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2009年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全文
江蘇沿海地區地處中國沿海、沿長江和沿隴海蘭新線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交會區域,是長江三角洲的重要組成部分,區位優勢獨特,土地後備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在新形勢下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優化升級和整體實力提升,完善全國沿海地區生產力布局,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強中國與中亞、歐洲和東北亞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要統籌城市與農村、陸地與海洋、經濟與社會發展,堅持科學布局、合理分工、保護環境、開放合作。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把加快建設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和促進海域灘塗資源合理開發利用作為發展重點,著力建設中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沿海新型工業基地、重要的土地後備資源開發區和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區,將江蘇沿海地區建設成為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為此,一要優化城鎮、農村和生態空間布局,加快連雲港、鹽城和南通三個中心城市建設,集中布局臨港產業,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產業和城鎮帶。
二要重點加強沿海港口群、水利、交通和能源電網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區域發展支撐能力。
三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糧食生產,做強特色優勢農業,提高現代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
四要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積極發展以風電和核電為主體的新能源產業。
五要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縮小城鄉和南北地區差距,促進協調發展。
六要加強海域灘塗資源開發。圍填海域灘塗要依法科學進行,並優先用於發展現代農業、耕地佔補平衡和生態保護與建設,適度用於臨港產業發展。
七要實施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強化自然保護區建設和重要濕地、飲用水源地保護;嚴把環境准入門檻,強化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切實加強環境監管。
八要推進體制改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會議要求,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和完善支持江蘇沿海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督促指導。江蘇省及有關地區要強化組織領導,認真落實各項任務措施,確保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⑵ 江蘇省委省政府「四沿」戰略,突出沿海戰略是哪一年,什麼戰略
2009年6月11日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股市一開盤,「江蘇板塊」應聲而漲!江蘇沿海地區處於我國東部沿海的中心地帶,不僅區位優勢獨特,戰略地位重要,而且土地後備資源豐富,蘊涵著巨大的開發潛力。加快推進沿海開發,對於促進我省蘇北的全面振興,完善長三角地區的整體布局,帶動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⑶ 徐圩新區屬於連雲港市的那個區縣
徐圩新區屬於連雲港市的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
徐圩新區位於連雲港港南翼,東臨黃海,與日韓隔海相望,西距連雲港市中心20公里,南接長三角經濟帶,北通環渤海經濟圈。
徐圩新區轄區面積467平方公里,區內土地資源富足,環境支撐力強,交通優勢突出,集港口運輸、公路交通、鐵路交通、海河聯運於一體。
徐圩新區分為徐圩港、內港區和港外拓展區,其中徐圩港建設的雙堤環抱式港灣面積達74平方公里,填海形成陸域面積達45平方公里。
(3)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徐圩新區的歷史沿革:
2006年10月,由原國家政協副主席錢正英院士牽頭的中國工程院、國家開發銀行和江蘇省政府聯合調研組,組織20多位院士和200多名專家,開展江蘇沿海地區綜合開發戰略研究,提出要在連雲港徐圩新區建設臨港產業基地。
2008年5月初,國務院召開總理辦公會議專題研究江蘇沿海地區發展戰略。國家發改委牽頭起草《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09年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
2009年3月5日,連雲港市委召開常委議港會議,決定在徐圩建設新的大港口。連雲港主港區始建於1933年,是按照孫中山先生所描繪的東方大港藍圖建造的。
2008年8月,徐圩新區區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成聯合調研組赴江蘇沿海地區進行實地調研,組織開展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2009年6月,國務院審議並原則通過,7月正式批准實施,這標志著江蘇沿海開發開放上升為國家戰略。
⑷ 江蘇省濱海港未來發展潛力有多大
1.濱海港是國家經濟戰略布局上的黃金節點。《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充分利用濱海港區深水靠岸的優勢,以大項目帶動港口建設,以能源產業布局為依託,建設10萬噸級以上深水碼頭」, 「支持濱海港區發展能源、石化等臨港產業,促進港口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將「濱海港區規劃為以服務後方臨港工業開發為主的港區,近期主要為能源產業服務,以煤炭和大宗散貨運輸為主,遠期逐步發展部分公用貨物運輸功能」。按照《規劃》,濱海港開發將堅持「能源產業起步,重化工產業做強」的產業定位和 「大項目—產業鏈—產業群—產業基地」的發展路徑,招引大項目、建設大港口、集聚大產業。
2.濱海港是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經濟走廊。濱海港位於環渤海港口群和長三角港口群之間的中心地帶,北接環渤海經濟圈(距秦皇島港420海里、距錦州港460海里、距青島港145海里),南鄰長三角經濟圈(距上海港335海里、距寧波港370海里),地處兩大經濟圈的結合部,是沿海經濟帶與沿隴海線經濟帶的交匯點。
3.濱海港是淮河流域的出海門戶。我國第三大河流淮河在濱海港區域入海。國家已規劃實施淮河入海水道2期工程,濱海港將成為淮河流域重要的出海門戶,輻射帶動安徽、河南等內陸省份的廣大地區。濱海港緊依淮河入海水道和蘇北灌溉總渠的入海口,與鹽城、淮安兩市相距均在100公里左右,三者形成「正三角形」,鹽淮經濟帶是濱海港的直接腹地,遠期可輻射整個淮河流域;沿海高速和沿海鐵路建成通車,使沿江經濟帶和隴蘭經濟帶成為濱海港的間接腹地。
4.濱海港是面向東北亞的重要支點,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戰略支點。濱海港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距日本長崎港420海里,距韓國木浦港360海里),是江蘇沿海距日韓最近的港口。國家發改委在《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中要求江蘇沿海開發「立足沿海,依託長三角,服務中西部,面向東北亞」,因此濱海港必將成為江蘇沿海「面向東北亞」最顯要的戰略支點。
⑸ 江蘇沿海大開發的積蓄發展動能
2009年9月11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開全省沿海地區發展工作會議,對貫徹實施國家批準的《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作出全面部署。加快沿海開發開放步伐,把江蘇沿海地區建成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正在成為舉省一致的共同目標、共同責任和共同行動!
