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舒國治
擴展閱讀
股票行情600146 2025-07-17 19:12:45
股票價格指數的思維導圖 2025-07-17 19:07:38
000027股票行情查詢 2025-07-17 19:02:37

舒國治

發布時間: 2021-07-08 10:47:15

❶ 我為什麼是極簡主義者

位於德國東柏林的赫爾曼雙子塔大廈裡面,有一間普通的卧室。陽光從寬敞明亮的落地窗照射進來,房間里所有的擺設只有一張白色床鋪和一盞黃色的落地燈。除此之外,再無他物。這就是德國女建築師伊娃·瑪利亞·斯特德爾在東柏林的家。她在裡面生活和工作,卻不像其他設計師那樣擁有琳琅滿目的成堆物品。先不要驚訝,伊娃既不是某些東方宗教的信徒,也不是節儉的苦行僧。她只是一個極簡主義風格的設計師,並將這種極簡主義的審美觀變成了她的生活信仰。

沒有多餘的擺設,將生活用品精簡到最少。伊娃說,「這種極度削減的方式,使人更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房間里那些為數不多的物件上。這種環境令人心緒平靜,也使你的感官更敏銳。」這便是極簡主義者的基本信仰。同樣信奉極簡主義的還有我們偉大的喬布斯先生。據說,喬布斯生前擁有的物品非常少,除了一年四季穿的黑色上衣,就只有一套昂貴的音響設備。喬布斯同樣也是個禪宗信徒,物品的削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心靈的干凈。沒有雜物,沒有雜念,於是便有了至美的境界。蘋果簡約時尚的產品風格和企業文化,和喬布斯的理念是分不開的。可以這么說,正因為喬布斯的簡約,才能有蘋果的風靡世界。

我們生活在一個垃圾泛濫的年代。每當你眨一下眼睛的時候,全世界就有數千部手機、數千台電腦、以及成千上萬的衣物用品被運往垃圾站。這些物品並不是因為喪失了使用功能被丟棄,而是因為企業發布了更新的版本來替代它。這些新的版本,不過是企業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而編造的一些故事,並用各種現代傳播方式哄著消費者為它買單。而這些所謂更新更好的東西,用不了多久,也會變成垃圾車上的昨日黃花。那麼,消費者獲得的是什麼呢?生活品質的真正提升?還是時尚體面的炫耀資本?是內心愉悅的溫和享受?還是無窮無盡的購買慾望?是品位?是質地?是需要?是自我個性的表達?還是泡沫?是快餐?是追風?是人雲亦雲的不甘落後?

物質的泛濫不僅涉及到環保問題,還有我們的心靈問題。廣告奴役與催化著我們的購買欲,購入我們並不需要的東西。為此,我們拚命工作。用100個小時的加班換來一隻驢牌包包,然後再用更多的時間去換取鑽石項鏈、豪華小車,也許只是為了廣告里的一句宣傳詞。曾經的曾經,當鑽石還沒有進入消費領域的時候,人們生活得也很好。後來,經過某家鑽石公司的洗腦,說鑽石是愛情的代言,於是我們的生活目標中多了一項:鑽石。後來的後來,當越來越多的行業給人們洗腦,我們的生活目標開始變得無比龐大,包括服裝、手機、香水、數碼、小車、美容按摩、星級酒店、到此一游。唯獨少了:理想。在物質的層面上我們知道自己要這個要那個,什麼都要。而一旦回歸到本質的層面,卻一片茫然。我們對於自己的生命觀念和時間觀念一無所知,我們對周遭的感知力日益減弱,有時候甚至還不如一隻小貓。這一切全賴於物質的異化。我們用生命和時間換取著並無意義的工業化復製品,誰知這些復製品全變成了負擔,因為我們要用更多的時間來收拾、使用、打理這些復製品。當我們抱怨被生活的瑣事埋沒的時候,也許正是被自己的物品埋沒了。這便是物對人的異化。

