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李占洋
擴展閱讀
佛吉亞股票價格 2025-07-09 09:58:44
同花順虛擬股票軟體 2025-07-09 09:27:38

李占洋

發布時間: 2022-01-13 12:52:14

⑴ 雕像問題

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特點

一、中國古代較少純粹的雕塑藝術品,這是一般人不重視中國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發源於古代希臘,古希臘人重視人體,將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中國古代社會的制度、文化、哲學與宗教,都不同於古代希臘。中國遠古時期重禮教,尊鬼神,藝術重心傾向於工藝美術,在禮器、祭器上發揮藝術天才,並且同樣也形成傳統,影響深遠。從陶器、青銅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藝品發展出以裝飾功能為主的實用性雕塑,在歷代都佔有主流地位。它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純粹的工藝品 ,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擺設的小型工藝雕刻 。一類為建築(包括陵墓)裝飾雕刻,例如一般欣賞教材列舉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順陵石獅。實用性除反映在裝飾雕刻上以外,還反映在明器藝術與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隨葬用品,其中雕塑品佔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動物雕塑,一般教材都舉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馬俑和唐三彩俑、馬為例。 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動物雕塑也用來代替活體陪葬,它們的實用性很強,並非純粹的雕塑藝術品。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們是供信徒頂禮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純粹的雕塑一般以紀念性雕塑為代表。中國古代重視繪畫藝術,紀念性人物和事件,通常以繪畫來表現而極少使用雕塑,例如漢唐功臣和歷代帝王像,都是畫在壁畫和卷軸畫里。中國有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藝術的特殊性。我們不能因為純雕塑品少就不承認帶實用性的雕塑品,也屬於雕塑藝術而拒絕認識它們、理解它們和欣賞它們。

二、出於上述原因,中國古代雕塑的裝飾性相當突出。這是它孕育於工藝美術所帶來的胎記,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也無論是明器藝術、宗教造像還是建築裝飾雕刻,都普遍反映著傳統悠久的裝飾趣味。佛像的對稱式坐姿和圖案化的袈裟衣紋處理,使之顯出濃厚的裝飾性。和寫實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國佛像因裝飾性的虛擬成分,更帶有一種非人間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種藹人的親切,因為裝飾性既不同於生活真實,卻又是中國人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司空見慣的藝術真實,所以有此效果。同時,裝飾性對於增強佛像所要求表現的庄嚴肅穆氣氛,也十分有效。 辟邪石獅的整體造形,完全經過裝飾化變形,猶如青銅器或玉器上的某個裝飾部件。身上更有線刻圖案來加強這種裝飾品格。裝飾性的變形處理是誇張概括的手法之一。經過這樣處理過的石獸,往往比寫實的雕刻石獸更威風、更勇猛,且更神聖不可侵犯,能更好地發揮它們作為建築裝飾的功能。(辟邪和石獅多為陵墓的儀衛性裝飾品,用途在於顯示墓主的權威。)

三、中國古代雕塑具有明顯的繪畫性。中國古代雕塑和繪畫是一對同胞兄弟,都孕育於原始工藝美術。從彩陶時代起,塑繪便互相補充、緊密結合。在中國古代,繪畫受到比雕塑高得多的重視。雕塑始終由工匠從事,文人士大夫極少參與。早期繪畫的作者也只有工匠,但從東漢晚期開始,文人士大夫乃至帝王參與了繪畫創作,從此成為中國古代繪畫創作隊伍的骨幹力量。他們是國家、社會及文化的統治者,自然也統治了繪畫,使繪畫地位高高凌駕在雕塑之上,並以其藝術觀念影響雕塑,因而雕塑染上了明顯的繪畫性。其繪畫性表現為不是注意雕塑的體積、空間和塊面,而是注意輪廓線與身體衣紋線條的節奏和韻律。這些線條都象繪畫線條一樣,經過高度推敲概括提練加工而成,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塊面和空間的豐富變化來體現輪廓與衣紋的形狀完全異趣。後者體積感強,前者只有大的體積關系,局部大多平面性很強。 有時在平面上運用陰刻線條來表現肌膚和衣服的皺褶,仍然沒有立體感,只有繪畫的平面效果。因此,通常雕塑表面光滑,沒有西方雕塑那麼多明暗起伏的細微變化。中國雕塑從這一特點歷代相沿,至今民間匠師仍然大都先勾人物線描草稿,象人物畫白描一般,再復製成雕塑。也有人直接在硬質材料上勾線描稿,再雕而刻之。這樣創作雕塑,帶有繪畫性就可以理解了。中國古代雕塑繪畫性強,自有一種東方趣味,符合中國古人的欣賞習慣,他們是從繪畫藝術的角度去看待雕塑藝術的。

