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碳稅
擴展閱讀
網易有多少股票行情 2025-07-17 05:02:19
福利彩雙色球開獎 2025-07-17 04:32:26
股票混合基金 2025-07-17 04:24:24

碳稅

發布時間: 2022-01-03 11:06:11

㈠ 哪些國家已經開始徵收碳稅了

迄今為止,世界上開征了碳稅的國家有荷蘭、丹麥、美國、日本等。這些國家在碳稅的開征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縱觀各國碳稅推行的進程,可以將這些國家大致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以丹麥、荷蘭為代表的北歐國家,它們較早開始推行碳稅,力度也比較大,到了20世紀末,基本上都構建起較為完備的碳稅制度;第二類是以美國、德國為代表的歐美經濟發達國家,這類國家在OECD和歐盟的帶動下,在20世紀末開始了稅制綠化工作,目前也相繼開征了碳稅;第三類國家是以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為代表的一些國家,這些國家在早期缺乏運用稅收手段來解決環境問題的積極性和動力,到了20世紀末期才開始啟動環境稅制的構建,目前正在積極探索碳稅徵收之路。

㈡ 請問碳稅的起源

碳稅的起源(經濟參考報)

早在19世紀20年代,法國科學家Jean.Fouxier就發現自然溫室效應,並進一步論證這一效應對生物生存的重要性,認為自然溫室效應是地球能量系統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19世紀未,瑞典科學家阿倫紐斯,又提出了人為溫室效應的可能性,認為礦物燃料燃燒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將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提高,會帶來氣候變暖問題,即「阿倫紐斯假說」。
但是,近百年來,氣候變暖問題並不太為人所關注。直至1985年,在一次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氣象組織與國際科學聯盟理事會共同召開的國際會議上,對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將引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的觀點得到基本接受,並成為國際社會的熱點之一。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的第二次評估報告稱,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在大氣中的濃度從18世紀的工業化時代以來,已經有了很大的增加。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類活動,主要是礦物燃料的使用、土地使用的變化和農業造成的。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導致了大氣和地球表面的變暖、全球海平面也相應上升。倘若不採取相應舉措,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生態和社會經濟系統受到極大的危害,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所面臨的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了。
碳稅是指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徵收的稅。它以環境保護為目的,希望通過削減二氧化碳排放來減緩全球變暖。碳稅通過對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產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稅來實現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與總量控制和排放貿易等市場競爭為基礎的溫室氣體減排機制不同,徵收碳稅只需要額外增加非常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實現。
碳稅形成的理論基礎,源於英國經濟學家庇古於1920年出版的《福利經濟學》一書,故碳稅又叫庇古稅。庇古認為,邊際私人凈產值與邊際社會凈產值相背離的原因,源於「外部經濟」或「外部不經濟」,差異或成本難以在市場上自行消除,成本的外部化,使得污染並不致影響該產品的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達成,污染的存在使廠商獲利,但卻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由此而形成「邊際社會成本」。庇古建議,正是因為邊際私人凈產值與邊際社會凈產值背離現象的存在,使得國家干預有了必要性與合理性,政府應根據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對排污者收稅,以稅收形式彌補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之間的差距,將污染的成本加到產品的價格中去。庇古的觀點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未,才開始真正引起人們的注意並系統地進行研究,形成了「排污收費、罰款理論」。
在「柏林授權」通過後,一些發達國家的締約方,紛紛推出減排溫室氣體、保護氣候的措施,徵收二氧化碳排放稅則是其中的核心內容之一。1991年,丹麥議會就通過徵收二氧化碳排放稅的議案,可以說,丹麥是最早踐行碳稅的國家,而歐盟則考慮在其成員國內引入統一的碳稅制度,以彌補2005年1月實施的碳排放貿易體系的不足。

㈢ 碳稅的中國碳稅

2010年,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拋出碳稅專題報告指出,中國推出碳稅比較合適的時間是2012年前後,且應先針對企業徵收暫不針對個人。在這份中國碳稅稅制框架設計中,提出了中國碳稅制度的實施框架,包括碳稅與相關稅種的功能定位、中國開征碳稅的實施路線圖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建議。

