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被俘和戰死的蘇聯元帥有哪些
是死了一個蘇聯元帥——沙波什尼科夫,但是死因有爭議——有的說是戰爭期間積勞成疾的工傷,有的說是自己身體不好沒抗住寒流。反正在後方掛了的。
然後最高就是大將了。一個是巴甫洛夫,1941年逃跑被斯大林槍斃了;阿帕納先科43年在庫爾斯克瞧熱鬧被德國迫擊炮不幸命中;瓦圖京1944年被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擊傷,一個月後在基輔不治身亡。1945年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大將在即將升元帥的時候踩到地雷飛天了。
被俘的最高是6位中將,其中兩個很有名:偽軍統領弗拉索夫和至死不屈的盧金,一正一反差別太大了……
『貳』 電影 「莫斯科保衛戰」蘇聯政治句常委 那個軍人是誰
就是伏羅希洛夫。
不是什麼歷史原型,這個片子就是按照實際情況演的。
二樓說的是不對的~~!
首先,蘇共沒有政治局常委,只有政治局委員。
經常在斯大林會議室開會的,就是政治局會議。
政治局中,只有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是軍人。
鐵木辛哥,朱可夫等只能讓進的時候才進,不讓進的時候不能進。
政治局成員包括
斯大林。總書記,部長會議主席,最高統帥
加里寧,政治局委員,最高蘇維埃主席
等等。
莫洛托夫,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
『叄』 如何做個恪盡職守的作戰部長
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於1895年誕生於俄羅斯,父親是一位神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從軍參戰,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21歲時被提升為營長,獲上尉軍銜。十月革命爆發後,華西列夫斯基加入蘇聯紅軍。
華西列夫斯基元帥1920年11月,華西列夫斯基所在的步兵第48師奉命調到斯摩棱斯克省駐防,同時負責該地區的剿滅殘匪的工作。他所擔任營長的那個獨立營由於一些年紀較大的軍人被動員退伍或發送回籍而宣布解散。
1922年,蘇俄工農紅軍開始改制,他被任命為第142團副團長,後因團長被派出學習,他便代理該團團長之職,未久,則成為該團的正式團長。1922年9月,華西列夫斯基還率所部參加了軍區聯合組織的一次各兵種協同作戰的大規模對抗演習。這在國內戰爭結束以來還是第一次,當時的蘇聯紅軍總司令加米涅夫及紅軍第一副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都親自參加了。
通過這次大規模軍事演習,華西列夫斯基大開眼界。雖然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紅軍中級指揮員,但他已經認識到,軍隊今後的首要任務必須是下大力全面提高指戰員的軍事理論修養和作戰技術水平,從根本上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因此,他在自己所在團內率先開展各種軍事技術訓練,甚至包括旨在提高指戰員身體體能素質的軍事體育訓練活動。為此,華西列夫斯基本人多次受到師首長,甚至上至軍區首長的表彰。
正因為如此,當1924年初整個蘇聯紅軍倡導提高部隊全面戰鬥力的活動展開後,華西列夫斯基便被師部調出,指定由他擔任師初級指揮學校校長之職。在此任上,華西列夫斯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
他不僅為步兵第48師培養出了第一批現代化條件下中級指揮員的助手,而且還在軍事教學實踐中獨創了一套新的教學與訓練方法,特別是結合當時進行的軍事改革活動,對該師初中級指揮機構做了相當合理且更切合實際需要的大膽調整。華西列夫斯基的一個很顯著特點和優點,就是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他總能在自己的任何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令人稱譽的成就。從根本上說來,這確實是一個人的素質與能力的問題。
1926年夏,當華西列夫斯基還在第143團團長任上的時候,他奉命到「維斯特列爾」步兵戰術進修學校團長進修班學習了一年。該校是蘇軍最老和最有名望的一所軍校,始建於1918年11月,到1924年正式定名為:共產國際「維斯特列爾」工農紅軍指揮人員步兵戰術進修學校。