因此對極簡主義者而言,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更能分辨出自己不需要什麼。他寧可花100000元去買一幅心儀藝術家的畫作,卻不會花4000元去買一台自己並不需要的平板電腦。因為物品必須是為自己的生活理想服務,而不是為了物品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理想。台灣作家舒國治,至今租房,家裡甚至沒有冷氣和電視機。這在一般人看來是在是頗為寒酸,但卻是舒國治幸福生活的基礎。他白天在高檔酒店裡和朋友喝著昂貴的葡萄酒,晚上在干凈的房間里美美地入睡。沒有多餘的東西打擾。走路、吃飯、喝茶,實在是愜意。把自己從外物中解放出來,於是培養了豐碩的內心。他的這種生活理念,卻成了台灣文藝青年爭相效仿的時尚。

除了在物質領域,我們需要將自己從無窮無盡的物品中解放出來;在生活中,我們還需要精簡自己的生活,從無窮無盡的慾望中解放出來。現代人沒有太多的興趣愛好(如果上網看電視購物聚會吃飯都能算興趣愛好的話我就無語了),卻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我們的時間除了用在加班賺錢和逛街花錢之外,全都耗在了開心微博肥皂劇上面。關了電腦,閉上眼睛,頓覺人生虛無。只有在偏遠的鄉村,還能見到各種民間藝術帶給生活的樂趣,那是一種可以細細品味的樂趣,那是一種可以與生命共長、與時間共舞的樂趣。而在都市,書法詩歌舞蹈美術,全都變成了少數人的專利,或是曾經擁有的過往。不僅是藝術,我們的理想,曾經的追求,全都敗給了現代性。現代性催生了慾望,擠壓了寧靜自在的內心。我們染上了各種隱,上網成癮、游戲成癮、購物成癮、看電視成癮。如果有人,沒有以上種種的癮,他該多麼自在啊,能夠專注於做自認為重要的事情,比如種花養魚、比如研究攝影、比如專心創業,他的每一分鍾都活得其所,不會感到人生蹉跎。

然而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沒有如此境界,因而生活雜亂無章。一會兒跳跳舞,一會兒學學小提琴,一會兒去教堂聽彌撒,一會兒又跟人家燒香拜佛去了。慾望無窮無盡,什麼都想做,最後什麼都沒有時間做。回想起來,覺得自己若有所失。因此,不妨放下所有的事情,讓生活回歸空白,在沒有任何事情干擾的情況下,我們的內心會顯現出來,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以及這一生要如何度過。如此,才能遵從我們的內心,隨心所欲地生活。

綜上所示,極簡主義不是禁慾主義,它並不禁止我們的慾望,而是把我們從各種壓迫中解放出來,從而更好地生活。極簡主義也不是苦行僧主義,它並不否定物的作用,而是要更好地利用物,為生活本身服務。它關注生活本身,抵制物的異化。

我不是一個極簡主義者。我本人也正因為生活的繁雜無章而時時充滿著困擾。雖然一直想要扔掉房間里並不必要的東西,我的房間仍然是日益擁擠;雖然禪宗師傅教導我們要萬緣放下,我仍然是諸念四起。但我相信極簡主義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和禪宗一樣,是一種引向至美境界的信仰。

❷ 推薦寫游記寫得比較好的作家

陳丹燕《今晚去哪裡》《漫卷西風》
秋雨哥《千年一嘆》 《行者無疆》
西川《游盪與閑談》
舒國治《理想的下午》
梁啟超 《歐游心影錄》《 新大陸游記》
朱自清 《歐游雜記》
三毛 也可以看看

王安憶 《波特哈根海岸》
陳丹青 他那美國人「沒受過欺負的臉」你可以找找看
孫東純《遲到的間隔年》很流行
林達《帶一本書去巴黎》
類似各種《背包十年》的旅遊書——爛書,請避雷。

❸ 如何評價唐諾的《盡頭》

其實唐諾希望《盡頭》「沒有抒情,沒有感慨,沒有太多不必要的悲傷」,他也希望《盡頭》「成為一本裡面沒有一句是喪失勇氣的話的書,是一本英勇的書,是一本精神煥發的書」。

