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哈爾濱市長
擴展閱讀
600393股票行情東方財富網 2025-07-17 09:05:09
股票看那個指標最好 2025-07-17 08:50:25
大通證券股票中簽時間 2025-07-17 08:49:17

哈爾濱市長

發布時間: 2022-01-02 23:17:07

① 哈爾濱市長誰 ,厲害么

哈爾濱市現任市長:石忠信

石忠信,男,1947年6月生,回族,吉林省吉林人,中央黨校研究生,中央黨校研究生部法學專業畢業,1968年11月參加工作,197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吉林省舒蘭縣鎮郊公社知青,省獸葯廠工人,省化學纖維廠團支部書記;吉林省吉林市一輕局團委負責人,毛紡廠黨委副書記、副廠長,毛線廠廠長;吉林省吉林市紡織工業總公司經理、黨委書記(其間:中國企業管理刊授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學習);吉林省吉林市
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吉林省紡織工業廳副廳長、黨組成員;全國總工會保障工作部副部長;全國總工會事業發展部部長(其間: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管理學研究生班學習;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中央黨校研究生部法學專業學習);黑龍江省政府省長助理、省政府黨組成員;黑龍江省政府省長助理、省政府黨組成員,省經貿委主任、黨組書記;黑龍江省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副市長、代市長、黨組書記;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② 哈爾濱市長信箱

截至2020年3月,哈爾濱沒有市長信箱,但開通了「12345」市長公開電話。

哈爾濱市「12345」市長公開電話於2008年12月10日正式開通,哈市所屬各區、縣(市)政府和市政府相關委、辦、局原公開電話不再對社會公開,全部納入市長公開電話系統。

為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和行政效率,哈爾濱市政府在整合全市90餘條服務熱線電話基礎上開通市長公開電話,以受理全市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咨詢、訴求、意見、建議等非應急類事務,電話號碼為全國統一的地方政府公開電話號碼—「12345」。

(2)哈爾濱市長擴展閱讀

市民撥打12345注意事項:

一、市民向市長公開電話反映問題,應有明確的訴求對象;

二、訴求內容必須客觀、真實、准確、全面,不得隨意捏造或者歪曲事實;

三、用語文明,情緒平和,訴求簡明扼要,盡可能縮短通話時間;

四、為便於有關部門和單位及時解決相關問題,訴求人自報真實姓名、聯系電話、工作單位或家庭住址,並如實回答受理人員的詢問,市長公開電話嚴格執行相關保密規定;

五、市民來電反映的問題,有關部門和單位一般3-7個工作日內辦理並回復,特別緊急或特別復雜的事項可縮短或延長辦理時限,延時時限原則上不超過15個工作日,請市民耐心等待。

③ 新中國歷任哈爾濱市長

哈爾濱市老市長——王樹勛

④ 現認哈爾濱市市長是誰蓋如雲市長干什麼去了

現任哈爾濱市市長是宋希斌,男,漢族,1963年4月出生,山東蓬萊人,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黨,1985年7月參加工作,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是現任的中共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哈爾濱市市長。
哈爾濱市歷任市長中沒有叫蓋如雲的。有個叫蓋如垠的是,男,漢族,1953年3月生,遼寧東港人,1970年9月參加工作,1973年6月入黨。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管理工程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工程師。1998.12——2002.10,任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現任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不知是不是你想知道的。

⑤ 哈爾濱市長什麼級別

省部級副職。

哈爾濱是中國15個副省部級城市之一,行政級別為省部級副職,其副省級市的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長、市政協主席都是省部級副職。

(5)哈爾濱市長擴展閱讀:

省部級副職:

國務院各部委副職幹部(如公安部副部長、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正職幹部(如國家文物局局長)。

省、自治區、直轄市(如吉林省副省長、重慶市副市長)、省委常委、政協副主席、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直轄市市委副書記等。各直轄市下屬副省級新區正職幹部(如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區長)。

各副省級市政府正職幹部(如南京市市長)。

⑥ 哈爾濱市長是誰

宋希斌

男,漢族,1963年4月出生,山東蓬萊人,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參加工作,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

00
中共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哈爾濱市市長。

1985.07——1986.03,哈爾濱市第十四中學教師、團委書記;

001986.03——1989.07,共青團哈爾濱市委少年部幹事、副科級幹事;

001989.07——1992.08,共青團哈爾濱市委學校部、少年部副部長;

001992.08——1992.12,共青團哈爾濱市委少年部部長兼實業部部長;

