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封狼居胥
擴展閱讀
股票焦點科技價格 2025-07-17 21:14:12
地方稅 2025-07-17 20:56:27
二級市場買股票能控股嗎 2025-07-17 20:47:06

封狼居胥

發布時間: 2021-06-16 18:10:27

① 「封狼居胥」是什麼意思它的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故事

西漢驃騎大將軍霍去病曾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年紀輕輕的霍去病就被漢武帝所器重,與他的舅舅衛青一起,率軍討伐匈奴。漢武帝為了培養霍去病,還曾親自教授霍去病《孫子兵法》。可見,武帝對霍去病是由衷的喜愛。

南北朝時,北方少數民族崛起,南方漢族政權偏安一隅無力統一。當時南朝的宋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聽了王玄謨的北伐計劃後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話說的很大,實力卻著實不濟,劉宋王朝的北伐一敗塗地,連長江北岸的地盤都差點沒保住。


「封狼居胥」始於漢朝崛起時的霍去病,霍去病雖然英年早逝,但其精神被一代代華夏武將傳承了下來。歷經千年之後,「封狼居胥」早已成了千古佳話,時刻激勵著華夏兒女,保家衛國的決心和信念,正所謂「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② 「封狼居胥」是什麼意思說的是誰的故事

這是漢匈戰爭發生的第二階段,霍去病率軍擊潰匈奴,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後來,人們也把封狼居胥比喻建立顯赫功績。

漢武帝晚年悔過,下罪已詔稱:「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此時漢朝大虛,《漢書》:「天下虛耗,人復相食」。也就在漢武帝下罪已的此年,匈奴單於遣使要漢朝每年交10,000石米酒,5,000斛糧食,10,000匹絲綢的歲幣。在前87年漢武帝去世那年,又有「匈奴入朔方,殺略吏民」。雖然第二階段耗費巨資,而且未徹底地解除中國北方的邊境的安全隱患,但是在討伐匈奴的過程中,奪得了部分匈奴領地,在河西和匈奴漠南基地河套設置郡縣,切斷了匈奴和羌族的關系。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從漢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的浚稽山之戰開始,至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由漢援烏孫擊匈奴之戰而結束,漢遣5將軍率160,000騎兵,烏孫發兵50,000騎兵,共擊匈奴,取得了對匈戰爭的勝利。

③ 封狼居胥有多恐怖

封狼居胥並沒有多恐怖,而是一項很強的歷史功績。

公元119年,霍去病在「漠北大戰」中,完成了他的巔峰一戰。他率部長途奔襲2000多里,一直掩殺到了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一帶,殲滅匈奴7萬多人。也就在狼居胥山,霍去病完成了「封狼居胥」的祭天儀式。

霍去病命令士兵堆土增山,然後傲然登上山頂,向著大漢方向設壇祭拜天地,並立碑為證,宣示此地永為大漢疆土。至此,「封狼居胥」便成為歷代保家衛國武將的至高榮譽和追求目標。而這一年的霍去病,才僅僅22歲。

封狼居胥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後封狼居胥成為中華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


讀音:fēng láng jū xū


出處:《漢書·霍去病傳》


引用: 清·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欲投筆磨盾,封狼居胥 。」


例句:退之何不當飲馬長江,學霍驃騎封狼居胥,弘不世之功。



(3)封狼居胥擴展閱讀

成語故事


西漢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劉徹命衛青、霍去病各自帶領騎兵五萬到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領軍向北行進了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幾萬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近百人,乘勝追殺到了狼居胥山,並且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④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什麼典故

「元嘉草草」和「封狼居胥」是兩個不同的典故

元嘉草草: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主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余,封狼居胥山而還。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內。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

原詩: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譯文: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著,(但是)無處去找孫權那樣的英雄了。當年的歌舞樓台,繁華景象,英雄業跡都被歷史的風雨吹打而隨時光流逝了。(如今)夕陽照著那草木雜亂、偏僻荒涼的普通街巷,人們說這就是(當年)寄奴曾住過的地方。回想當時啊,劉裕率兵北伐,武器豎利,配備精良,氣勢好象猛虎一樣,把盤踞中原的敵人一下子都趕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劉裕的兒子)元嘉年間興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業,由於草率從事,結果只落得自己回顧追兵,便倉皇失措。四十三年過去了,(現在)向北遙望,還記得當年揚州一帶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敵占區里後魏皇帝佛狸的廟前,香煙繚繞,充滿一片神鴉的叫聲的社日的鼓聲!誰還來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4)封狼居胥擴展閱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

上片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

⑤ 封狼居胥是什麼意思

封狼居胥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於《漢書·霍去病傳》,後來封狼居胥成為華夏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狼居胥,即今內蒙古西部五原縣西北的狼山。