1927年8月,華西列夫斯基為期一年的軍校進修結束。他仍回到了原來的第143團工作。此後不久,他又被派到第144團擔任團長。
1931年秋,華西列夫斯基奉命由步兵第48師調入蘇聯紅軍軍訓部任職。蘇軍軍訓部是一個剛剛成立的新部門,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全軍新形勢下軍事訓練的安排部署、督導檢查等工作。
在軍訓部工作的兩年時間里,華西列夫斯基先是主持編輯《軍訓通報》。
後來,蘇軍最有影響的軍事學術刊物《軍事通報》也轉歸軍訓部辦,他同時也成了該刊的主要負責人。
此間,華西列夫斯基深入地研究了關於大縱深進攻戰役的理論,以及諸兵種合成戰斗動作協調等一系列最新軍事科學理論。這為他後來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成功地籌劃和領導大規模戰役行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構成了他軍事思想的主要框架。
由於華西列夫斯基在大縱深戰役理論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績,當謝佳金將軍出任第2任軍訓部部長後,華西列夫斯基曾多次被派遣到各軍區的野戰部隊去檢查應用訓練演習。在1933年夏季進行的諸兵種合同大縱深戰役試驗演習中,華西列夫斯基被任命為演習導演司令部的參謀長。
擔任這次演習總導演的是蘇軍參謀長葉戈羅夫,副導演是蘇軍炮兵主任戈羅夫斯基。為了這次震動全軍的大型演習的准備和總結工作,華西列夫斯基整整忙了4個月。演習結束後,他參與編寫了《大縱深諸兵種合同戰斗細則》、《步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在現代諸兵種合同戰斗中的協同動作細則》。這些,後來曾廣泛發至全軍各部隊使用。
1934年,華西列夫斯基被派到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司令部擔任軍訓部長一職。此間,他結識了許多後來成為蘇軍名將的軍事領導人。如他的終生摯友、著名的朱可夫元帥及索科洛夫斯基元帥、布瓊尼元帥、特卡切夫將軍等都是他在這時認識的。
1935年9月,蘇共中央和人民委員部作出決定,在陸海軍中普遍實行指揮人員和領導人員軍銜制。華西列夫斯基當時被授予上校軍銜。
1936年秋,受國防人民委員派遣,華西列夫斯基上校前往剛剛成立的總參謀部學院深造。畢業後,留在總參軍事學院擔任包括集團軍戰役教研室在內的後勤教研室主任。
1937年9月,當華西列夫斯基在總參學院工作剛滿一個月時,總參謀部又來了新的調令,總參謀部任命他為總參機關主管軍隊高級指揮人員戰役訓練處處長一職。
這樣,從這年10月起,華西列夫斯基就開始在蘇聯紅軍總參謀部工作了。這時他根本預料不到的是。此後這里竟成為他長期永久性的家。
1939年初,由於戰爭日益臨近,總參謀部決定將原來的作戰處擴充為許可權更高的作戰部,作戰部是總參謀部的核心機構。同年6月,華西列夫斯基出任作戰部副部長,同時兼任戰役訓練處處長之職。
盡管蘇聯政府與法西斯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蘇聯最高軍事委員會對此並不抱幻想。還在戰爭爆發初期,斯大林便指示總參謀部著手擬定和編制旨在應付突發事變的蘇軍戰時集中和展開作戰計劃這項工作最早是由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負責領導的,具體參與這項計劃編制的即是總參作戰部瓦圖京部長與華西列夫斯基副部長。
1940年5月間,為適應即將到來的戰爭形勢,蘇共中央和蘇聯政府對國防人民委員部和總參謀部的領導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在這次調整中,華西列夫斯基被任命為總參謀部第一副部長,具體負責西方工作。
1941年6月22日凌晨,法西斯德國在蘇聯邊境西部約1000多公里的寬大正面突然發起了侵蘇戰爭。至此,希特勒蓄謀已久的、蘇方隨時在准備的蘇德戰爭終於爆發了。
戰爭爆發最初的兩個月里,華西列夫斯基的工作崗位一直在總參謀部作戰部。
那時,作戰部簡直像一所蜂房,「蜜蜂」從前線飛回來,帶來了緊急情報,立即給分發到當時根據戰斗方向成立的3個處——西方處、西北處、西南處。各個方面軍司令部都把他們的情況匯總到這里,經過處理再轉給最高統帥或大本營,然後他們再把新的訓令或命令下達給前線各部隊。
作戰部內掛滿了各種比例和各種用途的地圖,電話機話筒上的連線長達10米以上,這為的是一邊聽電話,一邊隨手在各處的地圖上作好軍事標記。10多部「博多式」電報機和數十部電話終日終夜地工作。有時這還不夠,則只能靠通訊飛機或偵察機與前線保持聯系。
