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蝗蟲論
擴展閱讀
買退市股票需要50資金 2025-05-16 13:09:31
看一看360股票股吧最新的 2025-05-16 13:09:31

蝗蟲論

發布時間: 2023-01-11 07:20:40

Ⅰ 能不能具體描述一下香港反水貨打人事件經過

先從矛盾講起吧,香港是個只有七百萬人口的地方,人均居住面積很小,來過的人都應該知道這一點,但近幾年來香港的內地旅客越來越多,目前一年三千幾萬人次,大多數人都擠在香港的幾個購物熱點,特別是臨近邊境大多都是基層和新移民的區 如屯門(最近新聞最多的地方),上水,這些地區的人不但要承受吵雜,擠迫的生活空間,還要接受比沒那麼多遊客的區高的物價,香港島西區,也算是香港中高尚住宅區,幾乎沒什麼遊客光顧,街面很寧靜,物價比我去過的區都要便宜,我因工作關系幾乎走遍全香港,以前臨近邊境的區不但房價便宜(幾乎港島的三分之一不到,現在是無限接近港島房價,升幅是港島N倍),物價也便宜,但現在幾乎是反轉,但居民收入還是從前的量,國人不要以為自己是米飯班主,你們的到來只是養肥了業主,而在我常去的港島西區還見到的小店,老店,在被自由行攻陷的區只剩金鋪,葯鋪和連鎖,你說這樣子日積月累的居民能忍受嗎,並且真正想享受休閑旅遊的人感受也不好,人多得完全像大買場一樣,來過香港的都應該感受過擠, 吵,還有滿街蹲在商場門口或人行路上整理戰利品水貨客,所以有香港人提出限制自由行,但不是針對內地人,是針對過多的人,特別是當香港是特賣場把香港的物資買斷,把價格搶高的水貨客,但政府為了利益,怕上面不高興,一直沒有檢討自由行的數量問題,但港媽在醫院因為雙非孕婦過多而被迫在走廊,或雖然納了稅有權享用公營醫療也要支付高昂費用到私家醫院分娩,生後又要跨區尋被搶剩的奶粉事件後,矛盾爆發,才有了之後的蝗蟲論,有了限孕婦另,限奶令;最近的反水客也是矛盾又有了另一個焦點,但無論是之前的蝗蟲論,還是現在的反水客,大多數香港人都是沉默的,大概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言論自由的香港什麼樣的謾罵,遊行,示威沒見過,實在是見怪不怪,只近日十幾個激進腦殘的粗暴行為才引起了大多數香港人反感,同聲共討。最近香港政府提出在邊境興建大型購物商場的方案,想這樣既不影響國人的購物心情,又解本地居民的麻煩,但這個方案可不可以解決矛盾(大多港人認為就算有了新的購物點,如果人數還是沒有上限控制,來的人只是多了個去的地方,不代表不去其它地方消費 ),還有香港任何基建都要過立法院,什麼時候可以實施還是未知數,所以和中央談自由行人數的問題是迫在眉睫。有人可能說澳門同樣小,同樣多的人,同樣擠,但澳門為何這么安靜,我想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澳門的政治現象很像內地,新聞里幾乎沒有反對的聲音,一切都是和諧的,不像香港怎麼發言都沒罪,第二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澳門人最近幾年每人每年都有數額頗多的掩口費,去年就每人平均分兩萬多,九千直接進袋,公積金個人賬戶,注入10,000元啟動金,並繼續為居民個人公積金賬戶額外注入預算盈餘特別分配7,000元,一共分了一百多億澳元,而香港除了2011年直接分得收益後,往後都是按需分配,像今年分三百幾億港元,是通過退稅,增加綜援福利老人金等分配,沒交稅也沒領綜援老人金的人毫無得益,而香港很多人是不用交稅的,因為有父母子女和其他各種名義的免稅額,人都是趨利的,所以在某些區的居民追求生活平衡安寧上和政府對於無限制自由行上產生了矛盾,雖然大多數人是冷靜的持續向政府提出意見,但激進的腦殘每個社會也有,才有了十幾個腦殘粗暴對待辱罵遊客的事件

Ⅱ 蝗蟲論的介紹

蝗蟲論是一種部分香港人對中國內地遊客的歧視性看法。部份香港人以「蝗蟲」比喻一些來自內地的遊客;也有部分上海人以「蝗蟲」比喻非滬籍高中生。以「蝗蟲」來形容中國人甚至可以追溯至19世紀,英國旅遊家立德(Archibald J. Little)描述過,「中國人永遠像蝗蟲一樣,凡經之地寸綠不留」。2013年10月8日下午,港大畢業學生,當年的雲南文科高考狀元,因車禍離世,在有關網頁上竟然有2900多人對劉涵的不幸「頂贊」,甚至將她和一眾赴港求學的內地生污衊為「蝗蟲」,將他們的父母污衊為「黃族」 ,公然叫囂是「蝗蟲」和「黃族」搶奪了他們的就業職位和香港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