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程開甲一生榮獲的獎項有哪些
程開甲曾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
程開甲是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20世紀50年代獲江蘇省教學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重大貢獻先進工作者、國防科工委科技工作者標兵等榮譽稱號;歷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二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國家發明獎二等、四等獎各一項,全國科學大會獎一項,國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四項、二等獎二項。1999年9月,程開甲獲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長期從事核試驗及核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利用工作,並作出了重要貢獻。曾獲國防科委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著有《固體物理學》,撰有《狄拉克方程的推導》、《湯末斯費密狀態方程式》等論文。
❷ 中國兩彈一星人物生平簡介
為了替未來的科教興國政策鋪路,確定未來政策主軸,1999年9月18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由中共中央、 國務院及中央軍委製作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授予給(按姓氏筆畫排序)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
「兩彈一星」元勛情況:
授勛時過世(7人) :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此後過世(9人) :錢學森、吳自良、陳芳允、楊嘉墀、彭桓武、朱光亞、黃緯祿、王大珩、屠守鍔。
仍健在(7人):程開甲、王希季、孫家棟、任新民、陳能寬、周光召、於敏。....................................
❸ 程開甲的事跡概括100字
其實就是說了他的一些事情,然後非常低矮,然後幫助人們。
❹ 程家歷代出過哪些名人
程鄭——春秋時期晉國乘馬御。
程嬰——春秋晉國趙盾家門客,《趙氏孤兒》的主角。
程本——春秋時晉國人,博學。
程邈——秦代文學家。隸書的創造者,將大小篆蛻變成隸書,使得中國的文字自此得以定型。
程不識——西漢車騎將軍,與李廣齊名。
程鄭——西漢初大工商主,因鼓鑄鐵器致富。
程嘉——漢景帝時大將,平吳、楚叛有功。
程曾——東漢儒學經師,作《孟子章句》。
程秉——三國儒學經師,博通五經。
程普——三國孫策留下的老將,盪寇將軍。
程昱——三國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程元譚——東晉新安太守
程咬金——瓦崗寨起義混世魔王,唐代開國大將,盧國公
程異——唐代宰相
程顥——宋代有理學家
程頤——宋代理學家,「立雪程門」的主角之一。
程大位——明代有商人、數學家,撰《直指演算法統宗》
程揆——清代書畫家。
程潛——同盟會元老,國民革命軍一級陸軍上將。
陳再道——共和國開國將軍,原名程再道。
程千帆——九三學社社員、著名中國古代文史學家、教育家、南京大學教授.
程思遠——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原副主席
程開甲——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勛。
程中原——著名作家、張聞天研究專家。
程菲——中國體操女隊運動員
程煜——中國著名男演員
程前——中國著名男演員、主持人。
程琳——著名歌手,演唱過《酒干倘賣無》《信天游》等。
程青松——著名電影編劇,電影代表作《沉默的遠山》《電影往事》。
程小東——香港導演、武術指導、編劇。
程雷——中國著名主持人。
程光劍——宇科傳媒創始人。
❺ 程開甲的人物故事
程開甲的人物故事:
1、師兄弟爭論
1948年,在蘇黎世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上,程開甲與玻恩合寫了一篇論文遞交給大會,會議召開時,玻恩因故不能出席,於是由程開甲宣讀論文。不料程開甲與師兄海森堡就學術觀點展開了激烈爭論,程開甲時而用英語,時而用德語,與這位1932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展開舌戰。
2、首次試驗圓滿成功
20世紀60年代初,中央部署要在兩年內進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當時,無論是理論,還是技術都是一片空白。
程開甲受命與呂敏、陸祖蔭、忻賢傑等同志一起,起草了首次核試驗測試的總體方案,又與其他同志一起把核試驗需要解決的問題分成上百個課題,走遍全國各科研院所和各軍兵種許多單位,召開了幾百次協作會議。
3、小黑板上算出大方案
長期以來,程開甲養成了一個獨特的習慣:總愛在小黑板上演算大課題。他的家裡有一塊茶幾大的小黑板,辦公室里也放著一塊黑板。後來,他搬了新居,還專門留了一面牆,裝上了一塊黑板。