四、中國古代雕塑的另一個特點是意象性。西方雕塑從古希臘時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現自然,寫實性極強。中國雕塑和繪畫很遲才脫離工藝美術的母體而獨立門戶。中國畫無論工筆還是寫意,都不象西洋畫那樣精確地寫生刻畫對象,而是主要依據觀察體驗所得印象,再加上想像,經過主觀加工美化而成藝術形象,和客觀對象保有相當距離。 中國雕塑和中國畫觀念是一致的,而且貫穿了整個古代雕塑史。秦始皇陵兵馬俑雖然表現出高於其他時代的寫實性,但那也僅僅集中在俑的頭部刻劃上,而且形象也只是分為幾種類型,不是每一件都各不相同,身體部分則無一例外是十分寫意的。就是比較寫實的頭部,也不能和西方雕塑同日而語,它只是象中國畫有工筆一樣,比較深入細微而已,本質上依然屬於意象性造型。

五、中國古代雕塑語言精練,這是意象性衍生的另一藝術特點。中國古代雕塑始終沒有發明西方雕塑的造型術來精確地塑造物象,而多從感覺和理解出發,象中國畫一般運用經濟的語言,簡練、明快,以少勝多而又耐人尋味,常常給人運行成風、一氣呵成、痛快爽利的藝術享受。誇張乃至變形來強調人與動物的神韻,是普遍運用的手法,漢代四川說唱俑 和霍去病墓石獸最有代表性。西方近現代雕塑一反傳統的寫實為變形,追求雕塑語言的多變性和雕塑空間的自由性,不被客觀物象所役,使藝術創造更純粹。中國古代雕塑實際上也是達到雕塑語言的多變性和雕塑空間的自由性這種藝術境界的。霍去病墓石獸採取「因勢象形」的手法,充分利用岩石,自然的令人聯想接近某種動物的形狀,只進行最低限度的藝術加工,使石獸的造形顯出空間的自由而不斤斤計較於形似。

六、中國古代雕塑既然是意象性的,注重「以形寫神」,必然也象中國繪畫一樣,注重頭部的刻劃。中國古人認為「頭者精明之主也」。 (《黃帝素問》)「頭者,神所居,上圓象天。」(《春秋元命苞》)從原始時代起,人面或人頭,在工藝裝飾中就受到特別重視,這應是中國古代造型藝術發展為特別重視傳神的原因之一。這種重視貫穿了幾千年,直到今天,在民間雕塑和農民畫中,頭部仍是藝術家首要表現的部分。頭部以外的人體部分,便被看作是從屬的,較為次要的。這樣,在中國古代雕塑和繪畫中,頭大身小逐漸變成一種習慣造型,一旦頭身關系處理不好,在視覺上便難免造成不舒服的特點,這是不必為古人護短的。然而優秀的作品常常把人們的注意力,從缺點中吸引轉移集中到刻劃精彩的頭部來。在頭部以外,又用充滿韻律的身體衣紋線條來發揮美感,使人受感染的不是比例結構的准確本事,而是傳神美化的功夫。龍門奉先寺大佛、 服侍菩薩與天主力士像都嚴重頭大身小,但依然很美,非常典型地說明了中國古代雕塑的這一特點。

七、中國古代雕塑風格往往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精神。儒家哲學尊天命,受其影響,中國藝術反映為崇高、庄嚴、壯麗、重穆、典雅等等風格。 道家哲學崇自然,在藝術上則表現為飄逸、雄渾、淳厚、古樸、淡泊、天真、稚拙等等風格。中國畫和雕塑都具備這兩個系統的風格特徵,例如佛教造像和陵墓儀衛性雕刻,一般具備前一系統的風格,龍門奉先寺大佛最為典型。它是唐代武則天出資修造的,寓有帝王的精神氣度,風格上必然強調崇高、庄嚴、重穆和典雅。明器藝術中的俑和動物雕塑多屬後一系統的風格,它們和生活關系密切,風格上追求自然,樸拙可愛。兩者各異其趣,各有千秋。中國畫和雕塑卻有意返樸歸真、退熟回生,追求一種內在美,一種原始美,一種大巧若拙的哲學精神境界。

八、中國古代雕塑遺產大量屬於佛教造像,佛教美術有其特殊的經儀

軌,形成自己的特點。佛教美術源於古代印度,中國的佛教雕塑源自古印度的犍陀羅、馬土臘和芨多等地區與時代的佛教雕塑。 中國藝術家在學習摹仿過程中,逐步將它們加以改造,使其既保存了某些原產地的樣式,又更多地體現出中國特色。佛和菩薩的肢體動作,特別是手勢(稱作「手印」或「印相」)各有含義。各種佛經人物依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造形(如有的三頭六臂,有的千手千眼),不同的服飾標識(如佛和羅漢著樸素的袈裟,菩薩則衣飾華麗)、不同的姿勢(如接引佛才站著,其他佛皆取坐姿)等等,都有固定的要求。如不了解,很容易覺得佛教造像怪誕和雷同。