㈣ 碳稅含義和作用是什麼

含義:carbon tax-碳稅是指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徵收的稅。

作用:
它以環境保護為目的,希望通過削減二氧化碳排放來減緩全球變暖。碳稅通過對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產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稅來實現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與總量控制和排放貿易等市場競爭為基礎的溫室氣體減排機制不同,徵收碳稅只需要額外增加非常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實現。

作用:
1 碳稅降低能耗
2 減排溫室氣體
3 加快新能源發展
4 增加政府收入
5 減少人為資源浪費
6 促進能源減排、節約技術發展
7 通過技術交流促進各國之間的聯系

更詳細請見:
http://ke..com/view/1908382.htm?fr=ala0_1#1

㈤ 碳稅的征稅內容

1、徵收碳稅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碳稅是按照化石燃料燃燒後的排碳量進行徵收。所以為了減少費用支出,公共事業機構、商業組織和個人均將努力減少使用由化石燃料產生的能源。個人可能會放棄私家車,改乘公共交通,並使用節能燈(CFL)來代替白熾燈。商業組織可通過安裝新型裝置或更新供熱/製冷系統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公共事業結構可使用廢棄洗滌塔、低氮氧化物燃燒器或氣化法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由於碳稅為碳排放設定了一個明確的價格,因此為提高能源效率進行的高昂投資可以得到相應回報。

2、碳稅使得替代能源與廉價燃料相比更具成本競爭力,進而推動替代能源的使用。對像煤這樣價格低廉的燃料徵收碳稅,提高了其每英熱單位(Btu)的價格,從而拉近了它們與清潔能源的價格差距。英熱單位是工業中使用的標准熱能測量單位。一個英熱單位的熱量為一磅純水升高一華氏度所需的熱量。
3、通過徵收碳稅而獲得的收入。這項收入可用於資助環保項目或減免稅額。許多支持徵收碳稅的人士認為這是一種先進的稅賦轉嫁。它意味著在美國某些稅收負擔將會從聯邦所得稅和各州的銷售稅中轉移出去。
4、經濟學家們青睞碳稅是因為其具有可預見性。如果採用總量控制與交易方案,則碳的價格會隨天氣和經濟環境的變化產生波動。因為總量控制與交易方案為碳的排放量設定了明確限制,卻沒有為碳排量明確定價。而碳稅中的碳排量價格則是保持穩定的,商業組織和公共事業機構可以提前了解到碳排放的價格,並且估算出他們將要支付多少碳稅。因此,他們能夠根據所掌握的信息,在替代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進行投資。經濟學家們青睞碳稅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碳稅的徵收方法比較通俗易懂。 油、煤和燃氣中的碳含量各不相同。碳稅倡導者希望借碳稅來鼓勵使用高效燃料。如果各類型的燃料均按照重量或體積徵收相同的稅,那麼人們就不會想用相對清潔的燃料(如天然氣)來替代污染較大的廉價燃料(如煤)。為了清晰地反映碳含量,碳稅的計算應以英熱單位(一種標准化的、可計量的單位)為基礎,而不是重量或體積這種無關的單位。每種燃料都有其特定的碳含量。例如,煙煤的碳含量要比褐煤大得多。殘余燃料油中的碳含量比汽油要大。每種燃料都需要根據其按英熱單位計算出的熱量含量來確定稅率。因為燃料的碳含量各有不同,某些燃料的稅率就應該高一些。碳稅中心(Carbon Tax Center)——美國的國內一個支持採用國家碳稅立法的團體,制定了以下的理論稅率。他們以假設每排放一噸碳(不是二氧化碳)的稅費為50美元為基礎,,以此為基礎確定了幾種主要燃料的熱含量,並計算出了每百萬英制熱量單位英熱單位燃料的假定價格。價格越高,燃料產生的污染就越多。