華西列夫斯基經常向同僚們說的一段話就是:「准確而可靠及時的情報,對一個參謀人員來說就像空氣一樣必不可少。前線有什麼變化?我軍和敵軍的部隊位置現在哪裡?戰斗在什麼地區進行?援軍要派往何處?什麼地方需要技術兵種?需要哪種技術兵器?……所有這些,都需要有條不紊地、不誤時機地傳到大本營,傳到最高統帥那裡。」
『肆』 俄海軍有一艘舷號是543的艦艇誰知道是什麼名字
是「無畏」級(又稱1151.1級)大型反潛艦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
該級艦全長162米,寬19.3米,吃水6.2米,標准排水量6700噸,滿載排水量8700噸。它採用4台燃汽輪機,總功率120000馬力,航速30節,續航力4000海里/18節。全艦編制249人,其中軍官29人。共建造十二艘。
這里有圖: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8-09/0919515541.html
這里有詳細性能數據,武器裝備情況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2/27/content_7492913_1.htm
沙波什尼科夫元帥號1986年下水,隸屬俄太平洋艦隊,曾於2005年與「激烈」號驅逐艦一起參加過中俄「和平使命2005」聯合軍事演習。
『伍』 哪位高手知道「烏斯季諾夫法則」,幫小弟解答一下。謝謝!
蘇聯元帥烏斯季諾夫似乎認為,首先在酒桌上擊敗對方是取得絕對心理優勢的第一步,而這條怪異的法則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的一些軍人和外交官。
酒桌上的最後較量
蘇聯末任國防部長沙波什尼科夫曾經對《紅星報》記者講述過這樣一件事,他作為空軍總司令陪同國防部和軍事工業委員會代表團前往北京參加有關出售蘇-27飛機的談判。因為那個時候兩國關系剛剛解凍,雙方在相隔20多年後再一次接觸都感到有些不太自在。某位阿爾巴特軍區首長在宴會開始前大大咧咧地對中方接待人員說:「如果是點不著的酒就不要端上來了,那不是男子漢該喝的東西。」
沙波什尼科夫一看就明白,這是他們對外軍事合作局的老把戲。從德米特里·烏斯季諾夫主掌阿爾巴特軍區時就是這樣。蘇聯軍事代表團總是以這種盛氣凌人的態度對待印度、越南和朝鮮等兄弟國家的同行們,最拿手的一步就是要求在宴會上(正式宴會)端來高烈度的燒酒,然後當著目瞪口呆的主人的面一飲而盡。
雖然這些國家也不乏貪杯之人,但是考慮到人種的差異和所處經緯度的關系,能像俄國人那樣痛快淋漓的豪飲者畢竟不是很多,更別說在一個國家的國防部或總參謀部中尋找這一類的酒徒。
曾經有很多次,我們的將軍在宴會中放肆地譏諷印度國防部的官員而使對方難堪地下不來台,因為這些可憐的素食主義者這輩子也沒有接觸過有度數的飲品。有幾次甚至作為代表團成員之一的沙波什尼科夫都感到看不下去,他覺得如果不是在印度教的熏陶下使當地人的性格較為溫順,同時,莫斯科又以非常優惠的條件提供米格飛機和薩姆導彈,他很懷疑對方是否會如此地忍耐。蘇聯元帥烏斯季諾夫似乎認為,首先在酒桌上擊敗對方是取得絕對心理優勢的第一步,而這條怪異的法則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的一些軍人和外交官。
宴會中,中方代表團中的一位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參謀被指派為酒司令。那位身著空軍制服的大校參謀是個瘦得像竹竿一樣的傢伙,如果穿著軍大衣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估計一陣風吹過來可以像風箏一樣飛起來。起先我們還以為是中國同志捨不得那些茅台酒,因為我們聽說這個品牌的烈酒在中國也很珍貴,因此才派出這樣一位酒司令來糊弄我們。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那傢伙喝起酒來就好像是頭飲水的驢。最要命的是,他的最愛居然是將白酒和啤酒摻合在一個大水晶杯子里然後一口氣幹掉。
要知道我們俄國人是貪杯的民族,但是最怕的就是將伏特加和啤酒混合起來的「約爾什」。到最後整個代表團17個將軍全都是被抬出宴會廳的。就這樣,「烏斯季諾夫法則」被反過來用在了我們自己身上。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連沙波什尼科夫自己都感到有些好笑。在之後的談判中,對方的姿態明顯高出一大截。而我們的那些被灌怕了的將軍們呢,一個一個灰頭土臉的就好像是吃了敗仗一樣連說話都輕聲多了。不過,在離開北京的時候,中方贈送了大量精美的禮品作為「戰敗者」的安慰。