九、中國藝術家在學習摹仿過程中,逐步將它們加以改造,使其既保存了某些原產地的樣式,又更多地體現出中國特色。而印度犍陀羅佛像受到希臘化時期的古典雕刻影響,它們也有個雕塑本土化的演變過程。因此,在欣賞中國古代佛像時,適當對照希臘、印度的古代雕刻進行比較,有助於加深認識和理解各自的美感區別。同時需要了解佛教造像的經規儀軌。上文提到的佛像兩耳垂肩,手長過膝,就出自經規儀軌。佛像有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形象上的神化特徵,兩耳垂肩、手長過膝而外,又如螺發紺青相、頂上肉髻相(不是普通發髻)、眉間的毫相等等可以通過造型藝術加以表現的相好,在雕塑時都必須嚴格符合要求。 佛和菩薩的肢體動作,特別是手勢(稱作「手印」或「印相」)各有含義。各種佛經人物依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造形(如有的三頭六臂,有的千手千眼),不同的服飾標識(如佛和羅漢著樸素的袈裟,菩薩則衣飾華麗)、不同的姿勢(如接引佛才站著,其他佛皆取坐姿)等等,都有固定的要求。如不了解,很容易覺得佛教造像怪誕和雷同。

引言----

中國雕塑藝術的發展史,是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一個小小的縮影,也是個體自我意識從覺醒走向自覺的縮影。在史前的遺存中,我們看到了自我意識的覺醒,在春秋戰國的造型中,我們看到了個體尊嚴意識的覺醒,在漢代則看到了道德觀念和自由意識的覺醒。在此後的發展中,世俗化傾向和個體價值確立的關系是密切的。而雕塑本身,從古老的巫術含義中延伸開來,在它的早期階段,還能夠負載深刻的精神內容,但隨著個體自我意識的不斷增長,雕塑原來所具有的精神性越來越少,無論是陵墓雕刻、明器作品、還是佛教造像,都在向世俗化發展。這種發展到了明清時期,由於觀念和技術基本處於封閉狀態、已經走向窮途末路了。

西方文明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是傳統獲得新的生機的前提;中國傳統雕塑也是如此。應該感謝這種新的撞擊,它讓我們在中國傳統雕塑走向山窮水盡之際,看到了新的希望。 近現代的中國雕塑基本上是按照西方的觀念來塑造的,與中國傳統的雕塑表現出明顯的差異,無論這些新的作品水平如何,至少它們在雕塑的語言上是比較純粹的,而且比之明清的雕塑,也的確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當代的中國的雕塑藝術

引言----

我國當代雕塑的主要力量還是廣大民間雕塑藝人,他們繼承發展了我國的雕塑藝術傳統,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他們有整套的傳統表現方法,形式豐富多樣,題材非常廣泛,歷來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