褐煤:1.47美元
次煙煤:1.45美元
煙煤:1.40美元
殘余燃料油:1.18美元
原油:1.12美元
汽油:1.07美元
天然氣:0.80美元
碳稅可在生產和消耗的不同環節徵收。有些征稅對象設在供應鏈的頂部——生產商(如採煤商和採油商)與供應商(如煤炭發貨商和煉油廠)之間的交易中。有些稅費會影響分銷商——石油公司和公用事業公共事業機構,而另外一些稅費則通過電費賬單直接向消費者收取。不同的碳稅方案,無論是實際的還是理論的,對徵收方式的選擇各不相同。
在美國,唯一徵收碳稅的地方是科羅拉多州的玻爾得市(Boulder)。該市向所有的消費者——房屋所有者和商業組織徵收本市的地方碳稅。玻爾得市的居民根據其用電度數來支付此項費用。官方聲明此稅的稅額規定如下:在電費賬單基礎上,每年向私人用戶多收16美元,向機構用戶多收46美元。同美國的玻爾得市一樣,瑞典也是在消費端徵收此稅。瑞典國家碳稅對私人用戶徵收全額碳稅,而對工業用戶減半徵收,對公共事業機構則免徵此稅。由於瑞典全國所耗電能半數以上都是用於供暖,並且所有可再生能源(如由植物產生的能源)都免稅,所以自1991年以來,生物燃料工業蓬勃發展。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也已經開始對石油、天然和煤征稅。該省此稅的納稅對象將是中間商——能源和石油公司,而不是消費者。盡管此稅面向供應鏈上的高端用戶徵收,但納稅企業還是可以——並且很可能通過提高能源收費價格將成本部分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在消費階段征稅比在生產階段征稅要容易得多。消費者會比較願意每年支付額外的16美元碳稅,但生產者往往都不願意支付。在生產階段征稅可能會對經濟造成破壞性影響,因為它使得國內能源的價格會比進口能源的價格高。這就是為什麼碳稅主要的目標徵收群體為消費者,或者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那樣,是能源公司和石油公司。在美國和世界各地,碳稅政策經歷了十分坎坷的發展歷程。在北歐一些國家,碳稅已被廣泛接受——丹麥、芬蘭、荷蘭、挪威、波蘭和瑞典等國已經開始推行不同的碳稅政策。

㈥ 碳稅的碳稅輸贏

多倫多大學的一名名譽校長比爾格雷厄姆用一個簡單的問題戳穿了自由領導人提出的看似很具吸引力的碳稅計劃。俗稱碳稅政策是一種中性政策。「中性財政是什麼意思?政策不可能是中性的,必然會產生贏家和輸家,誰會贏,誰會輸,那誰又去支付稅收呢?」
上周,一個很具影響力的智囊團邀請了商界的領袖、銀行家、經濟學家、能源專家和政治分析家共同參加了一個兩小時的工作午餐,來討論徵收碳稅這個問題,這並不會損害加拿大的競爭力,也不會加劇區域差異,不會導致聯邦與省間的不合,同時也沒有引發市民的反對。這是一個富有啟發性會議。三個小組成員對使用礦物燃料進行征稅的復雜性進行了闡述。會議表示,征稅會迫使出口商提高價格,使他們在世界市場上處於不利地位。這對保護本地產業是由幫助的,不過渥太華有可能豁免運往國外的銷售品的產品稅。
實施碳稅收雖然有助於減少環境污染,但是這項措施實施國的企業可能由於這個原因而轉移到環境政策寬松的國家,可能將會導致本國資金的外流。並且,對從環境政策寬松的國家進口產品採取什麼樣的稅收增加措施,未形成定論。
對環境污染征稅的措施對工業區的傷害十分的嚴重,相對於一些高科技產業,工業區的污染氣體排放量要高上許多。此項政策甚至可能對其正常的經營狀況都造成影響。
相關分析家表示:碳稅收帶給市場的將是一塌糊塗,雖然保護了環境,但是對於工業來說,不得不減少生產量,才不至於超出政府給其的碳排放量,並且還造成產品成本上升,真的是一塌糊塗。
在這個問題上,到底誰是贏家呢?政府口口聲聲說會把收到的碳稅的每一分都回報給人民,但是這筆賬誰又能算得清,多數人們感覺到的只是對自身財富的剝削而已。
環球能源網認為,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是有的,那就是進行工業改革,花費巨資清潔大氣,減少貧困,提高生產技術,減少生產污染。這樣做,更多的人民就會覺得自己才是真正的贏家。從技術上說,征稅碳不可能是透明的,政治單方面的言辭,不受約束。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如轉載必須標明「原文轉自環球能源網」,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來源:環球能源網-獨立的能源資訊媒體;專業的能源研究服務平台
作者:xuhong
原文:碳稅政策必有誰輸誰贏

