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蓓薇的获奖成果
1.“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2005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何梁何利基金,2008年
3.“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2009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牡蛎生理活性物质的分离、制备及产品开发”2006年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5.“山羊奶深加工??羊初乳、羊胎盘功能性食品的开发”2005年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即食海参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2005年荣获大连市发明专利金奖
7. “一种海参酶解液系列产品加工方法”200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8.“海参及其功能食品的开发”2003年荣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9.“山羊奶深加工??羊初乳、羊胎盘功能性食品的开发”2003年荣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1.“一种海参酶解液系列产品加工方法”2002年荣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2.“苹果、海藻深加工的新技术开发??醋酸发酵新菌种的培育及应用”2002年荣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13.“富碘、硒海藻保健品研制开发??苹果、海藻醋酸发酵饮料”2001年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4.“多肽营养豆奶”2000年荣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所获专利
作为第一发明人,申报发明专利52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3件,中国发明专利49件,已获授权30件。
国际发明专利:
1.虾夷贝多糖的提取工艺,专利申请号:PCT/CN2006002649
2.鲍鱼多糖的提取方法,专利申请号:PCT/CN2006002650
3.一种海胆营养食品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PCT/CN2008/073093
国内授权
1. 一种海参酶解液系列产品及其加工方法ZL 99113247.5
2. 海参粘多糖的制备方法ZL 02132846.3
3. 牡蛎胶囊食品的制备方法ZL 02132843.9
4. 一种海参全粉食品的制备方法ZL 02132845.5
5. 即食海参食品及其制备方法ZL 02132777.7
6. 鲍鱼食品原液的制备方法ZL 02132844.7
7. 松仁多肽饮品及其制备方法ZL 01138933.8
8. 鲍鱼食品及其制备方法ZL 200410054771.5
9. 鲍鱼食品及其制备方法ZL 200410054768.3
10. 鲍鱼食品及其制备方法ZL 200410054770.0
11. 富含海参粘多糖食品及其制备方法ZL 200410054772.X
12. 海参粘多糖的制备方法ZL 200410054773.4
13. 富含海参粘多糖食品及其制备方法ZL 200410069576.X
14. 一种牡蛎抗氧化、抗衰老制品及其制备方法ZL 200410092089.5
15. 虾夷扇贝多糖提取工艺ZL 200510047410.2
16. 鲍鱼多糖的提取方法ZL 200510047409.X
17. 肚脐螺多糖及其制备方法ZL 200510047411.7
18. 扇贝内脏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 ZL 200610073085.1
19. 贻贝多糖及其制备方法ZL 200510047412.1
20. 一种酸溶性鱼皮胶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ZL 200510047408.5
21. 河蟹仿生食品及其制备方法ZL 200410020444.8
22. 功能性速溶小米粥ZL 200410050251.7
23. 河蟹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ZL 200410020445.2
24. 功能性鸡脑营养品及其制备方法ZL 200410097702.2
25. 一种木耳多糖的提取方法ZL 200410020591.5
26. 羊胎盘功能性食品及其制备方法ZL 200310104854.6
27. 人参果果酱制备方法ZL 00110551.5
28. 富碘苹果海藻醋酸发酵饮料ZL 97116076.7
29. 食用葫芦食品及其制备方法ZL 97117291.9
30. 利用芫根制备具有抗缺氧、抗疲劳功能的产品的方法ZL200710090934.9
2. 大连工业大学前身是什么学校
大连工业大学(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原名大连轻工业学院,是辽宁省属、“卓越计划”、“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划归辽宁省管理。
截止2014年7月,学校总占地面积1064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9.2万册;截至2006年底,教学科研设备总值8959万元。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其中研究生1445人,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近400人。
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轻工、纺织、食品、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2013年12月19日,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朱蓓薇教授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了学校培养院士的重大突破,使学校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沈阳轻工业学院,1970年迁至大连,改称为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校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
学校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也是国家在东北地区唯一布点,以轻纺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经过50年的建设,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实力逐步增强,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培养现代消费产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艺术设计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共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36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848人,其中教授126人,副教授311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8472人,其中研究生947人,留学生93人。设有15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38个本科专业、19个高职专科专业。有28个硕士点,6个工程硕士点,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分别是东北地区该领域唯一具有一级硕士点的学科。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建有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辽宁省示范专业6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是辽宁省重点建设的轻型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所属的服装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服装名校。近年来,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精品教材奖1项,省精品教材奖3项,省级精品课程 22门。学校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优秀成绩,是原轻工业部所属84所高校中最先获得优秀成绩的学校,也是辽宁省省属高校首批获优秀成绩的学校。
学校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科技文化活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0余项。在“2007年BBC网上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中,学校管理学院学生荣获冠军。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学校多次获奖。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礼仪引导员选拔中,学校有24名学生入选,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研究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06年被确定为首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07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命名为第二批大学生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基地,并获得团中央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授予的创业教育示范高校称号。在全国首届诺基亚青年创业计划大赛中,学校以第1名的成绩获得金奖。
学校有较高学科水平。现有发酵工程、纺织工程、制浆造纸工程、食品科学、设计艺术学5个省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制浆造纸工程、纺织工程、新材料与材料改性等4个实验室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水产品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纺织品检测中心、纺织行业产品研发中心等4个省级中心。2006年,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同时被评为A+级,进入全国相同专业前5%领先行列。2007年和2008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2004年教育部对全国高校80个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排名第6,跻身于全国同类学科排名的前列。