現在舉主要的介紹如下: 廣東石灣、江西景德鎮的陶瓷雕塑。藝人們創作的古代歷史人物,如偉大詩人屈原、杜甫、李白的塑像,都是相當成功的作品。近年來,老藝人劉傳創作的《僧一行》,表現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觀察宇宙的瞬間,作品形神兼備,古樸、沉著、色釉渾厚,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陶瓷雕塑具有便於大量復制、價格較低、顏色鮮艷美觀、不易退色的優點,是一種普及的藝術品。小型彩塑一般叫「泥人」或稱「泥娃娃」,也是一種普及的民間雕塑藝術,以江蘇無錫「惠山泥人」和河北天津的「泥人張」為最聞名。惠山泥人素有「大阿福」、「壽星」、「人仙」等題材。現在擴大了內容,如《將相和》、《李逵》、《傣族醫生》等。近年來陳剛、張小權創作的《西廂記》,造型生動,用色簡潔清秀,在無錫泥人的傳統基礎上有了發展和提高,是一件受人注意的作品。天津泥人張彩塑,有14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是張明山,現在已是第三代第四代了,著名藝人有張景祜、張銘、張鉞。解放後不斷推陳出新,創作了不少新的作品,如《蔡文姬》、《踏遍高原千里雪》、《蔣門神》、《武松打虎》、《地雷開花》、《顆粒歸公》等。著名的彩塑藝人還有鄭於鶴,他吸取各家所長,創造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如《林沖》、《恨法海》等。這些彩塑的共同特點是:造型誇張、色彩明快、充滿生活情趣,引人入勝。象牙雕刻長期來成了帝王貴族、豪富家中的玩賞品,建國以後,也轉向為社會主義服務了。廣東的牙雕,近三百年來一直以鏤空技巧著稱於世,善雕多層牙球、花舫、花燈、龍舟等。近年來,藝人運用鏤雕通花技術,雕出了41層的異形球《奔向人間》,這件作品,設計新穎,做工精細,月形球體的表層刻有神話故事,球內各層鏤空並有精緻的花紋,變化多樣,層層轉動自如。球下一組人物描繪了嫦娥奔向春光明媚的人間、仙女舞樂相送的動人情景。作品寓意偉大祖國繁榮美好,引起嫦娥思慕之情,從而歌頌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南京工藝廠的大型牙雕《文成公主入藏》,塑造了四、五十個人物。文成公主騎在馬上,形象端莊秀麗;松贊干布英俊威武,面露笑容,手指前方;護送的衛士騎著形態不同的14匹駿馬作為前導;跟隨的是19個正在彈唱歌舞的宮女。這是一件精工細雕、氣勢磅礴、繁而不亂、主題突出、形象生動的大型組雕的傑作。東陽木雕擅長浮雕和鏤空雕,適用於掛屏、傢具、建築上的裝飾。如《高原練武》,畫面氣勢動人,雕工異常精細,人物形象生動,採用多層浮雕的表現方法,是一件具有傳統風格的好作品。福州龍眼木雕,擅長於表現傳統故事人物和走獸禽鳥等題材。如林友財的《東方朔》,取材於民間傳說。作者以熟練的刀法,刻畫了這位神話式老人樂觀、詼諧、機智而又略帶惶惑的形態,身軀微向前傾,把前面空隙部分刻上童子和猴71子,使作品構圖飽滿,加強了木雕的牢固,顯示了福建木雕的藝術特色。 浙江的青田石雕,石料顏色豐富,樓空工藝精巧,刀法利落挺健。林耀光的(駿馬奔騰》,利用材料的天然色彩和質地雕刻了奔騰馬群,構思巧妙,造型生動,技巧熟練,是一件大型優秀作品。還有福建的壽山石雕,廣西的貴翠石雕,石質好,顏色豐富,刀法細膩,也是各具特色的。本世紀20、30年代,在北京藝專、杭州藝專都設有雕塑專業。一些從法國學習雕塑回國的雕塑家,如劉開渠、程曼叔。周輕鼎、王臨乙、滑田友、曾竹韶等,都在這兩所學校任教,於是西洋的雕塑方法傳入中國。解放後,全國美術學院都設有雕塑專業,培養了一批從事雕刻的專業人才,並創作了一批優秀的雕塑作品。劉開渠是我國當代老一輩著名雕塑家和美術教育家,在30年代就開始雕塑創作,早期的作品如(工農之家》等表現了工農兵的形象。這種以勞動人民為題材,並採取歌頌的態度,在舊中國是非常可貴的!解放後,他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創作了不少反映人民群眾革命斗爭的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勝利渡長江)、怔農紅軍卜(支援前線》。他以熟練的藝術技巧、簡練的手法,塑造了人民英雄和勞動人民的真實形象,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建國以來的優秀雕塑作品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十塊浮雕,反映了我國一百多年來為推翻三座大山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歷史。四川大邑泥塑(收租院》大型群雕,是由四川美術學院教師、民間藝人和青年雕塑工作者創作的,它由「麥租」、「驗租」、「過斗」、「算賬」、「逼租」和「反抗」等六個部分組成,表現舊社會農民受到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的血淚史,以及他們的反抗斗爭。此外王朝聞的《劉胡蘭》、肖傳久的《魯迅》、張充仁的《游擊英雄》、潘鶴的《艱苦歲月)等,在群眾中都有一定的影響。

引言----

雕塑從早期的功能性(指的是它的直接使用價值)到發展階段的功能性加藝術性,以及發展到現代作為一門純藝術性學科的形式是與許多代雕塑家的開拓努力分不開的!沒有他們的努力,也沒有如今中國的現代雕塑!

中國雕塑的存在與發展小分析

早期的雕塑功能性是佔主導地位的,這個要追溯到原始人類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許多表達方式都是懵懂的,他們出自本能的反應在一些樹枝,獸角,岩石等上刻一些抽象(這種「抽象」概念是現代人加以解釋的一種藝術風格)的符號語言來表達他們當時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狀況,或者是表達當時的一段精彩的故事情節等。如發現在公元前30000年的法國勞塞爾的岩石浮雕《持角的維納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浮雕記載著一位左手舉著獸角的女人在祈禱豐收和人運安康的一個故事。我們感嘆在哪個時代就有如此造型能力,刻畫生動的作品出來真的是不可思議。還如中國出土的大量陶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秦始皇兵馬俑」,可以確切的說製作這么龐大的雕塑群出發點是為了統治者自身思想服務的,其功能性是秦始皇想在死後還能夠像活著時候一樣擁有領導千軍萬馬的統治地位。雕塑藝術發展到現代已經由功能性和實用性佔主導轉變為藝術性佔主導的完全蛻變,現代的雕塑藝術更注重其內在價值和它的外在表現形式。

