監會備案批准.
3.上市股
價格由市場決定
你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