程開甲是知名專家,計算機使起來也得心應手,但他對小黑板情有獨鍾,想起什麼問題、思考什麼方案,搞一個演算什麼的,總愛在小黑板上寫寫畫畫。久而久之,在小黑板上還真蹦出了他許多靈感。
4、進入地下爆心作考察
在首次地下核爆炸成功後,為了掌握地下核爆炸各方面的第一手材料,程開甲和朱光亞等科學家決定進入地下爆心去考察。
到原子彈爆心作考察,在中國還是開天闢地第一次,誰也說不清洞里輻射的劑量,其危險可想而知。但程開甲經過細心計算,認為採取多種防護措施後,可以進入。他們在剛剛開挖的直徑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爬行,最後進到爆炸形成的一個巨大空間。
5、核司令
程開甲從1963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到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為開創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程開甲在20多年中主持決策、直接從事核試驗及測試的全局技術工作和研究,解決了許多具體關鍵技術問題,使核試驗成為原子彈的設計、改進和武器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5)程程開甲簡歷擴展閱讀:
殷殷情深:
程開甲有今天的成就,一半要歸功他的老伴高耀珊,她對程開甲老一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在紅山時,她自己養雞下蛋,然後編號,每天煮最新鮮的給程開甲補充營養,再困難也要保證一個蘋果。
有一天,她從十幾里的山下門診部趕回所里找到程開甲,就是為了補早晨忘記交待的一個雞蛋。殷殷深情,可見一斑。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程開甲因核試驗勞累過度,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她天天陪程老散步到半夜
❻ 兩彈元勛程開甲簡介
程開甲,核武器技術專家。194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工作,1948年獲博士學位後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回國,歷任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副教授、教授,二機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國防科工委核試驗基地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基地副司令員、科技委常任委員、顧問。1956年,程開甲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被推薦成為中國科學院部委員(院士)。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
程開甲(1918年8月3日—),出生於江蘇吳江。理論物理學家。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程開甲祖籍安徽,祖父程敬齋,父親程侍彤,母親董雲峰。祖輩早年從徽州到江蘇吳江的盛澤經商,祖父去世後家境敗落。
程開甲7歲喪父,畢業於家鄉淘沙弄小學,1931年考入浙江嘉興秀州中學。秀州中學於2000年10月度過了它的百歲生日,這所人才輩出的學校孕育出了陳省身、李政道、顧功敘、譚其驤、周廷儒、周廷沖、錢俊德、方懷時、潘文淵和程開甲十名院士。程開甲來到秀中後,受教於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十分出色的教育家顧惠人校長,從此開始了程開甲的人生道路。在秀州中學,程開甲讀了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巴斯德、居里夫人、詹天佑等名人傳記,科學家追求真理、熱愛祖國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程開甲,程開甲處處以科學家為榜樣,在學習上刻苦鑽研,肯動腦筋,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秀州中學的六年為程開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程開甲1937年,程開甲高中畢業報考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兩所大學同時向程開甲發出了錄取通知書,由於浙江大學給予程開甲的是對個別優秀考生的公費生獎勵,於是程開甲最終選擇了後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稱為「東方劍橋」的浙江大學。 時值抗日戰爭爆發,浙江大學開始「流亡」搬遷,從杭州到天目山、建德,到江西吉安、泰和,直至貴州宜山、遵義、湄潭,程開甲也就在顛沛流離、日機轟炸的流亡大學完成了學業。程開甲在浙江大學幸運地遇上了束星北、王淦昌、陳建功、蘇步青等學界一流的老師,接觸到學術領域前沿的課題,感染到老師們學術研究求真務實、百家爭鳴的科學精神,程開甲在導師的培養下,奠定了扎實的功底。 還在三年級讀數學系陳建功教授的函數論時,就寫出了《Onconformalmapping:theoryofcomplexfunction》一文,由陳建功教授推薦給英國數學家Tischmash教授發表。之後,文章被蘇聯斯米爾諾夫的《高等數學教程》全文引用。