001992.12——1993.02,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少年部副部長、省少工委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001993.02——1995.01,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少年部部長、省少工委辦公室主任;

001995.01——1998.05,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常委、辦公室主任(其間:1996.12 掛職中共綏濱縣委副書記);

001998.05——2002.11,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青聯常務副主席;

002002.11——2005.06,共青團黑龍江省委書記、黨組書記;

002005.06——2005.11,黑龍江省政府副秘書長(正廳級);

002005.11——2008.02,中共大興安嶺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局長;

002008.02——2009.10,中共大興安嶺地委書記、行署專員、林管局局長[2];

002009.10——2010.02,中共大興安嶺地委書記;0

002010.02——2010.04,黑龍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3];

002010.04——2011.12,黑龍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4]。

002011.12——中共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哈爾濱市副市長。[5]
002012年1月16日召開的中共哈爾濱市委十三屆一次全會選舉宋希斌為市委副書記。[6]
002012年1月20日哈爾濱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宋希斌為市長。

⑦ (民國時期)哈爾濱市歷仼市長有誰

民國時間范圍:1912.1.1-1949.10.1
因哈爾濱市在民國期間管轄權及范圍、名稱變更較為復雜,故先備下如下注釋:
濱江:
哈爾濱市舊稱。原名濱江廳,位於松花江中游右岸,今屬哈爾濱市境內。清末和中華民國時期設濱江縣與濱江市,隸屬吉林省管轄。
清末,1907年1月23日(清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清廷批准,設置濱江廳,「專理華洋交涉」及「命盜案件」。濱江廳設於傅家店(後改為傅家甸,今屬哈爾濱市道外區),就近隸屬哈爾濱關道(即濱江關道)。
同年4月18日(清光緒三十三年三月初六日),濱江廳江防同知到職「開篆任事」。後「因俄人不認」,又兼轄區較小,1909年6月2日(清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奉旨將江防同知改為分防同知,改隸雙城府。
後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前後,相繼將雙城府、阿城縣靠近濱江廳之沿江一些地方劃歸濱江廳,擴大了該廳管轄區域。
並因濱江廳地處哈爾濱,「中外環集,交涉日繁」,吉林巡撫陳昭常於1910年4月18日(清宣統二年三月初九日)奏請將雙城府屬濱江廳分防同知改為撫民同知,旋即照準,改隸吉林行省西北路道。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3月2日,改為濱江縣。1914年6月,西北路道改為濱江道,濱江縣歸濱江道管轄。1929年2月,裁撤道區,改由吉林省直轄。同年5月1日,吉林省政府決定,設立濱江市政籌備處,劃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橋等地為濱江市轄區,脫離濱江縣,為吉林省轄市。1933年7月1日,滿洲國務會議決定,將濱江縣及濱江市並入哈爾濱特別市。

濱江道:
1905年10月31日(清光緒三十一年十月初四日),清廷批准,設置濱江關道(亦稱哈爾濱關道),道署駐濱江,委杜學瀛試署濱江道,專辦吉林、黑龍江兩省交涉、稽徵關稅。翌年5月11日(清光緒三十二年四月十八日),啟用「哈爾濱關道兼吉江交涉事宜關防」。
1909年9月25日(清宣統元年八月十二日),清廷批准,將濱江道改為吉林省西北路兵備道。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1月,將西北路兵備道改為西北路道,道員改稱觀察使。
1914年6月,按《各省所屬道區域表》,將西北路道改為濱江道,觀察使改稱道尹,道尹公署駐濱江城。至1928年底,全道共轄8縣。
1929年2月,按照東北政務委員會裁撤道區的決定,撤銷濱江道,原道屬各縣由省直轄。
濱江道道尹為一道之行政長官,並設秘書長協助道尹工作。

濱江市:
在解放前有。現已改名哈爾濱市道外區,在黑龍江是歷史悠久的老城區,地處哈爾濱市的中北部。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中東鐵路建成後,沙俄強占哈埠鐵路沿線地區,劃歸中東鐵路局管轄。松花江自西而東橫貫全境,將道外區分為南、北兩部分。江北地區(含松浦、萬寶鎮、前進鄉)為龍江將軍轄。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清政府在傅家甸設立濱江廳,隸屬於吉林省轄。1909年(清宣統元年)改為吉林省雙城府管轄。
1920年黑龍江省省長公署在馬家船口設立了馬家船口市政局,同年2月改為松北市政局,1925年8月改稱松浦市政處。江南傅甸(現道外區)為吉林將軍轄。
1913年改稱濱江縣,1927年設市政籌備處,1929年5月建立濱江市,劃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橋為濱江市轄區。濱江縣只管原縣屬農村部分。1932年日軍侵佔哈爾濱, 翌年將濱江市、松浦市並入哈爾濱市,同時分設東、西傅家區和松浦區。