雕塑的發展與其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出現是直接取決於不同時期人們審美觀的不斷變化而最終確定的,它是受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的。就比如說中國古代盛唐時期人們追求的是「肥為美」,當時的人們思想也是相對開放的,所以出現的唐三彩 ,彩色陶佣等都追求風韻肥美,色彩運用也是豐富而大膽,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人們在不同時代的審美觀念和表達方式是一致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產物,雕塑作為萬物中之一物,他也是要遵循這個原則,不然他就會被遺棄,被淡忘。雖然雕塑本身有其自身的特性,但是它的存在形式,風格與人的思想觀念,生活習俗和審美觀念有著非一般的聯系,就比如說同一個時代中國的雕塑藝術風格與歐美,拉美,非洲的雕塑藝術風格是孑然不同的。

從20世紀初到21世紀中國的藝術發展是迅速的,中外藝術的互相吸收和融合,從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老一輩藝術家把國外的的藝術形式風格體制傳入到國內來,中國大地從此就沸騰起來了,一批渴望知識的藝術家們滿腔熱血地投入到藝術的開拓創新上來,雕塑藝術也自然有了前所沒有的進步與發展,從以前的小泥人塑造和佛像製作一下轉變為研究人體解剖,從以前傳統的寫意一下轉變為練習寫實造型,從此時開始雕塑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提供給一批愛好雕塑的青年,雕塑也由此把藝術性提高了一個深度!新中國成立以後,雕塑的發展和其它的藝術形式一樣,立碑紀念先烈,謳歌祖國等等一系列的雕塑作品出現,最有代表的作品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這些大氣磅礴的作品出現表達了人們當時的心情願望,在這個時期中國雕塑受前蘇聯的雕塑影響很大,雕塑最求大面積,大體量,這個形式的出現與當時的政治背景有著直接的聯系。現如今雕塑的發展可謂是百花爭鳴,各種風格形式的雕塑出現在大眾的面前,從1979年的《星星美展》到現在,

引言----

短短的30年不到,中國雕塑走完了國外百年甚至更長的雕塑發展階段,可以說現在的雕塑藝術已經擺脫了功能性佔主導的時代,轉化為從雕塑本身的藝術角度和觀念角度去思考,去表達,這種發展是空前的!

中國當代雕塑中的後現代性

中國雕塑在九十年代具有了一種真正意義的現代性觀念和後現代形式,這是與1949年到80年代末期間中國現代雕塑的根本區別。1949年到80年代末的中國現代雕塑的現代性主要體現於政治主體意識和現代政治社會的象徵視覺,這一主流傾向就是政治性題材雕塑。而將雕塑置於國際當代藝術的范疇和全球文化的發展背景下看總是則是九十年代以後發生的,這一改變使中國雕塑真正具有一種當代性和前衛性,或者說,具有了種真正意義的當代雕塑。 九十年代末,中國當代雕塑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後現代波普形式被青年雕塑家的大量採用,像劉建華、李占洋、徐一暉等。劉建華的創作著意體現一種物質化時代的道德不確定性體驗,通過沙發、女人體等物象的翻制組合成一種寓言式的語匯.李占洋的雕塑介於一種新現實主義和波普雕塑的結合,翻制記錄了舞廳、卡拉OK、按摩房等新民間生活空間的現實場景。徐一暉不是雕塑系畢業的,但他在九十年代後期創作的艷俗風格的彩陶雕塑無疑是重要的後現代作品。

在九十年末產生真正意義的後現代雕塑和波普風格的雕塑是和中國社會及藝術的發展密切相關的。一方面,中國社會的文化結構開始進入多元化時期,商業精神、物質消費和流行文化已真正變成一種日常性,這為後現代雕塑的產生提供了視覺經驗和意義背景。傳統雕塑概念意義的造型和彩繪的重新使用,不僅僅是現實主義反映的需要,事實上,新現實主義和波普藝術的方式在九十年代末表明了當代雕塑試圖回到九十年代社會文化變在視覺癥候層次的道德反省和自我分析。波普風格的雕塑創作在雕塑的色彩和材料的使用上都有創新。在九址年代,當代雕塑對波普顏色風格的實踐事實上要超過前衛的繪畫。值得一提的是,劉建華和徐一暉將景德鎮陶藝和波普風格的結合,使中國陶藝概念走向了一種真正意義的當代陶藝概念。當代雕塑在九十年代的一促重要實踐是對雕塑寫實造型的重新認識。寫實雕塑和觀念藝術、波普藝術的結合使中國當代雕塑找到了一種造型和前衛性結合的方式,這也是九十年代國際當代藝術的潮流。 觀念性和波普化被九十年代中國雕塑實踐後,就使中國當代雕塑真正具有一種前衛性和當代國際文化背景,這是與二十世紀中國現代雕塑要概念產生根本區別的兩個方面,也是當代雕塑概念真正確立的標志。 九十年代中國雕塑完成了由現代題材向雕塑的現代性和後現代性,以及後現代雕塑的轉換。