1941年,程開甲畢業留浙江大學物理系任助教。程開甲邊工作邊堅持學習研究,並開始鑽研相對論和基本粒子。受束星北相對論的啟發完成並發表了「用等價原理計算水星近日點移動」。程開甲在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基礎上用正則運動方程導出物理學權威狄拉克提出的狄拉克方程,完成「對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推導」,這一成果由狄拉克推薦發表於劍橋大學的《劍橋哲學雜志》。 1944年,程開甲完成了題為《弱相互作用需要205個質子質量的介子》的論文,英國學者李約瑟親自對其修改送狄拉克,狄拉克「目前基本粒子太多,不再需要更多的新粒子,更不需要重介子」的回信使文章終未發表,這也成為一件憾事,因為以後外國人一個重要實驗獲得了1979年度諾貝爾獎,其測得的新粒子質量與程開甲當年的計算值基本一致。程開甲還和王淦昌合作研究,撰寫了五維場的論文。 1945年,在李約瑟先生的推薦下,程開甲獲得英國文化委員會的獎學金。 浙江大學1946年8月,程開甲抱著「科學救國」的思想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成為物理學大師波恩(Born)教授的學生。在此期間,程開甲主要從事超導電性理論的研究,與導師共同提出了超導電的雙帶模型,認為超導電性來源於能帶中的空帶,由於布里淵區角出現電子的不對稱奇異分布。 1948年秋,程開甲獲哲學博士學位,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當聽到解放軍擊敗阻撓渡江行動的英國「紫石英」號軍艦時,程開甲婉謝導師和朋友的好意,購買了建設祖國所需的書籍,整理好行裝,於1950年8月回到浙江大學物理系。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程開甲被調到南京大學物理系任副教授,一直從事理論物理的教學和研究。為了國家建設,程開甲全身心地投入金屬物理教研室的籌建和金屬物理專業的建設,編寫金屬物理和固體物理等教材,親自上課講授。 1959年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固體物理學》專著。該書對中國固體物理的教學與科研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程開甲竭力倡導把當時理論物理學的新成果、新方法應用於固體物理。為此,程開甲親自主持了一個理論講習班,組織蔡建華、龔昌德等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參加,為中國固體物理和固體理論的發展與人才的培養做出了貢獻。 原子能研究所50年代末,程開甲用不可逆過程熱力學原理建立了內耗熱力學理論,為處理更為復雜的內耗過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分析工具。為培養中國原子能研究人才的需要,1958年程開甲再一次改變專業,與施士元一起創建南京大學核物理教研室,又接受任務創建江蘇省原子能研究所。程開甲帶領幾個年輕教師研製出一台雙聚焦β?譜儀,成功地測量了一些元素的電子衰變能譜。接著又研製出一台直線加速器。 1956年,程開甲參加了國家的《一九五六年——一九六七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的制定。 1960年,程開甲接到命令,去北京報到,不知道去干什麼。直至來到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所(院)接任副所(院)長時方知被「點將」參加搞原子彈,從此在不為外界所知的情況下工作二十多年。 1960年—1962年期間,程開甲仍兼任南京大學教授,為南京大學核物理專業的建立做了大量工作。在原子彈作用機制的研究中,程開甲分管狀態方程理論研究和爆轟物理研究兩大塊工作。程開甲通過對高壓狀態方程和化爆試驗的研究,在國內第一個計算出原子彈爆炸時彈心的溫度和壓力,為核武器爆炸威力的設計提供重要依據;在原子彈內爆機理研究中,程開甲解決了原子彈研製中關鍵問題之一的起爆沖擊聚焦設計,為彈體結構設計與加工精密度提供依據。程開甲在原子彈研製的開拓性研究中做出了貢獻。 1962年夏,為兩年內進行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程開甲被調到國防科委(後國防科工委、現總裝備部,任國防科委核試驗基地研究所副所長、所長。 1977年任基地副司令員兼研究所所長。 核武器1984年至今,程開甲任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科技委常任委員、顧問,國家超導專家委員會顧問。程開甲來到國防科委負責核試驗科研總體工作,籌備創建核武器試驗研究所。程開甲與呂敏、陸祖蔭、忻賢傑等人,夜以繼日地工作,擬定並論證原子彈爆炸試驗的總體方案,研製原子彈爆炸測試所需的有關儀器和設備,為第一顆原子彈的試驗作準備。核試驗是大規模、綜合性、多學科交叉的科學試驗,涉及到多種學科及各種實驗方法和測試手段,在中國准備核試驗的初期,國內沒有人懂、也不知道怎樣干,沒有儀器、沒有設備,又無可借鑒。程開甲就親自編寫沖擊波、電磁波理論等方面的教材為科研人員講課,闡述核爆炸的各種物理、力學的作用和過程。他帶領科技人員有針對性地鑽研核試驗的理論和技術問題:點爆的流體力學和空氣動力學理論,核爆炸鏈式反應的測量技術和設施;微秒級示波器、快速傳輸電纜、射線探測和記錄系統;每秒幾千次到百萬次的遠距離長焦距高速攝影機;在爆炸後高空煙雲之中收取放射性樣品和進行放化分析;保證下風方向居民點不受裂變碎片沉降的放射危害的氣象預報;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全系統同步控制系統研製等。