在2008年进行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第11,与全国13所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的高校一起代表着我国食品学科发展水平。
在最新的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大连工业大学学报》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8项;发表学术论文4203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68篇;获得授权的国际、国家专利283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51项,其中,学校做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酶转化法生产RH2等人参皂苷”项目获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我校是迄今为止全国省属高校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和创新团队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其中轻工学科金凤燮教授成为2005年和2007年增补院士有效候选人;食品学科朱蓓薇教授荣获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这两名教授被评为全省仅有20名有望成为院士的辽宁省攀登学者;有3名教授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 3名教授为辽宁省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48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或当选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4个团队被确定为省级高校创新团队,有3个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科特·伍斯里奇博士、法国时装协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等数十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2005年起引进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上最大的项目,陆续接受法国埃比塔克大学135名计算机硕士来校留学,得到教育部和辽宁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赞扬。2007年,与新西兰爱丁堡学院合作成立了爱丁堡国际航空服务学院,并成功开办了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
未来10年,是大连工业大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校2万余名师生员工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继往开来,乘势而进,为把学校建设成优势学科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国内知名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3. 朱蓓薇的介绍
朱蓓薇,女,江苏宜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出生于陕西省杨凌区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由于父亲在杨凌农业技术学院工作,少年时的朱蓓薇就对农业科学实验产生了兴趣。1982年大连工业大学(原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士;2004年日本冈山大学食品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4. 郑州轻工业大学是几本
郑州轻工业大学是一本。学校烟草系挺不错的,但不包分配工作。
郑州轻工业大学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约共建高校;2009年和2018年两次列入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近年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不断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
师资队伍:
学校汇聚了双聘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中原学者、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等200余人。
以上内容参考:郑州轻工业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5. 渤海大学和大连工业大学比较哪个好
渤海大学是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坐落于渤海之滨的美丽城市——锦州。学校南临秀美的女儿河,与巍巍南山隔水相望。校园建筑欧式风格浓郁,湖光山色,灵动清雅。
学校创建于 1950年2月。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名,他们在教育、科技、商贸、管理等各个领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许多毕业生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高层管理人才。
学校占地100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0万余册。学校设有21个院系和4个直属教研部。拥有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5个本科专业,31个高职高专专业。教职工2000余人,有教授、副教授500余人。全日制研本专在校生共3万余人。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实验设备,大多数的教室为多媒体教室,建设了计算机宽带校园网,实现了校园一卡通。科技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
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实施名师、名课、名专业、精品教材、优秀教改立项和优秀教学成果等"名品工程"建设,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数量居省内高校前列。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
学校师范学科和商贸学科基础雄厚,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有应用数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史、应用化学等6个辽宁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础数学等2个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及若干校级重点学科、重点扶持学科。
学校设有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省教育科学规划首批重点研究基地――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食品质量安全与功能性食品研究室、应用化学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智能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是辽宁省首批高等学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学校还设有超精细化工研究所、辽西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32个实力雄厚的研究所。承担了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十五"规划项目和省级重点项目的研究。学校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方面不断取得可喜成绩。近年来,获科技成果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出版著作数量在全省高校中均为前列。
学校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渤海大学考试点、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点、辽宁省普通话水平测试渤海大学测试点、辽宁省成人本科生学士学位外语课考试点、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点、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学科评议组,是辽宁省教育厅委托认定教师资格学校和辽宁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主考学校。
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接收留学生,互派学者讲学,同时选派中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进修或攻读学位。
跨入新世纪,渤海大学制定了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纲要,确立了"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前列、省内一流的教学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战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思想,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不断谱写壮美的新篇章。
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简介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沈阳轻工业学院,1970年迁至大连,改称为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校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为主的管理体制。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