東省特別區:
中華民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位於黑龍江、吉林兩省裡面,原為東清鐵路附屬地的區域。1896年與1898年,俄國透過《中俄密約》和《旅大租地條約》,取得在中國東北境內修築與經營鐵路的權利。中華民國成立後,北洋政府逐漸收回鐵路附屬地的管轄權。1920年3月中東鐵路工人大罷工後,中國軍隊解除鐵路沿線俄軍武裝,接管路務。10月31日北京政府收回司法權,頒布《東省特別區法院編制條例》,規定中東鐵路附屬地改稱東省特別區。
1921年2月5日,成立東省特別區哈爾濱市政管理局,掌管中東鐵路沿線各地市政。

北滿特別區:東北淪陷初期,偽滿仍沿用東省特別區稱謂,1933年7月1日改稱「北滿特別區」,管轄西起滿洲里中經哈爾濱東到綏芬河,以及哈爾濱至長春原中東鐵路沿線一帶地方(不含哈爾濱市)。總面積1017.3平方公里,人口185295人。1935年12月,偽滿決定廢止北滿特別區,將其原轄區域(除滿洲里、海拉爾市外)分別劃歸鄰接市、縣、旗。1936年1月1日,北滿特別區正式撤銷。

哈爾濱特別市:即現在的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於1926年11月被東省特別行政區公署批准成立特別市。哈爾濱曾四次被稱為「特別市」,前後時間共約15年。
第一次稱哈爾濱特別市是在1926年11月。在此之前,哈爾濱市政大權一直由沙俄人組成的「哈爾濱自治公議會」控制。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以後,中國政府雖然逐步收回了中東鐵路附屬地的主權,設置東省特別區予以管轄,但當時俄國人「自治公議會」仍在哈爾濱非法行使權力。
1926年3月,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勒令封閉了哈爾濱「自治公議會」,宣布設立哈爾濱自治臨委員會,並於11月1日正式成立了哈爾濱特別市自治會,選舉張廷閣為會長,馬延禧為副會長,組成參事會,吳子青等6人任參事,許永銘等6人為候補參事,在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內增設特別市市政局,儲鎮就任市政局局長(市長)。哈爾濱特別市的管轄范圍為東省特別區轄境內的埠頭區(今道里區)、新市街(今南崗區中心區域)。今哈爾濱市區的其他區域則分屬於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吉林省濱江縣和黑龍江省松浦市政局管轄。因此,哈爾濱特別市的行政區域較小,加之它又隸屬於東省特別區,故被稱為「小特別市」。這種管理體制一直沿續到偽滿洲國建立。
第二次稱哈爾濱特別市是在1933年6月。當時哈爾濱已淪陷。日本帝國主義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建立後,偽國務院於1933年6月19日作出決定,將哈爾濱特別市市政局、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所轄哈爾濱市、吉林省濱江市政籌備處(由原濱江道改設)和黑龍江省松浦市政局轄區四合為一,並將吉林省濱江縣(設於今道外區)全境、阿城縣31屯和黑龍江省呼蘭縣10屯並入,成立新的哈爾濱特別市。7月1日,偽哈爾濱特別市公署正式成立,直屬於偽國務院。是時,全市總面積已達930平方公里,故被稱為「大哈爾濱」。1937年7月,哈爾濱特別市改為普通市,由濱江省管轄。
第三次稱哈爾濱特別市是在1945年8月。當時,日本剛剛宣布投降,國民黨為搶占東北,於8月31日以國民政府的名義發布劃分東北行政區劃的命令,將東北劃分為9個省2個特別市,其中將哈爾濱定為特別市,由南京國民政府直接管轄。
1945年年底,國民黨從前蘇聯紅軍手中接收了市政大權。1946年1月1日,哈爾濱特別市政府正式成立。4月25日,前蘇聯紅軍從哈爾濱撤離回國,國民黨所派官員隨之逃離哈爾濱市,哈爾濱特別市政府即告解體。
第四次稱哈爾濱特別市是在1946年11月。當年4月28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松江軍區部隊解放哈爾濱。5月3日,哈爾濱市政府成立,由中共北滿分局直接領導,後改由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行政委員會領導,劉成棟任市長。
11月18日,哈爾濱市政府發布通告,根據東北政委會指示,從即日起,哈爾濱市政府改為哈爾濱特別市,由東北政委會直接管轄。其後一直稱哈爾濱特別市,直到1949年2月6日東北政委會決定,各特別市一律取消「特別」二字,仍歸政委會直屬。3月1日,哈爾濱特別市改為哈爾濱市,哈爾濱特別市政府改為哈爾濱市政府。4月下旬,又根據東北政委會命令,哈爾濱市政府改稱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這期間,饒斌任市長。不久,改由松江省管轄。