㈦ 碳稅的具體含義

由於與全球氣候變化聯系在一起,碳稅在理論上被設定為需要一個全球性的國際管理體制,以實現最優產出,但這並不是必然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確定排放限額及減排目標的情況下,在國家或區域的層面實施碳稅具有相當的優越性。例如歐盟就正在討論實施統一碳稅以彌補2005年1月實施的碳排放貿易體系(ETS,Emission Trade System)的不足。

㈧ 碳排放交易、碳稅是怎麼回事怎麼確定碳排放是多少

碳關稅是指對高耗能產品進口徵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
「碳關稅」開征對我國的影響
(一)我國將面臨新一輪的貿易保護主義 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出現抬頭趨勢,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家,深受其害。截至2009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了101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超過116億美元。若歐美國家再借氣候環境問題,徵收「碳關稅」,中國將面臨新一輪的貿易保護主義。由於目前國際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碳排放量標准,歐美等國一旦開征「碳關稅」,實施符合自己利益的碳標准,那麼其他國家也可以按自己的標准徵收「碳關稅」,這勢必會引發貿易大戰。
(二)中國高能耗的出口產品將成為「碳關稅」的課稅對象 目前,提出開征「碳關稅」的國家主要是歐美等發達國家,而中國對歐美國家出口的商品不僅量大,且集中於高能耗產品。2008年,中國對美國、歐盟出口的商品以機電產品、傢具玩具和紡織品及原料為主,出口總額分別為2254.5億美元、2431億美元,佔中國對美國、歐盟出口總額的66.8%、67.3%,這些出口產品大多是高耗能、高含碳而低附加值的產品,極易成為「碳關稅」的課稅對象。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稱,如果「碳關稅」全面實施,在國際市場上,中國製造可能將面臨平均26%的關稅,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
(三)「低碳」標準的實行,將淘汰我國不能達標的企業 碳風險,將是未來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目前,跨國公司已率先行動,通過各種方式降低自己的碳排放。沃爾瑪公司已經要求10萬家供應商必須完成商品碳足跡驗證,並貼上碳標簽,這將影響全球超過500萬家工廠,其中大部分在中國。這意味著,中國大量相關企業必須進行碳足跡驗證,承擔減排責任,否則跨國公司的訂單將與你無緣。可見「低碳」標准一旦實行,不僅增加我國企業生產成本,削弱產品競爭能力,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還將被淘汰。
影響
從中國對美貿易的總體情況來看,美國「碳關稅」的徵收,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均將產生負面影響,比較而言,對美出口的影響要略大於進口的影響。出口方面,若徵收30美元/噸碳的關稅,將會使得中國對美國出口下降近1.7%,當關稅上升為60美元/噸碳時,下降幅度增加為2.6%以上;進口方面,若徵收30美元/噸碳的關稅,將會使得中國對美國進口下降1.57%,當關稅上升為60美元/噸碳時,下降幅度增加為2.59%。除卻直接影響產業發展外,美國對華徵收碳關稅還將對中國就業、勞動報酬以及居民福利造成負面效應。

