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必以信」和「必以情」的「以」意思一樣嗎
一樣。兩個「以」都是「按照,憑借,根據」的意思。「必以信」意思是: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必以情」意思是: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
出自春秋時期左丘明《曹劌論戰》,原文選段: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譯文:
曹劌問:「您憑借什麼作戰?」魯庄公說:「衣食這一類養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
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魯庄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誇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
曹劌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庄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1)必以信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公元前697年,齊襄公即位,政令無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分別逃到莒國和魯國避難。次年齊襄公為公孫無知所殺。第三年春天,齊人殺死公孫無知,公子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奪得君位。
稍後,魯庄公也親自領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爭奪君位,八月魯與齊師戰於乾時,魯軍大敗。齊桓公逼魯庄公殺死公子糾。魯庄公十年春天,齊借口魯國曾幫助公子糾爭奪齊國君位,再次興兵攻魯,兩軍戰於長勺。這就是文章所記敘的齊魯長勺之戰。
文章主旨:
文章這一層寫曹劌求見魯庄公的原因。開頭先點明事態發生的時間,接著指出的是「齊師伐我」,說明戰爭是由齊國進攻魯國而引起的,魯庄公准備抵抗。以上對形勢扼要的介紹,為曹劌的請見、論戰交代了必要的背景。
大軍壓境,曹劌准備參戰,作者通過曹劌與其「鄉人」的對話,一方面揭示了魯國當權者鄙陋寡見、屍位素餐的情況,為後文魯庄公在作戰中不察敵情、急躁冒進作了鋪墊;另一方面顯示了曹劌關心國事,同時也暗示了他是一個有遠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