成套的高檔水晶工藝製品、精美絕倫的蘇州刺綉、嶄新的索尼攝像機和一些我們叫不上名字的電子產品。代表團的成員們簡直樂壞了,要知道那個時候即使是一台二手的索尼攝像機在莫斯科基輔市場能賣到怎樣的價錢,況且那個時候我們那些可愛的將軍們還不是那麼的靈光。況且中方做出的安排非常細致,當得知國際軍事合作局的弗拉基米爾·伊舒特科將軍第一個外孫剛剛滿月的消息後,他們在贈送給伊舒特科的禮品中特意安排了一個跟真人一般大小的玩具毛熊。
曾在烏蘇里斯克第127摩步師任參謀長的伊舒特科在機場的時候感動到幾乎要當場哭出來,就這樣,大傢伙樂不可支地登上了塞滿禮物的飛機,並在接下來的會談中以一個幾個當事人現在都不好意思承認的價格達成了合同……(文/肖雲 系中國慣性技術學會會員,著有記錄中俄軍售始末的《日落共青城》系列叢書。)
『陸』 蘇聯元帥庫利克為何被降銜槍決
格里戈里·伊萬諾維奇·庫利克,蘇聯元帥,參加紅軍時,英勇無畏,五次負傷,有察里津炮王之稱,還參加過西班牙內戰。1940年同鐵木辛哥及沙波什尼科夫一同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曾擔任過副國防人民委員,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因作戰不利被降為少將,1950年與瓦里西·尼古拉耶維奇·戈爾多夫上將一道被槍決。
降銜原因:
1941年11月12日蘇德戰爭中,抵達刻赤協助刻赤半島作戰的庫利克經過實地勘察,意識到由於缺乏必要的兵力和手段,在當時條件下是無法扭轉戰局並保住刻赤市的。於是,在15日,有心殺敵、無力回天的庫利克率部下撤離了不可能守住的刻赤半島,致使德國佔領除塞瓦斯托波爾以外的整個克里木半島。斯大林絕不能寬恕庫利克抗旨不尊、放棄刻赤。於是,1942年2月16日和2月19日,庫利克因「指揮失誤」分別被蘇聯最高法院特別法庭和蘇聯最高蘇維埃度席團剝奪其蘇聯元帥軍銜、蘇聯英雄稱號和一切國家級獎賞。從元帥一下子被降為列兵,這種例子真可謂獨一無二、絕無僅有!在當時,連同他在內,蘇聯總共也只有5位元帥。但這也只是他個人命運悲劇的開始,對他的迫害即使是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也沒有停止。一個月之後,他被授予少將軍銜,1943年4月被提升為中將,1945年4月12日再次被免職。同月,又將其軍銜降為少將,並且於4月27日以所謂的「道德敗壞、政治上腐敗」開除其黨籍。
槍決原因:
1946年6月,庫利克被迫「解甲歸田」,但他卻未能像辜民那樣安享晚年。1947年1月11日,因被指控「組織反蘇活動」、「發表背叛性和恐怖性的言論」而被蘇聯國家安全部逮捕,關進莫斯科的蘇哈諾沃監獄,遭到了毆打和殘酷折磨。在遭受了三年半的折磨之後,蘇聯國家安全監察委員會才於1950年8月2日對其正式提出了指控。8月23日,庫利克被蘇聯最高法院軍事審判庭追究戰時的過失,處以死刑和沒收財產,翌日即遭處決,終年60歲。就這樣,一位無辜的元帥悲慘地被奪去了生命。他是結局最凄慘的蘇聯元帥。判決在何處執行,葬身何地,誰也不知道。
參考:格里戈里·伊萬諾維奇·庫利克網路
http://ke..com/view/2729072.htm?fromtitle=庫利克&fromid=4556467&type=search
『柒』 二戰蘇聯授予元帥的是哪幾個將領
二戰是從1939年~1945年,期間蘇聯授銜四次,授予元帥的將領如下:
第一次授銜(1940年):
1、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Семё́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Тимоше́нко)(1895.2.18-1970.3.31)
2、鮑里斯·米哈伊洛維奇·沙波什尼科夫(Бори́с Миха́йлович Ша́пошников)(1882.10.2-1945.3.26)
3、格里戈里·伊萬諾維奇·庫利克(Григо́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Кули́к)(1890.11.9-1950.8.24)
第二次授銜(1943年):
1、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1896.12.1-1974.6.18)
2、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силе́вский)(1895.9.18-1977.12.5)
第二次授銜(1944年):
1、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1897.12.28-1973.5.21)