從字面含義上來看,封,在中國古代特指祭天。狼居胥,地名,是指狼居胥山。從廣義上講,封狼居胥是中國古代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歷史上曾有寥寥數人獲此殊榮。他們大多都是能為帝王建功立業的驍勇善戰之士。

從狹義上來看,「封狼居胥」卻可以追溯到西漢王朝,《漢書·霍去病傳》曰:「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於章渠,以誅北車耆,轉系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濟弓盧,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因此,據《漢書.霍去病傳》記載,「封狼居胥」是指西漢武將霍去病大敗匈奴後,於狼居胥(地名)築壇祭天以示成功的故事。

(5)封狼居胥擴展閱讀:

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43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歷史的舞台是在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是年,漢武帝對匈奴發動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擊。而此前,匈奴仰仗自己的鐵騎之雄鳴鏑之利屢屢犯邊、劫掠中土。

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率幾十萬雄兵,分兩路橫渡大漠追殲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餘里,與匈奴左賢王遭遇,霍去病斬首七萬余,而後乘勝揮軍北進,直到大漠深處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強敵遠遁,放眼四顧,悲風揚沙。

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後他登臨山頂,南面中原設壇祭拜天地,並在山上立碑紀念,以示此地納為漢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語即來源於此,以此作為對將軍們最大戰功的旌表。

⑥ 「封狼居胥」是什麼意思

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歷史的舞台是在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是年,漢武帝對匈奴發動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擊。而此前,匈奴仰仗自己的鐵騎之雄鳴鏑之利屢屢犯邊、劫掠中土。
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率幾十萬雄兵,分兩路橫渡大漠追殲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餘里,與匈奴左賢王遭遇,霍去病斬首七萬余,而後乘勝揮軍北進,直到大漠深處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強敵遠遁,放眼四顧,悲風揚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後他登臨山頂,南面中原設壇祭拜天地,並在山上立碑紀念,以示此地納為漢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語即來源於此,以此作為對將軍們最大戰功的旌表。
「封狼居胥」不僅象徵著功績,它也是對自不量力者最大的諷刺。南北朝時,北方少數民族崛起,南方漢族政權偏安一隅無力統一,但當時南朝的宋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他聽了王玄謨的北伐計劃後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話說的很大,實力卻著實不濟。元嘉27年,劉宋王朝的北伐一敗塗地。強敵北魏一直追到長江北岸的瓜步,京師震動,劉宋幾乎亡國。後人在提起這段往事時,對宋文帝的牛皮多有嘲諷和不屑。辛棄疾詞中寫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唐朝,李靖、李績破突厥的輕騎快馬在它山腳下馳過;侯君集滅吐谷渾的大軍在這里扎營。唐人的詩歌里,也回響著狼居胥山的萬古悲風:「何問狼居胥,執戟夜急行」;「狼胥山前秋風緊,黃沙漠漠起塞聲」。
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拜藍玉為大將軍,率師15萬北征蒙古,他認為「肅清沙漠,在此一舉」,因此要求藍玉勿失時機,必須成功。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畏懼中華,遠遠北逃,躲到了捕魚兒海(今中國蒙古與俄羅斯交界貝加爾湖),但不幸被藍玉發現,是日正值風號沙飛,元軍毫無戒備。藍玉伺機率大軍奔襲敵營,元軍大敗,殺其太尉蠻子,元皇帝及太子帶領隨從數十人倉皇北逃。藍玉以精兵追之,脫古思帖木爾的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餘人及吳王朵兒只、代王達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俘獲男女七萬七千餘人,繳獲大量寶璽、符敕金牌、金銀印諸物及馬駝牛羊十五萬余,銷毀敵軍械不計其數,徹底摧毀北元職官體系,又破哈剌章營,獲人畜六萬名震天下。明太祖聞之大喜,詔令嘉獎,封梁國公,比之為衛青、李靖。(自脫古思帖木兒死,蒙古內部就開始陷入了連綿不斷的內訌之中,其間雖然有過幾次統一,但對明朝始終未能構成傾覆性威脅。)
之後又有明太宗(成祖)朱棣五征蒙古。朱棣追擊蒙古敗軍至狼居胥山下,殺青牛白馬祭告天地,然後勒石記功凱旋還朝
2成語來源
編輯
西漢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漢書·霍去病傳》曰:「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於章渠,以誅北車耆,轉系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濟弓盧,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⑦ 封狼居胥 是什麼意思

封狼居胥原指漢朝大將霍去病登狼居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後用以指建立顯赫武功。後來封狼居胥成為華夏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

出自宋代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白話譯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台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原仍然記得揚州一帶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而不知道這里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7)封狼居胥擴展閱讀

