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常用來比喻三個人、三件事或三個方面聯成的一個緊密不可分的整體,常與「三合一」、「一變三」等詞彙混淆,前者如印度教的梵天、毗濕奴、濕婆與梵的關系,後者如道教的一氣化三清。 在基督教中,把聖父、聖子、聖靈稱為三位一體,也就是三個位格、一個本體;本體又稱為本原、本質等。同時,三位一體,也被用於游戲名、電影名。
2. 什麼是 三位一體
是東方園林提出以水利、水生態、景觀建設為核心的「三位一體」生態綜合治理理念。
3. 什麼是「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名字起源於基督教《聖經》里雖然沒有「三位一體」這個字眼,但有很多實質內容,清晰看見。基督教信仰上帝,獨一的神,只有一位,(聖父、聖子、聖靈)三者都是神,卻是一個 神。基督徒稱為「三一神」或說"三位一體的上帝"理解為(三合一)。但是三個位格又不同,不能混亂(聖父是聖父、聖子是聖子、聖靈是聖靈)一位神、「三合一」的概念。(聖父、聖子、聖靈)不可分割,是同一個神的實體的三個位格。聖父是神,聖子是與父為一,聖子也是神、聖靈是父出來一位保惠師、三位是一個神。(聖父預備救恩,聖子完成救恩,聖靈實行救恩)」[自從三位一體的神「的真理被啟示出來直到如今,都被正統純正信仰教派教會接受,作為基督教根基信仰「]。
4. 三位一體指什麼
三位一體是比喻三個人、三件事或三個方面聯成的一個整體。
基督教稱耶和華為聖父,耶穌為聖子,聖父、聖子共有的神的性質為聖靈。雖然父子有別,而其神的性質融合為一,所以叫三位一體。一般用來比喻三個人、三件事或三個方面聯成的一個整體。
出處:張揚《第二次握手》:「我倆沒兒沒女;潔瓊常來;可以說是三位一體;宛如一家。」
常與「三合一容」、「一變三」等詞彙混淆,前者如印度教的梵天、毗濕奴、濕婆與梵的關系,後者如道教的一氣化三清。 在基督教中,把聖父、聖子、聖靈稱為三位一體,也就是三個位格、一個本體;本體又稱為本原、本質等。同時,三位一體,也被用於游戲名、電影名。
5. 三位一體的概念
所謂核力量的三位一體就是所謂的三位一體必須是同時具有從海洋、陸地和空中投送戰略核武器的能力。具備三位一體的國家目前只有俄羅斯和美國。海基的戰略核武器其實就是指戰略核潛艇,空基的指戰略轟炸機攜帶戰略核武器,中國的戰略轟炸機也就是轟-6在能帶核彈頭的遠程巡航導彈入役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空中核打擊能力。陸基門檻最低,為洲際導彈。
6. 什麼是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是提前招生,一般是學校組織考試,可以得到一定的降分。看的是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高考成績以及學校自身的考試成績,因此是三位一體。
7. 三位一體是指什麼
在基督教里,三位一體(或稱三位一神或三一神或神聖三一),是指聖父、聖子、聖靈(天主教稱呼聖靈為聖神,東正教和新教都稱呼為聖靈)為同一本體(本性)、三個不同的位格,三位格為同一本質。通俗地說,僅有獨一的上帝;聖天父完全是上帝,聖子完全是上帝,聖靈完全是上帝;聖天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不是聖天父。詳細闡述有關三位一體這個信條的教義被稱為三一論。
支持三位一體的根據,其中有:
福音書記載關於耶穌基督受浸時,聖靈降臨在他身上,天父在天上對他說話。天父、聖子、聖靈唯一一次同時向世人顯現。
約翰福音第一章指出,耶穌基督就是道、是聖子、是上帝。
歷史顯示,此教義是從公元3至4世紀開始逐漸發展,最終得以確立的。三位一體的核心思想,曾在尼西亞大會(第一次大公會議)(公元325年)及君士坦丁堡大會(第二次大公會議)(公元381年)里通過。這個詞語及其清晰的教義闡述從沒有在《聖經》出現。從《聖經》記載內,耶穌及使徒沒有反對申命記6:4的話:「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
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沒有三位一體的觀念,因為他們不用本質和位格這類哲學字詞來討論上帝。第一世紀的基督徒的確敬拜基督和崇拜天父上帝,也是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受洗。隨後發展出來的三位一體教義,是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完全沒有的理論。
最先使用「三位一體」這個哲學用詞的,是拉丁教父特土良(公元125年-230年)。他用「本體」(質,essence)來說明神性及神性所包括的一切。父、子、聖神同有一相同的本質,只是互相的關系不同。他用的是拉丁文Trinitas(英文Trinity),意為「三而一」。後來這詞一直被教會採用。
經過特土良和亞他那修的多年發展,最後由奧古斯丁確立為教會的神學信仰。加上在大公會議中的確定,三位一體最終成為傳統教義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宗教改革時期,新教改革家加爾文進一步說明三位一體的教義,故此這也是新教信仰的一部分。直到現代,傳統基督教均恪守三位一體為傳統的重要教義。
8. 什麼叫三位一體
基督教稱耶和華為聖父,耶穌為聖子,聖父、聖子共有的神的性質為聖靈。雖然父子有別,而其神的性質融合為一,所以叫三位一體。一般用來比喻三個人、三件事或三個方面聯成的一個整體
9. 三位一體是指什麼
三位一體(Trinity)
基督教把聖父、聖子、聖靈稱為三位一體,也就是三個位格、一個本體;本體又稱為本原、本質等。基督宗教相信:只有獨一的上帝;聖天父完全是上帝,聖子完全是上帝,聖靈完全是上帝;聖天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不是聖天父。換句話說:聖天父的神性、聖子的神性和聖靈的神性,本質上是同一個神性。三一論不是組合論,也不是形態論,又不是動態論,更不是多神論或泛神論。
三位一體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礎。相信與否定三位一體,是正統與非正統信仰的分水嶺。人的理智不能測量三位一體,人的邏輯也不能解釋這個教義;雖然三位一體這名詞沒有在聖經中用過,但這個教義是聖經的清楚教訓。在初期教會,因為有否定三位一體的異端興起,所以人必須研究這個教義,為真理作規范。
英文Trinity(三位一體)不是好的用詞,因為Trinity只強調神的三個位格,而未能強調三個位格的合一。德文Dreieinigkeit(three-oneness)則能較為准確地表達出三位一體的觀念。正確的定義必須能說明,三位一體中三個位格的獨立與平等,也能說明三個位格的合一。英文有另一個字Triunity,是可以較為恰當地表達這個教義的。以下可以作為三位一體恰當的定義:「三位一體是由三個合一的位格所合成;這些位格不是分離的存在(separate existence)--而是完全的合一,作為一位神。但按神聖本性而言,三位一體是三個獨立的存在--父、子及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