至於CO2的排放量根據具體行業有不同的計算方法,現在國家都出台了一些計算標准,可以在網上搜一下,資料還是挺多的。

㈨ 碳稅的徵收狀況

航空碳稅
在2011年11月30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歐盟氣候談判代表梅茨格重申,將航空業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決定「不可更改」。歐盟自2012年起將航空運輸業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ETS),即所有在歐盟境內起降的航班必須為飛行中排放的溫室氣體付費。 一旦航空碳稅開始徵收,僅2012年歐盟就可收獲12億美元資金 。
2012年1月1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實施後,又進一步規定,對拒不執行的航空公司將施以超出規定部分每噸100歐元的罰款以及歐盟境內禁飛的制裁措施 。
2012年2月6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宣布,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禁止中國境內各運輸航空公司參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禁止各航空運輸公司以此為由提高運價或增加收費項目。這是歐盟強制航空業參與碳排放交易計劃以來,出現的第一場風波。這讓中國的航空公司陷入兩難境地,要不就得違反歐洲的法律,要不就違反中國的法律。
2012年2月22日,包括中國、美國、印度以及東道主俄羅斯在內的23個國家,在莫斯科簽署《莫斯科會議聯合宣言》,要求歐盟停止單邊行動,回到多邊框架下解決航空業碳稅排放標准問題 。
2012年6月,歐盟要求中國航企為碳排放交易體系(ETS,俗稱「碳稅」)提交碳排放數據的6月中旬「大限」將至,但中方並未妥協。曾參與國家發改委《國際航空排放問題》課題的中國民航大學節能減排研究中心趙鳳彩教授表示,若未按時提交碳排放數據,每家中國航空企業將面臨數額不等的罰款,最高額度將達到50萬歐元左右 。
航海碳稅
2012年3月1日,在「航空碳稅」遭到中美俄等26國簽署協議抵制後,歐盟仍未對「碳貿易戰」爆發的潛在風險給予充分警惕和畏懼。歐盟委員會日前提出,將在2012年6月份增加「航海碳稅」,制定出全球航空和航海運輸行業碳排放稅的徵收價格單。

㈩ 碳稅的各國碳稅

南非碳稅
南非政府日前對外宣布了一套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其中包括向排放二氧化碳的工業企業征稅的計劃。
據法新社消息,南非環境部長馬蒂努斯·范·施高維克(Martinus Van
Schalkwyk)在宣布該方案時指出:現在情況已經很清楚了,只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採取行動,我們才能阻止氣候危機的惡化。
南非提出的這一套包括節約能效的計劃已經被內閣通過,但仍待議會的最終商議。而財政官員們還在探索施加碳稅的方法。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已經指出,氣候變化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實,而且人類活動造成氣候變化的可能性超過90%。人為產生的溫室氣體在1970年到2004年間增加70%,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從287億噸增長到490億噸。
南非2003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4.46億噸,據該國環境部預測,南非在202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加到5.5億噸。范·施高維克指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最晚在2020到2025年也必須停止,並維持10年,隨後排放量需要大幅下降。他說:我們的目標是,與工業革命前的水平相比,將全球溫度的上升范圍控制在2度以內。
南非提出的這一計劃受到了商業和環保主義者共同的歡迎,認為是南非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做出的重大舉措。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國家商業計劃首席執行官安德烈·弗雷(Andre
Fourie)說:現在正是合適的時機讓南非的私營業主與政府形成夥伴關系,在解決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做出表率。不採取行動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遠超過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
南非的電力行業主要依賴燃煤,於是電力行業就成為了該國溫室氣體排放的大戶。南非國有的南非電力公司Eskom的90%的發電量來自燃煤機組。在未來的八年內,該公司還計劃修建三家燃煤電廠。
政府方案中還包括採用更嚴格的熱效率和火電廠排放標准,使發電更清潔。政府還提議採用稅費系統,鼓勵清潔能源的生產。另外,政府也提出通過提高強制性燃油經濟性和採用混合動力車來減少交通排放。
開普敦大學氣候變化系教授哈拉德·溫克勒(Harald
Winkler)說:我們的單位排放量比很多發達國家要高。這是由於我們依賴以煤炭為基礎的能源體系。我們的分析顯示,為碳定價能對排放產生最有效的影響。通過採用價格信號,我們給經濟發展中所有的參與者發出訊息,讓他們改變行為。(王淏)
加拿大碳稅
-----加拿大國慶日起每公升油加征2.4分碳稅
2008年2月19日,加拿大BC省公布2008年度財政預算案,規定從2008年7月起開征碳稅,即對汽油、柴油、天然氣、煤、石油以及家庭暖氣用燃料等所有燃料徵收碳稅,不同燃料所徵收的碳稅不同,而且未來5年燃油所徵收碳稅還將逐步提高。
BC省政府通過增加碳稅一年可增加稅收3.38億加元,並且表示,省政府不會籍由碳稅來增加收入,而會通過減稅的方式,將碳稅的收入還給省民,還希望通過徵收碳稅減少能源消耗,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