学校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也是国家在东北地区唯一布点,以轻纺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经过50年的建设,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实力逐步增强,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培养现代消费产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艺术设计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共有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36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848人,其中教授126人,副教授311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8472人,其中研究生947人,留学生93人。设有15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38个本科专业、19个高职专科专业。有28个硕士点,6个工程硕士点,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分别是东北地区该领域唯一具有一级硕士点的学科。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建有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辽宁省示范专业6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是辽宁省重点建设的轻型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所属的服装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服装名校。近年来,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精品教材奖1项,省精品教材奖3项,省级精品课程22门。学校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是原轻工业部所属8所高校中最先获得优秀成绩的学校,也是辽宁省省属高校首批获得优秀成绩的学校。
学校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科技文化活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0余项。在“2007年BBC网上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中,学校管理学院学生荣获冠军。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学校多次获奖。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礼仪引导员选拔中,学校有24名学生入选,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研究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06年被确定为首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07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命名为第二批大学生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基地,并获得团中央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授予的创业教育示范高校称号。在全国首届诺基亚青年创业计划大赛中,学校以第1名的成绩获得金奖。
学校有较高学科水平。现有发酵工程、纺织工程、制浆造纸工程、食品科学、设计艺术学5个省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制浆造纸工程、纺织工程、新材料与材料改性等4个实验室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水产品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纺织品检测中心、纺织行业产品研发中心等4个省级中心。2006年,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同时被评为A+级,进入全国相同专业前5%领先行列。2007年和2008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2004年教育部对全国高校80个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排名第6,跻身于全国同类学科排名的前列。
在2008年进行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第11,与全国13所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的高校一起代表着我国食品学科发展水平。
在最新的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大连工业大学学报》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8项;发表学术论文4203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68篇;获得授权的国际、国家专利283项;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51项,其中,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酶转化法生产RH2等人参稀有皂苷”项目获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我校是迄今为止全国省属高校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和创新团队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其中轻工学科金凤燮教授成为2005年和2007年增补院士有效候选人;食品学科朱蓓薇教授荣获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这两名教授被评为全省仅有20名有望成为院士的辽宁省攀登学者;有3名教授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3名教授为辽宁省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48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或当选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有4个团队被确定为省级高校创新团队,有3个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科特·伍思里奇博士、法国时装协会主席戈巴克等数十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2005年起引进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上最大的项目,陆续接受法国埃比塔克大学135名计算机硕士来校留学,得到教育部和辽宁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赞扬。2007年,与新西兰爱丁堡学院合作成立了爱丁堡国际航空服务学院,并成功开办了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
未来10年,是大连工业大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校2万余名师生员工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继往开来,乘势而进,为把学校建设成优势学科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国内知名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6. 大连工业大学怎么样呢
辽宁省工业类院校较多,这主要是因为辽宁省是国内工业基地,为了发展相关产业,必须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制,所以此类学校相对多一些。大连工业大学和辽宁工业大学都属于辽宁省内工业院校,但是两所学校区别也比较大,大连工业大学注重轻工,而辽宁工业大学更关注自动化方向。
辽宁工业大学前身是锦州工学院,后来改名为辽宁工学院,这所学校在控制科学方面实力较强,机械工程和自动化是他的老底子,校内这方面也最强。不过,近些年开始转向车辆工程方向了,主要以汽车为主。不过,学校获得项目和资金相对较少,实力较弱。整体来看,大连工业大学的综合实力胜过辽宁工业大学,主要是因为辽宁工业大学的成果更多,影响力和知名度更高所致。
7. 大连工业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哪个学校好
天津工业大学和大连工业大学都是省属重点建设的高校,只是二者综合情况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特色有所不同。
一是地位方面,二者都是省属重点建设的高校,辽宁工业大学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而大连工业大学是“卓越计划”、“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二是高层次培养的学科数量,大连工业大学拥有博士点12个,硕士点57个;而辽宁工业大学拥有硕士点35个,好似还没有博士点。
三是大连工业大学原属轻工业特色,而辽宁工业大学属于重工业特色。这也可以从二者优势学科可以看出来,大连工业大学拥有的省级重点学科是发酵工程、纺织工程、制浆造纸工程、食品科学、设计学等,而辽宁工业大学的优势专业是机械、车辆工程、电气、自动化等。
四是大连工业大学办学在大连市,辽宁工业大学办学在锦州市。
因此,考生择校,主要看自己想学什么专业。如果是机械、车辆、电气、自动化这些,可重点考虑辽宁工业大学,而想学轻工技术、发酵、纺织、造纸、食品等专业,可考虑大连工业大学
8. 大连民族和大连工业哪个好
大连工业大学(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原名大连轻工业学院,是辽宁省属、“卓越计划”、“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划归辽宁省管理。
截止2014年7月,学校总占地面积1064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9.2万册;截至2006年底,教学科研设备总值8959万元。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其中研究生1445人,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近400人。
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轻工、纺织、食品、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2013年12月19日,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朱蓓薇教授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了学校培养院士的重大突破,使学校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大连民族大学(Dalian Minzu University)位于大连市金州区,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中央部委直属高校之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辽宁省人民政府、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建,是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入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全国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学校、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由大连理工大学对口支援大连民族大学,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1-2]