2、列昂尼德·亞歷山德羅維奇·戈沃羅夫(Леони́д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о́воров)(1897.2.22-1955.3.19)
3、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Константи́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Рокоссо́вский)(1896.12.21-1968.8.3)
4、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Родио́н Я́ковлевич Малино́вский)(1898.11.23-1967.3.31)
5、費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Фё́дор Ива́нович Толбу́хин)(1894.6.16-1949.10.17)
6、基里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Кири́лл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Мерецко́в)(1897.6.7-1968.12.30)
第四次授銜(1945年):
1、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1879.12.9—1953.3.5)
2、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Лавре́нтий Па́влович Бе́рия)(1899.3.17-1953.12.23)
(7)沙波什尼科夫擴展閱讀:
蘇聯元帥分級
蘇聯元帥分級很多,共四級,其中以大元帥為最高,具體分級如下:
1、第一級——大元帥:歷史上授予大元帥的只有斯大林一人;
2、第二級——狹義元帥及海軍元帥,在蘇聯解體前共有43人被授予二級元帥;
3、第三級——空軍、炮兵、裝甲兵元帥,在蘇聯解體前共授銜11人;
4、第四級——空軍、炮兵、海軍、工程兵、通信兵等元帥,共54人。
『捌』 二戰蘇聯最傑出前50名將領。誰能告訴我。就算是陣亡的也行。求各位老大解釋。出了4位元帥還有46名!
一,朱可夫 二,華西列夫斯基 三,羅克索夫斯基 四,崔可夫 五,沙波什尼科夫
六,瓦杜丁 七,葉廖緬科 八,巴格拉米揚 九,莫斯卡連科 十,索科洛夫斯基
十一,伏羅希洛夫 十二,托爾布欣 十三,馬利諾夫斯基 十四,戈沃羅夫 十五,布瓊尼
十六,戈沃諾夫 十七,科涅夫 十八,鐵木辛哥 十九,卡圖科夫,二十,切爾尼亞霍夫斯基
二十一,扎哈羅夫 二十二,梅列茨科夫 二十三,比留佐夫 二十四,庫茲涅佐夫
二十五,庫利克 二十六,圖哈切夫斯基 二十七,布柳赫爾
這些基本是二戰蘇軍很有名的名將了。基本都是元帥或者是戰後晉升的元帥。最後兩位是湊數的,其實他們比前面所有的資歷還高,但是戰前就在大清洗中被錯殺了.
『玖』 蘇聯二戰時期元帥,求完整
大元帥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元帥:
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
鮑里斯·米哈伊洛維奇·沙波什尼科夫
格里戈里·伊萬諾維奇·庫利克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
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
列昂尼德·亞歷山德羅維奇·戈沃羅夫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
羅季翁·雅科夫列維奇·馬利諾夫斯基
費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
基里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
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
『拾』 二戰前被處決的蘇聯元帥
大清洗中被殺的是圖哈切夫斯基,布柳赫爾,葉戈羅夫。即1935年蘇聯實施軍銜制時的5個元帥被殺了3個,只剩下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2個。
1940年沙波什尼科夫,庫里克,鐵木辛哥3人被授予元帥軍銜。
衛國戰爭爆發時,蘇聯就是5個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