江蘇沿海發展從哪裡落筆?大步的邁進從哪裡落腳?省長羅志軍說,當前要以連雲港深水大港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加快沿海產業帶建設;以科學規劃為引領,提升沿海城市化水平;以生態環境保護為抓手,促進沿海可持續發展。
省發改委有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江蘇省正在研究出台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實施方案,一些重大項目的啟動和推進也在醞釀之中。有關地區也在研究實施規劃的配套政策,各市都在抓緊研究編制本地區的沿海開發規劃和行動方案,省各有關部門在抓緊編制交通、水利、產業布局、城鎮建設、環境保護等12個實施方案。
規劃引領行動,江蘇沿海各地為實現3年打開沿海發展新局面的行動已經緊鑼密鼓地開篇了。
港口:建設現代化的海港,既是實施沿海開發戰略的突破口,也是尋找出海口、實現「開放」的落腳點。「舉全省之力建設連雲港!」江蘇省委、省政府果斷決策:建設30萬噸級航道!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建設規劃分為兩階段,2012年建成25萬噸級規模,2013年達到30萬噸級。以連雲港港為核心,江蘇沿海港口群雄姿初展,南通沒有海港的困局已經改變,洋口港、呂四港迅速崛起,鹽城的大豐港、濱海港、射陽港、響水港的建設也加快推進。
與此同時,其他基礎設施建設也全面展開。沿海鐵路建設,沿海地區高速公路建設,連雲港、鹽城、南通機場建設,長江江蘇段12.5米深水航道建設,以通榆河為重點的供水工程體系建設都提上了議事日程,一條現代化、大容量的綜合交通走廊已走出規劃開始建設。
灘塗:江蘇擁有灘塗面積1031萬畝,佔全國1/4以上,而且每年繼續以3萬-5萬畝的速度淤漲。高效集約開發利用沿海灘塗,形成大規模的土地後備資源,既是國家《規劃》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也是拓展江蘇發展新空間的重要舉措。近期圍填270萬畝,遠期圍填700萬畝成為灘塗圍墾的目標。省委省政府要求,在不破壞生態環境、不改變輻射沙洲總體動力格局、不影響深水航道的前提下,合理確定功能定位和開發利用方向,並決定,首先在東台近海潮間帶啟動100萬畝灘塗圍墾綜合開發試驗區工程,為大規模開發探索經驗。
產業:當前,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已成為沿海三市的共識。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條件錯位發展、聚集發展、聯動發展的想法使三市產業發展呈現出「百舸爭流」的態勢。連雲港正組織實施「千億產業培育計劃」,力爭到2012年,高新技術產業、臨港基礎工業、現代服務業產值全部超1000億元。而在鹽城,「風(能)光(能)」產業風光無限,目前已有6家央企搶灘沿海風場,國家海上風電裝備研發中心正式落戶,10平方公里的風電裝備產業園建設全面啟動。南通提出了更加宏偉的目標,強勢打造富有南通沿海特色的產業帶,力爭到2010年,海洋工程和船舶及重裝備、新能源和能源及裝備等六大板塊產值均達1000億元。
城市與生態:江蘇沿海地區中心城市規模小,中心城市連雲港曾被人戲稱為「縣城」。「集中力量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加快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省委書記梁保華提出的發展要求讓沿海人看到了前景。
6月份以來,江蘇緊緊抓住沿海開發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一重大契機,由省委、省政府領導親自率隊,先後在北京、上海、香港、東京、德國舉行一系列沿海開發推介活動,海內外客商蜂擁而至,境內外分別簽約重大合作項目68個和33個,總投資額分別為3485億元和26.15億美元。
記者從省發改委獲悉,省里正在積極籌劃「百強企業江蘇沿海行」活動,讓更多的企業和客商了解沿海、投資沿海,盡快形成一批沿海優勢產業集群。
⑹ 江蘇沿海地區的區域簡介
2009年6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江蘇省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江蘇沿海不僅擁有連雲港等一批深水岸線資源,而且擁有廣袤的灘塗資源。連雲港是我國隴海蘭新沿線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廣袤的灘塗資源則是我國東部地區最具潛力、最有價值的土地後備資源。
從區位看,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連雲港,一條30萬噸深水航道建成,就將成為隴海蘭新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從資源看,沿海地區擁有約佔全國1/4的灘塗濕地,預計到2020年,可圍墾灘塗270萬畝;從產業看,沿海地區是國家糧食主產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紡織、機械、汽車等已成為主導產業;從基礎設施看,蘇通大橋建成通車,沿海大通道全線貫通,以上海為中心的2小時交通圈已經成形……