結束語:

大自然中萬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用唯物辯證法來說:「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雕塑作為一門藝術學科逐漸被世人知曉甚至了解。作為藝術范疇之內的雕塑來說,它的出現比其它的藝術形式出現要早很多,這個與人類的本能反應和其表達方式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從最早原始人類的「結繩記事」到圖騰活動,祭祀慶典都可以看出來雕塑在人們生活之中真是無處不在。在這里我不是追根溯源來說雕塑怎麼怎麼優先於其它的藝術形式,而是闡述中國雕塑從古至今它的存在方式,它的發展狀況。

上述各種觀點,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互相關連。我們在欣賞中國雕塑時,需要綜合各個特點來認識,才可能得出比較合理的結論,承認它們確實還有不少好處;也許特點不一定就是優點,但有了特點,一種藝術就有了它存在與發展的理由和價值。中國藝術,包括中國雕塑之所以能一枝獨秀地屹立在世界藝術之林,全在於它有著與眾不同的許多特點。這些特點是世界所承認和尊重的。

一種藝術形式的存在與發展與一個國家的發展狀況有著相當直接的關聯。所以就會有一種曇花一現的雕塑,雕塑家的作品從一種新的形式方式的產生到逐漸的消失和被人們淡忘,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我想說的是現代藝術的流派眾多,能夠存在和消失就要看它可符合時代賦予它的任務和它可能夠起到引導和推動雕塑的發展問題!能夠延傳下來的雕塑藝術形式和風格是經的起時間考驗的,在現如今各種各樣的雕塑形式局面之中,追求著雕塑本身的藝術性和有開拓性的藝術家只佔九牛一毛,而大多數的雕塑家卻是跟著別人的屁股後面跑。繼承和創新,發展和進步是需要我們不斷的實踐,不斷的思考才能夠完成的。中國的雕塑藝術還將更加的與時俱進,而我們所需要做的不是駐足遠望而是帶著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去觀察!