在國防科委機關的協調下,開展了大規模的聯合攻關。短短的兩年中他到科學院、研究所、院校、各軍兵種召開了一兩百次任務會,提出一個個具體科研要求。 經過辛勤努力和刻苦研究,逐步完善給出了一個全面的、在科學技術上廣泛交叉的、有高度預見性、准確性和創造性、切實可行的試驗方案;提出了有定量分析的爆炸圖像;研製出1000多台測試儀器。程開甲遵照周總理提出的要求——「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做到「一次試驗,全面收效」,做到「保響、保測量、保安全、保取樣」,堅持「一切通過實踐」,終於在1964年10月16日圓滿地完成第一次核試驗任務,讓蘑菇雲在羅布泊上空升起,並拿到了全部測試數據。 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程開甲在技術上領導創建核武器試驗研究所,帶出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和技術隊伍,是中國核武器試驗事業的開創者之一。程開甲從1963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到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為開創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程開甲在20多年中主持決策、直接從事核試驗及測試的全局技術工作和研究,解決了許多具體關鍵技術問題,使核試驗成為原子彈的設計、改進和武器化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程開甲設計的中國第一個具有創造性和准確性的核試驗方案,確保了首次核試驗任務的圓滿完成。還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前,程開甲就根據周總理的詢問,提出並一再堅持向地下核試驗方式的決策性轉變,對武器水平的提高和試驗事業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程開甲成功地設計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平洞、豎井和增強型原子彈在內的幾十次試驗。程開甲創立中國自己的系統核爆炸理論和效應研究,主持、參與和指導核爆炸效應的全面總結,為核武器應用奠定堅實基礎。程開甲是中國指揮核試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人們稱程開甲是「核司令」。
程開甲-研究方向
程開甲題詞程開甲還開創了抗輻射加固技術新領域。程開甲起草中國戰略核武器的第一個加固方案規則,領導輻射加固技術研究,並完成首次抗輻射加固試驗。程開甲組織、開創中國國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的新領域,親自講課、報告,為其應用研究打下重要基礎。 1986年以來,程來甲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超導電性的雙帶理論,證明了BCS的電子成對理論是錯誤的,出版了超導專著《》和《超導機理》;近年來程開甲提出了凝聚態的新的電子理論,被稱為TFDC(ThomasFermiDiracCheng)理論並得到實驗驗證,為材料性能研究和新材料設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現在年逾八十的程開甲仍活躍在科學研究的第一線。
程開甲-個人成就
程開甲程開甲曾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程開甲是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20世紀50年代獲江蘇省教學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重大貢獻先進工作者、國防科工委科技工作者標兵等榮譽稱號;歷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二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國家發明獎二等、四等獎各一項,全國科學大會獎一項,國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四項、二等獎二項。 1999年9月,程開甲獲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長期從事核試驗及核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利用工作,並作出了重要貢獻。曾獲國防科委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 著有《固體物理學》,撰有《狄拉克方程的推導》、《湯末斯費密狀態方程式》等論文。
程開甲-個人貢獻