❹ 舒國治哪來的錢

有一種東西叫人脈;
有一種關系叫朋友;
游記也有版權。

❺ 求推薦:博爾赫斯、卡爾維諾 梭羅、卡佛 村上春樹、張愛玲、舒國治幾個人的必讀大作

卡爾唯諾:分成兩半的子爵、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看不見的城市。
梭羅:瓦爾登湖
卡佛:「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談論什麼」短篇集不錯。
村上春樹,很多都很喜歡,長篇: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舞舞舞,海邊的卡夫卡,奇鳥行狀錄
短篇集:遇見百分百女孩、列剋星敦的幽靈(主題為孤獨)、再襲麵包店(收錄經典短篇「象的失蹤」,神的孩子全跳舞
處女作短篇:且聽風吟
游記:假如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也不錯
隨筆:當我在跑步時,我談論什麼 談及長跑給村上帶來的人生收獲,不時翻翻挺好。

張愛玲:只記得語文書上看過的一篇實驗性短文「封鎖」,挺喜歡的。

博爾赫斯看來要找時間拜讀一下了。

另,沒什麼必讀不必讀吧,作為個人喜好看待就好。

❻ 求舒國治《理想的下午》txt完整版

關於旅行的啊,那我也看下。附件就是。

❼ 村人遇難記 舒國治

舒國治 舒國治,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電影與搖滾樂熏陶下成長的半城半鄉少年。七十年代初,原習電影,後注心思於文學,曾以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備受文壇矚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跡美國,此後所寫,多及旅行,自謂是少年貪玩、叛逆的不加壓抑之延伸。而文體自成一格,文白相間,簡淡中深富雅韻,論者咸認與他的清簡度日有關。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無盡窺探與詠頌。 一九九八獲長榮文學獎首獎之《遙遠的公路》可為此期間生活與創作的寫照。
著有《理想的下午》《門外漢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記》《窮中談吃》等。
一九九〇冬返台長住,自此所寫,好談旅行、談七〇年代如《台北游藝》、談小吃如《粗疏淡吃》、談台北如《水城台北》,談搖滾談流浪談走路,題材寬廣,風格自成一家。
著有《理想的下午》《讀金庸偶得》(皆遠流),《台灣重遊》(作者自印),《生活筆記》一九七七年版之《人名索引》。
作品:
《理想的下午》
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北。七十年代以少少幾篇作品(如小說〈村人遇難記〉)嶄露頭角。原有意投身電影,終返寫作。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七年浪跡美國;一九九八獲長榮旅行文學獎首獎之〈遙遠的公路〉可為此期間生活與創作的寫照。
一九九○年冬返台長住,自此所寫,多及地方(如〈水城台北〉),多及旅行(〈香港獨游〉),多及小吃(〈粗疏談吃〉)等生活之散文。而其中最常著墨的題材,竟是閑晃。
著有《門外漢的京都》、《理想的下午》、《讀金庸偶得》等書。
關於舒國治,中年男子,好流浪,散文絕妙,出書不多。
關於作者我們知道的真的不多,只知道與他聊天時,有幾次聽他不斷贊嘆:「嗯,這厲害,這厲害……」聽著都覺得好笑,不過就是一些平常事吧。某日朋友聚會,舒國治也在其中,大家天南地北無所不談,不知怎麼談到法國,有人說起法國建築,先說羅浮宮,後來又說龐畢度中心的設計師,然後就停住了,因為怎麼都想不起設計師的名字,這時舒國治緩緩開口:「我記得其中有一個好像是叫做什麼Renzo Piano的……」,屋主在書架上翻查資料,果然拼字絲毫不差。大家都忍不住贊嘆:「嗯,這厲害,這厲害……」
舒國治是台北城裡的奇人。
他不做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過生活。有人稱他為「城市的晃游者」,有人說他是在「優雅的浪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位自稱為「門外漢」的作家是很有一些本事的,他特殊的觀察力,以及通透的文字描述能力,讓他的作品備受矚目。他從七十年代開始寫作,卻只完成了四本書,其他刊登在報上的文章,被許多人剪報留存,因為大家無書可尋,不剪太可惜。
他依著自己的節奏,始終自在閑適地喝茶、吃飯、睡覺、走路。
本書搜集舒國治十數年來刊登於各類刊物上有關流浪的散文。
下文引自「又說睡覺」:
凡是睡醒的時候,我皆希望身處人群;我一生愛好熱鬧,卻落得常一人獨自徘徊、一人獨自吃飯。此種睡醒時刻,於我最顯無聊,從來無心做事,然又不能再睡;此一時也,待家中真不啻如坐囚牢,也正因此,甚少閑坐家中,總是往室外晃盪。而此種晃盪,倘在車行之中,由於拘格於座位,不能自由動這摸那,卻又不是靜止狀態,最易教人又進入睡鄉,且百試不爽,兼睡得甜深之極。及於此,可知遠距離的移動、長途車的座上,常是我最愛的家鄉。
嗟呼,此何也?此動湯不息流浪血液所驅使之本我耶?
倘若睡得著、睡得暢適舒意神遊太虛、又其實無啥人生屁事,我真樂意一輩子說睡就睡。就像有些少年十八、九歲迷彈吉他,竟是全天候的彈,無止無休,亦是無法無天,蹲馬桶時也抱著它彈。吃飯也忘了,真被叫上飯桌,吃了兩口,放下筷子,取起吉他又繼續撥弄。最後弄到大人已被煩至不堪,幾說出「再彈,我把吉他砸爛!」

