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看待國葯上葯包攬96%國采配送呢
根據第三批最新的國葯采擬中選名單,從上海葯招所公布的上海地區配送企業名單來看,除了北京京豐制葯二甲雙胍和杭州康恩貝的非那雄胺片分別由上海九州通和上海美羅醫葯配送外,國葯、上葯包攬了餘下所有葯品的配送權,約為總量的96%。
國葯控股作為中國醫葯商業的龍頭,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一,上葯緊隨其後。根據服量計算,各大葯企各承擔葯品配送任務如下:國葯承擔約7000萬元,上葯承擔約1.2億元,九州通約236萬元,美羅約570萬元,對此,大局已變,國葯上葯包攬96%國采配送,另兩家只分到零頭也意味著,流通領域格局已發生巨變,行業集中度正在快速提高。業內人士預見,這種趨勢也將在其他省份得到充分體現。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2020年下半年醫改重點任務,“一票制”實施已經成為可能。“一票制”的落地,企業墊資壓力減小的新形勢下,上述流通巨頭的跨界搶灘,將對國葯、上葯、華潤、九州通等全國巨頭,以及區域龍頭的市場地位和現有市場格局形成巨大沖擊。
❷ 國內生產達菲的企業
上海醫葯:在瑞士羅氏制葯宣布開放旗下的抗流感葯品禽流感治療葯物"達菲"的生產權以後,公司控股股東上葯集團於2005年12月中旬成為國內首個被授權生產的醫葯生產企業,將有權生產"中國版"的"達菲"仿製葯,但該"達菲"的銷售渠道僅僅局限於政府采購,目前,次流行的豬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包含有整個上葯集團的達菲的所有銷售環節由上市公司上海醫葯做總代理。
❸ 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范圍
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原料葯和醫葯產品生產:涵蓋片劑、膠囊劑、氣霧劑、免疫制劑、顆粒劑、軟膏劑、丸劑、口服液、吸入劑、注射劑、搽劑、酊劑和栓劑等多種劑型。涉及化學原料葯、化學葯制劑、中葯材、中成葯、中葯飲片、生化葯品、生物製品等領域,包括麻醉葯品、精神葯品以及醫療用毒性葯品,並涵蓋疫苗的生產和銷售。
保健品生產和銷售:提供各類保健品的生產和銷售服務。
醫療器械研發、製造和銷售:涉足醫葯裝備製造領域,包括銷售和相關工程安裝、維修服務。
倉儲物流服務:提供海上、陸路和航空貨運代理業務,確保產品的高效配送。
商業拓展和投資:進行實業投資和資產經營,為國際經貿活動提供信息咨詢,並開展自有房屋租賃業務。
進出口業務:具備自營和代理各類葯品及相關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能力,但需遵守相關進出口許可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