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幫忙找個論文網站鏈接,題目「大小非解禁對股票價格影響的實證分析」
大小非解禁對市場影響實證分析
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重構價值中樞
●個股解禁或減持對股價影響有限,甚至有一定的正面影響;但大盤的漲跌與解禁數量呈現強相關;隨著大盤的大幅下跌,大小非減持數量銳減,顯示「大小非」持有者的減持不像坊間流傳的那樣――不計成本地出逃。
●保守測算,大小非解禁後可能流入二級市場的籌碼約1.3萬億元;2007年第四季度以及2008年全年是小非解禁的高峰期,資金供求壓力較大;雖然2009年以及2010年減解的絕對數額驚人,但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控股股東佔了絕大部分,這兩年的實際減持壓力遠非市場想像的可怕。
大小非解禁後減持意願
統計顯示,截至2008年3月31日,所有解禁個股在解禁後五個交易日日均成交金額較解禁前五個交易日日均成交金額增加了9.99%,這顯示有部分大小非上市流通後一周就急不可待地減持。從減持公告統計可知,截至2008年3月31日,大小非累計減持了1091億元,占可解禁市值的7.96%。從減持的絕對數額看,股東減持的意願與股東大小成反比,即股東越小,減持意願越強。持股5%以下的小非減持市值佔全部減持市值比例最高,而持股比例20%以下的股東合計減持市值占總減持市值的80%。
事實上,所有大小股東中,持股比例5%以下的小非套現意願是最強的,這從中國平安小非兇猛套現可見一斑。
為了更好地比較大小非減持的意願,我們對分類股東公告累計減持的市值占其累計解禁市值比例進行統計發現,盡管持股比例5%以下的小非減持的絕對市值最多,但占其相應的解禁市值僅有4.42%;而除持股比例5%以下的小非外,也往往是股東越小減持比例就越高,其中持股比例5-50%的股東累計減持市值就占其已累計解禁市值的 19.94%,而持股比例50%以上減持比例僅2.41%。
減持對其股價影響有限
分析發現:(1)大小非解禁前後個股漲跌不一,這說明大小非減持意願與大盤漲跌的關聯度不是很強;(2)整體而言,個股在解禁前因擔心解禁對股價的影響而走勢落後於大盤。但出人意料的是,在解禁後的一段時間個股平均走勢強於大盤。我們發現,解禁後個股整體走強於大盤主要與大小非解禁後上市公司往往有利好配合分不開,如業績出現高增長、注資重組、定向增發以及高比例轉增股本等;另外,這也一定程度上說明大小非籌碼解禁後並沒有出現大比例的減持。
同樣我們發現,大小非減持期間個股的表現也強於大盤;但減持公告發布當日股價受負面影響,走勢落後於大盤。由此可見,限售股解凍後的套現行為對其個股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是心理層面的。
大小非解禁,供求逆轉?
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大小非累計解禁的總市值高達170213億元(以2008年4月28日收盤價計算)。因為持股比例不同的大小非減持意願差別較大,因此要客觀地分析大小非解減對市場的壓力有多大,我們需對減持意願不同的大小股東進行分類統計。持股比例在50%以上、占控制地位的大非總市值高達11.47萬億,佔了全部大小非總市值的67.38%;佔比第二的是持股比例5%以下的小非,合計市值也高達1.45萬億元,佔比9.16%。 據保守測算可知(持股5%以下的小非減持比例按30%計算),所有大小非解禁後可能松動的籌碼市值約為1.3萬億元。
通過對大小非進行年度分類可知,2006年解禁的1660億元大小非限售股基本上都是持股比例在5%以下的小非;2007年第四季度以及2008年全年是小非解禁的高峰期,資金供求壓力較大。雖然2009年以及2010年解禁的絕對數額驚人,但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控股股東佔了絕大部分。
重構價值中樞
統計顯示,虧損股以及高市盈率的大小非成為拋售重點;而那些業績、回報穩定,介入門檻高的績優股,被減持量很少。同業績特徵一樣,高市盈率行業的大小非也成為減持的重點,而銀行等低市盈率行業的大小非籌碼高度鎖定。在大小非減持和市場估值中樞下移的過程中,市場估值越來越向公司基本面靠攏。
以前二級市場跟產業資本並沒有直接關系,30倍市盈率、60倍市盈率對產業資本來說並無差別,各類投資機構在股票定價上握有重要的話語權。但隨著大小非的解禁,產業資本逐漸參與股權定價,改變了證券市場既往的博弈結構:相較金融資本投資者,產業資本擁有更深的產業背景和產業經驗,雖然在股權價值的理解和判斷上比不上金融資本,但由於其集中持有大量股權,並能參與或影響上市公司的經營決策,具備諸多先天優勢,正在取代機構投資者成為市場博弈的關鍵力量。從市場發展趨勢看,在全流通時代,證券市場上的資產價格將更多被實物市場上資產價格所導向。
可見大小非的逐步解禁,實物資本與金融資本的套利機制逐步形成。產業資本與市場原有金融資本博弈,將導致市場重構價值中樞;過去小部分股權流通形成的高估值時代在產業資本介入後,已經成為過去。