-----------一雙《雕塑的眼睛》
滿意請採納。

⑵ 武松殺嫂雕塑是那個藝術家的作品

《武松殺嫂》作品是藝術家李占洋的作品,在盾安新一城購物中心只進行3天展出,目前已經撤展,展品會運到別處進行相關展出。

⑶ 誰知道國內著名的雕塑家

國內著名雕塑家
雕塑家(排名不分先後)
王克慶 劉開渠 錢紹武 曾竹韶 王朝聞 程允賢 韓美林 隋建國
申曉南 章永浩 安建達 司徒兆光 潘 鶴 程 兵 白瀾生 張得蒂
李守仁 董祖貽 吳慧明 沈文強 潘錫柔 文 樓 陳啟南 馬改戶
王天任 劉政德 葉毓山 郭其祥 余志強 田金鐸 楊美應 唐大禧
梁明誠 王今棟 何 鄂 張照旭 吉 信 辛國勛 崔開宏 裴建國
占布拉 蘇 暉 郭嘉端 丁潔因 史超雄 夏乙喬 張潤塏 俞 崧
關 競 李行健 張德華 秦 璞 史美英 趙瑞英 程亞男 文慧中
時 宜 楊淑卿 劉煥章 盛 楊 吳介琴 李象群 閆明魁 田世信
展 望 張德峰 郭寶寨 王健民 郝京平 陳桂輪 劉家洪 孫家缽
劉小岑 張大生 司徒傑 王 中 湯夙國 尚曉風 劉士銘 從 眾
田信峰 王 澎 王 偉 劉潤芳 段海康 羅小平 侯一民 王熙民
谷士斌 李德利 張 昌 吳少湘 張 銅 何寶森 吳保東 王學東
何燕明 杜宏宇 劉少國 紀 航 蔣 朔 陳皖山 宋 泊 郭德庵
徐沛貞 張秉堯 劉 林 鄭於鶴 陳 輝 邱 軍 沈允慶 胡 工
楊鶴汀 余 庠 錫長僖 蔡 衛 趙福謙 趙文煜 張松鶴 蔡志松
王之江 陳淑光 崔玉琴 宮長軍 鞏俊俠 顧 超 郭效儒 胡彥林
黃 瑾 吉之燕 姜 傑 金廉銹 李林琢 李泉田 李雪豐 林家長
劉驥林 呂品昌 聶靖濤 任世民 沈 吉 沈吉鵬 孫賢陵 孫新周
王東升 王培波 王萬景 王小蕙 王一林 王引家 韋植葉 魏小明
吳國璋 肖 立 楊金環 楊統環 楊蘊華 葉 晨 尹 剛 張 言
張友明 張宇彤 張雲薇 趙 萌 趙成民 范英海 耿鐵群 李慶芳
劉天國 柳 博 馬立民 潘毅群 孫 璐 王 虎 王洪亮 王少軍
王鐵城 魏二強 許正龍 張高山 張高屹 趙 磊 鄒 鋒 唐世儲
嚴孟雄 盧琪輝 伍時偉 康勤福 毛承德 陳古魁 姚繼勛 張一波
李 楓 曾路夫 王大進 胡博聞 王志強 陳道坦 余積勇 趙志榮
唐銳鶴 張夫五 張海平 張開先 王曉明 劉錫洋 吳鏡初 程樹人
姚貽周 葛雲霆 王振峰 周荷生 杜培根 齊子春 高雲龍 東 璧
忻鴻祥 庄 征 楊 溢 方春珍 薛文照 楊榮波 王治平 何秀雲
楊金祥 吳純斌 王家斌 張向玉 劉建強 李 軍 房中明 劉恩起
劉志福 吳學讓 於世宏 古聿浚 孫善寬 牛亞平 唐國樹 任祥庚
景育民 劉永剛 陳 鋼 李 軍 曹鐸成 嚴友人 劉巽發 梁十千
徐甫堡 林振德 李郁生 喻 平 朱曉紅 姜榮根 吳進貝 王明龍
李榮平 徐勇良 袁 侃 潘學修 嚴泰康 劉慶安 程啟明 孫一飛
董 陽 楊劍平 蔣鐵驪 顧志強 王緒全 劉 威 孫 闖 郭選昌
何力平 李巳生 唐巨生 隆太成 龍德輝 羅耀輝 楊發育 伍明萬
黃才治 王官乙 劉嘯音 葉榮華 鮑 騫 張雨華 曾慶祥 楊前明
吳 浩 葉其宗 唐 榮 江碧波 徐光福 陳小林 曾 岳 吳 捷
范奇雲 魯繼剛 李占洋 焦興濤 龍 宏 鄧 剛 李德虹 劉明生

⑷ 武松殺嫂雕像的簡介

沈陽一商場公開陳列的雕塑作品《武松與潘金蓮》被稱「毀三觀」引發網路熱議,對此,商場方回應:該作品出自國內知名藝術家李占洋,旨在對中國社會大眾文化的性與暴力進行深刻反思,但場地選擇不妥,深表歉意。

⑸ 李占洋的介紹

李占洋(1969-)生於吉林長春。1994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199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同等學歷碩士研究班,現任教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作品參展:2003年科隆藝術博覽會(德國科龍),2003年開放的時代(北京),2000年中國青年雕塑家邀請展(杭州),2000年轉世時代(成都),2000年巴黎藝術城七國藝術家聯展(巴黎),1999年中央美術學院9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展,1997年《初泳》獲第四屆全國體育美術展覽三等獎(上海),《大生產》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展覽(北京)。作品為歐美藝術機構及私人收藏。

⑹ 武松殺嫂雕像的介紹

商場里展出「武松殺潘金蓮」的雕塑,潘金蓮半裸上身、下身未遮,武松一邊揮刀砍向潘金蓮,一邊面貼潘金蓮。據了解,這是國內知名藝術家李占洋的雕塑作品。由於作品表現內容與人們對「武松殺嫂」情節的理解有較大沖突,且外在形象對性的表達非常直接,近日該作品在某高端商場展出時,惹人質疑。

⑺ 武松殺嫂雕塑的雕像內容

據了解,該雕塑位於沈陽中街盾安新一城一樓大廳中心位置,處於公開展示狀態。作品介紹稱「當武松面對如此曼妙的胴體時,除了對於其通姦殺兄的仇恨以外,也應該夾雜著人性的本能慾望。」據商場知情人士介紹,這一被網友稱為「很黃很暴力」的雕塑作品,是該商場與上海一家藝術機構聯合辦展的展品,作者為國內知名藝術家李占洋。展品附近一家業戶店員告訴沈陽記者,不時有路過的顧客打量,卻罕有駐足者。一位中年女性顧客說,這樣的作品在商場里公開展示,讓自己感覺很不適應,也不能理解。「商場里有許多小朋友隨父母逛街,這樣的雕塑,讓我們怎麼跟孩子解釋?」北京盈科(沈陽)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金光宇表示,商場是公共場所,應具有文化屬性,可以通過展覽給大眾以藝術熏陶和培養;但要把握價值觀和文化引導的規則,不能藉助藝術的名義吸引眼球、傷害社會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對於展覽的范圍、對象,應該明確研判,文化部門也應當積極介入其中,確保展覽的文化教育屬性。」2014年1月26日,該雕塑已經移出沈陽展區,准備去其他城市展覽。