哈爾濱市歷任行政長官
濱江關道
杜學瀛(1905年10月31日—1908年10月)道員
施肇基(1908年10月—1909年9月)道員

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備道
施肇基(1909年9月—1910年10月)道員
於泗興(1910年10月—1911年1月)
郭宗熙(1911年1月—1911年6月)
李家鰲(1911年6月—)

濱江廳江防同知
朱啟涇(1907年3月—1908年1月)
何厚祺(1908年1月—1909年4月)

濱江廳分防同知
章紹洙(1909年4月—1911年1月)
林世瀚(1911年1月—)

哈爾濱自治公議會及其董事會
貝爾克(1908年3月—1910年10月)
迪諾夫斯基(1910年10月—1917年5月)
喀恩(1917年5月—1917年6月)
基辛科(1917年10月—1926年3月,1925年後專任董事會會長)
巴拉佐夫(1925年6月—1925年7月代理會長兼董事會會長)
金斯(1925年7月—1926年3月,專任會長)

吉林省西北路道、濱江道
李家鰲(1913年1月—1914年9月)
李鴻漠(1914年9月—1915年3月)
王樹瀚(1915年3月—1916年3月)
李鴻漠(1916年3月—1917年11月) 施照常(1917年11月—1918年4月)
李家鰲(1918年4月—1919年1月)
付疆(1919年1月—1919年12月)
董士恩(1919年12月—1921年8月)
張壽增(1921年8月—1923年3月)
蔡運升(1923年3月—1929年2月)

濱江縣知事公署、濱江縣政府
黃世芬(1913年8月—1914年2月)
於芹(1914年2月—1915年8月)
張曾矩(1915年11月—1919年12月)
鄧東山(1919年12月—1920年6月)
盧蘊生(1920年6月—1921年8月)
莫德惠(1921年8月—1923年12月)
張書翰(1923年12月—1925年5月)
譚書紳(1925年5月—1926年9月)
李科元(1926年9月—1932年2月)

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
朱慶瀾 1922年11月24日-
王樹瀚
於沖漢 1925年-
張煥相
張景惠 1928年底-
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下屬警察總管理處,路警處和市政管理局。
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
董士恩(1921年2月—1922年8月)
馬忠駿(1922年8月—1925年9月)
儲鎮(1925年9月—1926年9月)
李紹庚(1926年9月—1927年10月)
儲鎮(1927年10月—1928年11月)
何玉芳(1928年11月—1931年)

松浦市政局(馬家船口市政局、松北市政局、松浦市政管理處)
鍾毓(1920年1月兼)
魏紹國(1920年8月—1921年7月)
於泗興(1921年7月—1922年4月)
康燾(1922年4月—1923年1月)
於夢武(1923年1月—1923年7月)
趙延宸(1923年7月—1925年9月)
高雲昆(1925年9月—1928年)
李邏(1928年—1929年)
趙桂安(1929年—1930年)
高雲昆(1930年—1932年)

偽滿政府哈爾濱特別市
鮑觀澄(1932年—1932年8月)
呂榮寰(1932年8月—1934年11月)
施履本(1934年11月—1937年7月)

偽滿政府哈爾濱市
韋煥章(1937年7月—1938年2月)
馮廣民(1938年2月—1939年4月)趙震(1939年4月—1942年6月)
袁慶濂(1942年6月—1944年12月)
袁慶清(1944年12月—1945年8月)

蘇軍管制下的哈爾濱市政府
張廷閣(1945年8月25日—1946年1月1日)

國民政府哈爾濱特別市政府
楊綽庵(1946年1月1日—1946年5月3日)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是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劉成棟(1946.05-1948.01)
朱其文(1948.01-1948.10)
饒 斌(1948.10-19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