2008年,我省沿海地區生產總值4863億元,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760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水平達到46%。
⑺ 江蘇鹽城濱海港。到底是一個有多大潛力的港口。
中新江蘇網鹽城六月二十三日電 (於從文 童盛)「這是鹽城發展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國務院通過《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讓鹽城市不少機關幹部和產業界人士欣喜不已,「江蘇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特別是鹽城的發展第一次被列入國家戰略,這是全市幾代人的夢想、幾屆領導的不懈追求,更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和鹽城未來的發展希望。」
記者了解到,在江蘇近一千公里長的海岸線中,灘塗面積二百七十萬畝,其中四分之三集中在鹽城,且每年還以五萬畝的速度遞增。灘塗不具備大型港口開發的基本條件,這成為發展的約束。據熟知鹽城沿海開發的人士推測,鹽城提沿海開發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直到近年才得到明確的響應。
據了解,近階段,鹽城市沿海開發的重點在:一要放眼更廣的區域范圍,對全市沿海開發總體規劃的定位進行再深化,對各專項規劃和節點規劃也要作深化完善。二要突破以港口為重點的沿海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策應國家戰略的新要求、搶抓發展機遇的新形勢,採取超常規措施,堅持能快則快,強力推進大豐港二期、射陽港、濱海港和陳家港建設。同時,要繼續加快通海公路建設。三要明確沿海經濟區的產業定位,大力招引先進製造業項目,打造特色產業集聚區。
⑻ 江蘇沿海大開發的構建新增長極
一個沿海發展的戰略,牽動的不僅是江蘇沿海三市,而是吹響了江蘇全省再出發、再發展的號角。江蘇正舉全省之力通盤謀劃發展大計,沿海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必將推動江蘇更高水平上的區域共同發展。
不僅如此,國家對江蘇沿海地區的發展也寄予了更多的厚望。規劃賦予了江蘇沿海全新的重大使命,「江蘇沿海要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這樣的定位是中央對江蘇發展的殷切期望,也體現了國家對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深謀遠慮。沿海地區發展不僅僅是沿海地區的事,也不僅僅是江蘇本省的事,而是承擔著服務帶動中西部、引領未來經濟發展的重大使命。省委書記梁保華說:「服務中西部是江蘇沿海發展的重大責任和應盡義務」,「隨著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實施,江蘇與中西部省區的發展一定能互相促進,實現互利共贏」。
數字佐證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江蘇沿海地區開發開放效果日益凸顯。經濟發展明顯加速,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連續4年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是5年前的2倍,財政總收入是5年前的3.8倍;產業結構明顯優化,二三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87.7%,5年提高7.7個百分點;發展活力明顯增強,5年累計利用外資直接投資達160.9億美元,年均增長32.4%。江蘇沿海地區已經具備了後發崛起、加速騰飛的基礎。
數字增添信心。來自江蘇省統計局最新的三季度數據表明,盡管金融危機的寒流尚未退去,盡管沿海地區發展的步伐剛剛邁出,但江蘇經濟特別是沿海三市前三季度經濟發展依然保持了非常好的勢頭。前三季度南通、鹽城、連雲港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0%、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7%、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2.3%,大部分指標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這種好的勢頭一經與沿海開發好的政策相對接,江蘇沿海一定能承載起更多的歷史使命。
江蘇沿海地區的發展駛入快車道,不僅將推動沿海快速崛起,也將帶動蘇南、蘇北地區的協同發展。江蘇的經濟版圖必將因沿海開發而煥然一新,全省經濟實力也將因此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