⑻ 重慶順昌景觀雕塑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順昌景觀雕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6月30日,位於重慶九龍半島當代藝術中心黃桷坪,公司專注於園林景觀雕塑藝術工程。重慶順昌景觀雕塑工程有限公司業務范圍:設計、製作、安裝、銷售園林景觀雕塑,硅膠像,名人肖像、校園雕塑、公園雕塑、廣場雕塑、小區情景雕塑、博物館場景,室內外裝飾雕塑、噴泉水景、藝術街景工程、景區景點景觀打造、商業美陳卡通動漫雕塑、藝術品工藝品創作、兒童樂園水泥GRC景觀造景工程,以及油畫、壁畫、牆繪!表現形式有圓雕、浮雕、群雕組合雕。材質包括玻璃鋼、鑄銅、鍛銅、不銹鋼、石材、GRC水泥、硅膠、木材、發泡等等。公司藝術總監:李占洋李占洋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當代藝術家。公司法人:李順昌中國雕塑學會會員
法定代表人:李順昌
成立時間:2016-06-30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0700885033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桷坪電力四村4號2單元1號

⑼ 武松殺嫂雕塑的社會評價

商場里展出「武松殺潘金蓮」的雕塑,潘金蓮半裸上身、下身未遮,武松一邊揮刀砍向潘金蓮,一邊面貼潘金蓮。據了解,這是國內知名藝術家李占洋的雕塑作品。由於作品表現內容與人們對「武松殺嫂」情節的理解有較大沖突,且外在形象對性的表達非常直接,近日該作品在某高端商場展出時,惹人質疑。「毀三觀」、「很惡俗」、「很黃很暴力」、「小盆友看見了問爸媽,額,這個怎麼解釋呢」……這是近日網友們,對於沈陽中街某商場內「武松殺嫂」雕塑的留言。但是看到「武松殺嫂」的雕塑,才使我深刻領會「沒有最俗,只有更俗」的真正含義,回過頭來再看「芙蓉姐姐」的那尊雕塑,原來「姐姐」已成了陽春白雪。
仔細審視這個置於大庭廣眾只下的「武松殺嫂」雕塑,只見武松左手扶嫂子潘金蓮的腰,右手持刀高高舉起,貌似要狠狠的刺下;而潘金蓮則做「鐵板橋」後仰狀,並高高抬起左腿,同時,坦胸露乳,且下身也未著片縷。看到此,筆者不禁汗顏,並心存疑問,「即使宋朝婦女再開放,也不至於到這種地步吧?」而且,還有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武松一邊准備揮刀刺向潘金蓮,為何還要一邊伸出舌頭添潘金蓮的胸部?請恕筆者眼拙,怎麼看這都這不像是想給哥哥給報仇的「武松殺嫂」,反而更像是武松趁哥哥去世了,「持刀強占嫂子」的造型。
而且就其雕像本身,也沒有多少美感可言,實在不能領悟作者想要通過這一尊貌似「藝術品」的雕塑,想表達什麼樣的鼓舞意義和真善美的主題。難道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太前衛、太高雅?不是我們這些俗人所能理解的。可是,如果真的如此,就不應該將這樣的超現實主義的雕像置於人來人往的商場大廳。因為來這里的不僅僅是富含藝術細胞的文藝人士,還有更多是普通勞動人民和未成年的孩子,難道作者就沒有想過未成年人和他們父母的感受?
其實真正的藝術家並非如此,他們所創作的藝術品都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賞,即便是有一些露骨,也會通過藝術處理,讓人感覺不會那麼突兀。但是,也有些所謂的「藝術家」,由於自身的積淀不夠,最後只能用低俗來湊,而低俗最好的表達方式,無外乎「裸體藝術」。原本裸體藝術是一件很高雅的藝術,但是通過這些所謂的「藝術家」表達出來的「裸體藝術」,只剩下低俗的「裸體」,不見了高雅的「藝術」。
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為美化城市或用於紀念意義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徵或象形的觀賞物和紀念物。因此奉勸那些所謂的「藝術家」,別再把低俗當藝術,別把群眾當文盲,即便是我們再不懂藝術,但至少能分辨出美麗與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