霍去病人物評價

司馬遷:「直曲塞,廣河南,破祁連,通西國,靡北胡。」

揚雄:「使衛青、霍去病操兵,前後十餘年,於是浮西河、絕大幕,破寘顏,襲王庭,窮極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以臨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親,然而未肯稱臣也。」

班固:「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

應劭:「孝武皇帝為驃騎將軍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視之,曰:『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去病外戚末屬,一切武夫,尚能抗節洪毅;而規世家純儒,何獨負哉。」

曹彰:「丈夫一為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

趙雲:「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王朗:「霍去病,中才之將,猶以匈奴未滅,不治第宅。」

虞羲:「擁旄為大將,汗馬出長城。長城地勢險,萬里與雲平。涼秋八九月,鐵騎入幽並。飛狐白日晚,瀚海愁雲生。羽書時斷絕,刁斗晝夜驚。乘墉揮寶劍,蔽日引高旌。雲屯七萃士,魚麗六郡兵。哀笳關下聽,玉笛隴頭鳴。骨都先自攝,日遂次亡精。玉門罷斥堠,甲第始修營。位登萬庾積,功立百行成。天長地自久,人道有虧盈。未窮激楚樂,已見高台傾。」

⑧ 「封狼居胥」是何典故

封狼居胥——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漢名將,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為大將軍衛青之甥,善騎射。17歲即為漢武帝侍中,同年隨衛青出征匈奴,任嫖姚校尉,率領800精騎長驅數百里,突襲匈奴後方,斬殺匈奴兵2028人,俘獲匈奴的相國和當戶,並殺死匈奴單於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軍,被封為冠軍候。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率騎兵一萬出隴西,進擊匈奴右賢王部。他6天連破匈奴五個王國。接著越過焉支山一千多里,與匈奴鏖戰於皋蘭山下,殲敵近9000人,殺匈奴盧候王和折蘭王,俘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多人。同年夏,霍去病再率精騎數萬出北地郡,越過居延海,在祁連山麓與匈奴激戰,殲敵3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於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渾邪王及部眾4萬人,全部佔領河西走廊。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因功授大司馬,威望超過了衛青,許多衛青部將紛紛轉投霍去病。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在長安病逝,年僅23歲。漢武帝特命陪葬茂陵,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連山形狀,墓前陳列「馬踏匈奴」等大型原雕石刻,以表彰他遠征匈奴的豐功偉績,並謚予他景桓侯的封號。出葬之日,命歸降的匈奴將士身著黑衣黑甲,在長安至茂陵的道路兩旁列成幾十里軍陣,為霍去病送葬。

霍去病一生四次領兵出擊匈奴,均大獲全勝而回,殲滅匈奴11萬多人,降服匈奴4萬余眾,開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威脅。他作戰勇猛,是一位軍事天才,漢武帝曾勸他學習孫吳兵法,他回答說:「為將須隨時運謀,何必定拘古法呢?」漢武帝為獎勵他的軍功給他建造了豪華的宅第,他卻說:「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後人對霍去病備極推崇,李白《胡無人》詩雲:「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無人,漢道昌。」

⑨ 「封狼居胥」是什麼意思,背後有怎樣的故事呢

如果有人問一個武將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什麼,他的心中一定會浮現出“封狼居胥”這四個字,那無限神往的表情或許會讓人忍不住想問,封狼居胥到底是什麼意思。實際上狼居胥指的是狼居胥山,一座過去並不怎麼知名,而今天也沒有搞清楚具體地點的山。它本來是籍籍無名的,但在公元前119年,一個21歲的少年將軍在這里祭天,讓這座山從此成為武將們心中最想到達的地方,並夢想著有朝一日也能封狼居胥,只是難免會有人落得“倉皇北顧”的結局。


這是劉宋王朝的第二次北伐,可惜他的對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元嘉北伐的准備階段,拓跋燾就曾領兵南下,等到劉義隆開始真正的第二次北伐,宋軍依舊是打不過北魏大軍,不得不撤軍,而宋軍一撤,拓跋燾兵分六路領精兵強將南下攻宋,眼看就要渡江,劉義隆嚇得“倉皇北顧”,好在北魏大軍最終還是無法渡江,而軍中又有疫情,拓跋燾不得不撤軍歸北。

⑩ 封狼居胥到底什麼意思

意思: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後來封狼居胥成為中華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

讀音:fēng láng jū xū

出處:《漢書·霍去病傳》

引用:清·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欲投筆磨盾,封狼居胥 。」

例句:退之何不當飲馬長江,學霍驃騎封狼居胥,弘不世之功。

(10)封狼居胥擴展閱讀

成語故事

西漢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劉徹命衛青、霍去病各自帶領騎兵五萬到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領軍向北行進了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幾萬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近百人,乘勝追殺到了狼居胥山,並且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今貝加爾湖)。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