並不是很全面,你可以借鑒一下,
希望對您有幫助。
2. 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影響實證分析
股指期貨市場以期貨交易方式復制了現貨交易,猶如給原本單軌運行的股票市場又鋪了另一條軌道,對維護股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長期以來,我
3. 影響 股價波動的主要因素
1、經濟周期
經濟周期表現為擴張和收縮的交替出現,在經濟的收縮、復甦、繁榮和衰退四個階段內,股市也隨之周期性波動,成為決定股價長期走勢的最重要因素。
通過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經濟增長率、通漲率、失業率、利率等指標的分析,判斷出經濟周期的發展階段。有實證分析表明,我國股市波動比宏觀經濟周期的波動超前大約4—6個月。
2、通貨變動
通貨變動包括通貨膨漲和通貨緊縮。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總的看來會影響收入和財產的再分配,改變人們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影響到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運行。
因此,通貨膨脹對股價的影響也是復雜的。而通貨緊縮則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就我國股市而言,通貨膨脹在適度范圍內發生,股價波動與之呈現正相關關系,但通貨膨脹嚴重時,股價波動與之呈反方向變動。
1998年上半年開始的通貨緊縮,使股價持續下跌,盡管1999年上半年有股市利好消息及管理層發表發展市場的言論,使滬深股指雙雙創出歷史新高,但通貨緊縮始終抑制著股價的進一步彈升。
3、國際貿易收支
當出口大於進口時,國際貿易對國內經濟產生積極的影響,使股價上升。相反,則使股價下跌。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我國的外貿出口增長大幅下降,影響了我國的經濟增長,同時,直接對我國股票市場相關行業和上市公司產生負面影響。
4、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差額通過影響一國國內資金供應量,從而對股價產生間接影響。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保持順差,大量的外匯儲備,國內資金供應量增加,使可用於購買股票的資金來源擴大,促使股價上升。
5、國際金融市場
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動盪一方面直接使我國投資者產生心理恐慌,影響股票市場,另一方面從宏觀面和政策面間接影響股票市場的發展。
4. 貨幣政策與股票價格之間關系的實證分析
通常來說,當採取從緊的貨幣政策時期,股票價格會有向下的變化,反之則向上。理由簡單來說就是當提高存款准備金,壓制貨幣投放時期,由於市場上貨幣量減少,導致流入股市的資金量減少,股價自然向下。當政府認為股市虛火的時候一般也都是採取這樣的行為。然而在上一輪牛市2005-2007,這樣的貨幣政策在中國卻失效了。政府不斷提高存款准備金得到的是報復性的一輪輪大升。對於這個情況張維迎著作指出,其原因可能是由於該時期中國民營經濟環境趨於惡化,從緊的貨幣政策(同時期財政政策也是緊縮的而且下調了出口退稅等對民企的補貼)導致民營企業的經營者將資金轉移到股市上,所以政策越緊,企業越難做,企業家越有意願將資金轉移到股市,由此可以看出,貨幣政策和股票價格之間固然有其聯系,但仍需考慮其他經濟變數。
但是當時間進入2009年也就是今年,國家出於穩定經濟形勢的考量,實際上採取了極大的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銀行在5月份完成了全年90%貸款指標,這等於變相向市場注入大量的流動性,也正是這種極其充裕的流動性使得股市在今年一路上漲。但是下半年如果外貿仍然不景氣,政策變數仍將很大。
簡單說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5. 做股價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哪裡有日數據
軟體上就有了,銳智上就有了
6. 股票價格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部分怎麼弄
首先列出影響股票價格的各項因素
然後單獨論證每項因素對其影響,論證時要保證其他因素不變;
單獨論證時要找出理論支持你的觀點,同時還要有數據支撐。
最後要做一份總結
7. 運用市場供求理論分析股票價格的影響因素。
柯丁雷——「股票價格由供需規律來決定」 編輯本段回目錄柯丁雷(W·G·Cordinly)在《證券交易入門》(Guide To The Stock Exchang,1907)一書中,提出「股票價格由供需規律來決定」的觀點。為了深入探討「供需規律和供求關系的變動」。必須重視社會大眾的意見。但他的著作的理論基礎仍然不夠,缺乏精確性。柯丁雷考慮諸如:
(1)股票利率與股價關系
(2)比較股息利殖率與債券利殖率來判定市場狀況
(3)股價與利率的關系
(4)經濟成長,景氣與股價波動之關系
哥羅丁斯基的「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 編輯本段回目錄哥羅丁斯基(J·Grodinsky)在《投資學》(Investment.1953)一書中,從另一個角度對證券市場進行了分析。他從研究供需因此來猜測股價,並具體指出了兩種途徑。
第一種途徑是重視股價與其他經濟現象的關系。從這些關系的變化來猜測股價的波動。此種方法就是現在通稱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另一種方法不重視股價與其他經濟現象的關系,而僅股票市場內部的技術性因素的各種現象來猜測股價。此即為現在通稱「技術分析」(TechnicalAnalysis)。後者則考慮諸如:
(1)證券市場內部投機因素之分析
(2)觀察過去股價趨勢推測未來股價動向,主要採用各種曲線圖;
(3)觀察社會大眾的投資動向
(4)檢討股票交易量值與股價關系等等。
孟德爾——股價的變動不僅僅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 編輯本段回目錄孟德爾(Mindell,J.)在《股票市場》(The Stock Market,1948)一書中,則認為股價的變動不僅僅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事實上。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不但多,而且復雜,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程度及影響方向頗為困難。所以孟德爾列述以下各主要影響因素:
(1)利率
(2)企業收益
(3)景氣活動
(4)股票市場動態
(5)貨幣政策情況
(6)價格總水平的變動情況
(7)大眾投資者的市場心理
(8)政治的影響
(9)天災人禍的發生
(10)經濟情況狀態
(11)人口變動等等。
多納——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 編輯本段回目錄證券市場分析論的代表性著作有多納(O·Donner)的《證券市場與景氣波動原理》(Die Kursbilingan Aktienmarket,1934)
多納認為,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也就是由具體的買賣價格來決定,有效買賣則又看企業收益以及投資人的投資機關可用資金而定,股價形成的因素也是以它們為基礎,前者即為股價形成的「收益」因素,後者則是「信用」的基本因素,其他的則是間接影響股價的次要因素,以及使股票價格暫時波動的市場內部投機因素。
多納進一步分析了「收益」的基本因素,認為是在於股息和利率,並就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股票市場,嘗試對股價水平和股息關系的實證研究,在今天頗具有參考性。多納還認為股息的基礎就是企業的收益,在這一點上,多納更加重視企業的收益,認為「企業收益的變動,才是形成股價波動的真正原因。」雖然實際的股價波動趨勢與企業的收益趨勢有所差異,但就長期而論,股價波動是依存於企業收益和利率的。從而,「收益」的基本因素就是證券分析論中形成股票價值的因素了。
雷富勒——「股價波動是以預期企業為根本因素」,加上了「預期」因素; 編輯本段回目錄證券市場分析論的另一代表性著作有雷福勒(G·L·Leffler)的《證券市場》(The Stock Market,1951)。
雷富勒則從傳統的股價理論再擴而廣之,他的推論為「股價波動是以預期企業為根本因素」,加上了「預期」因素;證券投資機構或一般投資者主要是以預期企業收益為基礎來決定買賣股票。結果,股價波動趨勢即包含企業收益今後的變動,他又推論,股價波動趨勢,有個隱含假定即「投資者或證券投資機構買進股票有兩個目的,其一為股價本身的上漲,其二為利率本身。」他又認為「價格上升或利率兩者都取決於企業的收益增減。」他的理論進一步提出了重視企業的保留盈餘,假如企業把大部分收益再投資,則更增加企業將來的成長性,並增加企業未來的股息。雷氏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30種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數為基準作實證研究,結果證實實際上股價並不必然與企業收益有密切關系,於是提出變動是以市場心理動向為基礎,而不再一時強調傳統理論主張的「基本因素才是市場心理因素的變化原因」,即提出「市場心理說」,所謂市場心理說是指傳統理論認為股價是依存於企業收益,實際上根據統計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