学校1984年立项筹建,1993年招生办学,1997年正式建校,2006年实现国家民委、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三方联合共建。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有开发区和金石滩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多亩,设有20个教学科研单位,本科专业54个,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1200多人。
9.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系是几本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系的专业不错,适合艺术生进一步进修自己的专业。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建于1985年,现有教职员工142人,在校本科生近2500名,硕士研究生300余名。
师资力量
艺术设计工程中心积极承担省内外各种大中型设计项目近百项。学院教师已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作品850余幅,出版著作45部。学院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赛事,并有近70名教师担任各种专业学会、协会领导职务和高层次专业赛事的评委,学院曾多次举办各种设计大赛,赢得了广泛赞誉。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开设讲座百余次;先后与十余所国外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交流关系;聘请国内外37位知名学者、专家为我院的客座教授。
办学成就
学院的艺术设计学科享誉东北、全国知名,2006年辽宁省教育厅评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艺术设计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艺术设计生态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08年,设计艺术学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2009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最推出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我院艺术设计专业被评为A+级。
在研究生教育排行榜中,我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被评为A级,进入全国相同专业前5%的领先行列。
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培养掌握设计艺术领域各类图像、信息传达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具备整合设计、传播开发、环境视觉以及实施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层层递进、多元化的建设,强调专业结构的系统性。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品牌营销、广告策划、媒体制作、视频艺术、环境规划、设计咨询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品牌营销推广、视觉识别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图形设计、网络艺术、视频编辑、环境艺术设计的策划、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培养具备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专业设计技能以及相关的材料与工程应用、管理基础知识,并且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各类专业设计部门(公司)、院校及科研单位,从事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城市景观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等相关领域的设计、策划、开发、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
艺术设计(景观设计方向):通过景观设计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现代景观方案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及现代景观新材料的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城建部门、园林部门、各类景观设计中心(或公司)、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城市与区域生态设施设计、旅游风景区的规划设计、科研、教学等工作。
艺术设计(设计管理方向):培养学生具有艺术设计和设计管理基础知识,能独立从事教学、研究及企事业单位的设计和设计管理工作,具有整合、统筹设计资源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以在艺术设计机构、企事业单位担任设计师、设计总监、策划师、策展人、文化艺术经纪人等职位。
艺术设计(饰品设计方向):注重平台学科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及一专多能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产品开发设计与产品策划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时尚媒体、饰品理论研究机构等企事业单位设计部门从事服装配饰设计以及生活饰品设计实践、科研、教学、贸易、设计管理等工作。
工业设计:本专业以艺术设计为基础,通过与机械、材料等学科知识的综合交叉,分别沿产品设计(含家具设计)、文化礼品与工艺品、玩具与角色、造型与包装四个研究方向来培养学生具备相应设计开发和管理协调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开发研究与制造;礼品、玩具、模型、手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数字化虚拟产品设计(如角色设计、道具设计)包装容器设计等工作。
雕塑:本专业结合艺术设计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分为两个培养方向,一是培养环境雕塑设计与制作、角色造型和动画塑型研究的高级专业人才;二是适应当代国内外市场需求培养工艺品、装饰品、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多种材料工艺开发的创造型实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城市园林建设单位、雕塑院、雕塑公司、动画公司、玩具厂、工艺品厂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雕塑、陶艺、玻璃艺术品、旅游纪念品、礼品等的设计、策划、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以艺术设计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为特点,培养具有专业艺术修养,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将专业艺术修养和媒体技术结合的创造性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专业网络、新闻部门、动画游戏、广告行业等领域从事以艺术设计和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研究与制作相结合的设计创作、研究开发、广告、数码技术、信息技术、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美术学:培养适应当代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环境装饰创作、壁画艺术品、装饰品、艺术设计开发的创造型实用人才以及传统绘画、艺术理论和绘画材料工艺研究的艺术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艺术学校、新闻媒体、建筑部门、广告公司和工艺品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注:1、本专业为艺术类专业;2、本专业新生入校后的外语教学为英语或日语。
10. 朱蓓薇的教学及研究经历
近三十年来一直从事食品科学与加工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在辽宁、山东、吉林、内蒙、新疆、西藏、四川、湖北等省实现了产业化,培育了多个国家、省级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创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
学术社会兼职及荣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辽宁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辽宁省营养学会副会长、中国焙烤食品与冷冻食品协会理事、辽宁省食品饮料协会理事;海洋食品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辽宁省海洋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水产品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大连市农(水)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辽宁省“攀登学者”,2009年大连“科学与技术功勋奖”获得者;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辽宁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先进个人、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三八红旗手、辽宁省巾帼发明金奖、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和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编著主要教材
1.《方便食品加工工艺及设备选用手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饮料加工工艺及设备选用手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实用食品加工技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食品工艺学》(副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5.《海珍品加工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
6.《水产品加工工艺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