程開甲手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核武器試驗事業的創始人之一。在國內第一個計算出原子彈爆炸的彈心溫度和壓力,其內爆機理研究解決了原子彈的關鍵問題,為原子彈爆炸威力、彈體結構設計提供了重要依據。他創建了核試驗研究所,成功地設計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和增強型原子彈等不同方式的幾十次核試驗,推動了核武器設計、改進和試驗技術協調發展。 程開甲是核試驗總體技術的設計者,及時提出了向地下核試驗方式轉變的建議並在較短的時間里組織實現了大氣層試驗向平洞與豎井試驗的轉變。創立中國自己的系統核爆炸及其效應理論,為中國軍隊的核武器應用奠定了基礎。開創了核爆炸的測試研究,對武器的研製及改進、效應及其防護研究起到重要作用。開創了抗核加固技術新領域並完成首次抗加試驗。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❼ 程開甲是不是世界上第一位鐵路工人
程開甲是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製和試驗中作出突出貢獻。開創、規劃領導了抗輻射加固技術新領域研究。是中國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領域的開創者之一。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固體物理學專著,提出了普遍的熱力學內耗理論,導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並發展了超導電雙帶理論和凝聚態TFDC電子理論。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3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❽ 沒有他,就沒有中國的核武器!被譽為「核司令」的程開甲到底有多牛
2018年,101歲高齡的程開甲在北京病逝。雖然他已經離開,但是他給這個國家所帶來的貢獻,他的付出,他的成就,一直會停留在人們心中。
除了程開甲之外,其實老一輩還有許多科學家一直致力於祖國的偉大復興。他們用他們的青春,他們的燦爛歲月鑄就了中國金色盾牌,守護著中華民族的安危。
❾ 程開甲是什麼樣的人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核武器試驗事業的創始人之一。在國內第一個計算出原子彈爆炸的彈心溫度和壓力,其內爆機理研究解決了原子彈的關鍵問題,為原子彈爆炸威力、彈體結構設計提供了重要依據。他創建了核試驗研究所,成功地設計和主持了首次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和增強型原子彈等不同方式的幾十次核試驗,推動了核武器設計、改進和試驗技術協調發展。他是核試驗總體技術的設計者,及時提出了向地下核試驗方式轉變的建議並在較短的時間里組織實現了大氣層試驗向平洞與豎井試驗的轉變。創立我國自己的系統核爆炸及其效應理論,為我軍的核武器應用奠定了基礎。開創了核爆炸的測試研究,對武器的研製及改進、效應及其防護研究起到重要作用。開創了抗核加固技術新領域並完成首次抗加試驗。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上世紀90年代,他組織了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的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集團管理項目,用程氏TFD理論指導超硬材料研究,對發展人造金剛石的鐵基催化劑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程開甲院士,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我認為,他對國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年輕時曾被認為能得諾貝爾獎(如果繼續留在西方),但是他選擇了在祖國最需要人才時回到了祖國(僅憑這一點我就十分佩服)。
❿ 有關兩彈元勛程開甲的故事簡介
1937 年,程開甲走入了浙江大學的校門,攻讀物理。這段大學校園的時光也是程開甲學術研究的發展期,他在學習期間就開展獨立研究工作。畢業後,程開甲擔任束星北、王淦昌的助教,進入學術研究領域。
1960 年,程開甲被調入了核武器研究所。在最初的兩年,他主要的研究工作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理論攻關,特別是主管的材料狀態方程和爆轟物理研究。
1965 年 5 月 14 日,這是眾所周知的一天,中國第一顆空投原子彈在羅布泊試驗成功。程開甲帶來的貢獻遠不止此,正是因為程開甲構建的模型,讓我國在 1966 年 12 月 28 日成功實現了首次氫彈原理試驗。也是繼美蘇英後,第四個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
1969 年,由於美蘇英三國聯手簽訂的《關於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試驗核武器》規定,程開甲將核爆試驗工作從地上轉移到了地底。
他在莫合爾山(天山東部)以西地區,規劃了一個魚鉤型的構造,將核試驗放在魚鉤末尾,因為動能在岩石中的傳播速度比空氣中要快,這樣在爆炸時,沖擊波還沒沖出坑道,岩石1984 年,程開甲離開了核武器試驗基地,擔任國防科工委(現總裝備部)科技常任委員。
除了常規的核試驗工作外,新的身份讓程開甲更注重國防科技戰略研究。在這段時間里,他開創了我國抗輻射加固技術,同時倡導高功率微波技術研究工作。就已經將通道封住,從而防止了放射性物質外泄。
2013 年,程開甲與吳文俊、袁隆平等人被評為 24 位中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