❽ 為什麼我對日本既愛又恨

鬼今 羅芙芸寫了一本《衛生現代性:中國通商口岸衛生與疾病的含義》,講的是天津如何在西方醫療入侵下實現城市功能轉變的故事。給我印象很深的不是書里講了多少國人如何接受西醫和防疫的奇聞軼事,而是國人對洋人態度的變化。其實,近世國人對高鼻樑藍眼睛的純種洋人雖也積存著又愛又恨的情緒,恨的是落後的大刀長矛敗給了洋槍大炮,愛的是洋貨西物滿足了消費慾望。但「藍眼蠻夷」膚色長相如此怪異,畢竟離我們過於遙遠,最受刺激的還是藩屬國日本,僅憑甲午一戰,靠著穿梭如箭的小型炮艇輕易擊毀了大清帝國的龐然巨艦,當年康有為頻頻上書光緒,吵吵嚷嚷著要大變祖宗成法,理由就是心理最受不了原屬儒家輻射圈的「蕞爾小夷」日本騎到了當年主子的頭上作威作福,深層意思還是大清畢竟沒有直接做過「藍眼睛」的主子,做西洋人的奴才固然不好受畢竟是異國異種,猶如「外星人」來襲,即使打輸了也沒有太多的心理障礙,可日本人欺負我們就如奴才翻身,乾坤顛倒,是萬萬不可的。 不過,國人對日本的欣慕一直如影隨形,好象要遠高過對西人憧憬,這種對日人又愛又恨的情緒完全不同於因鴉片開戰之後與西人交戰後的心境,也許因為都是黃種人,可日人在西化的程度和時效上卻總能領先一步的緣故,國人過去文化優越的自傲與近代全面落伍的自卑混合發酵,釀成了如今的心理變態。羅芙芸講天津,曾舉例子言道,國人對日本租界統治的記憶就很特別,當瘟疫來臨時,日人在天津租界打防疫針,先是遭到劇烈抵抗,可數年後新中國建立時防疫部門暫時未及打針治療,就遭到國人普遍抗議,此時人們似乎完全忘了當年甲午戰敗之恥。針對國人的「健忘症」,王朔曾發狠說,中國抗戰熬了八年,就是因為「漢奸」太多。這話放到現實中加以檢驗也不能說錯,聯想到前些年反日遊行隊伍中情侶相互依偎調笑的鏡頭,以及國人優先選擇日本電器產品鄙視國貨的窘況,就知國人反日的「民族主義」經常不乏表演的色彩,不必當真的。曾看到一條消息,北京的計程車司機有一次和客人聊天,說到當年抗日的悲烈與現今日貨肆意傾銷的盛況時曾有一句評論:「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輕描淡寫地把八年抗戰的意義全給消解了,這條評語與韓國人事隔多年後仍咬牙切齒地不許二戰日本老兵入境,堅持拒用日本貨的決絕相比,頗讓人有天壤之別之概。那麼,「漢奸」特多的現象應該從何解釋呢? 李零曾經寫過一篇《漢奸發生學》,表面上是寫給吳三桂的辯護詞,其實是想深究「漢奸」發生的原因。吳三桂叛服無常,不在於己身的懦弱,而在於外力的制約。他當年在滿人的萬軍叢中左沖右突,單騎救父,其膽氣過人不亞於當年趙子龍,卻因李自成擅殺其父,使之進退無據導致屈降滿人,境遇無奈的逼使遠勝於所謂恪守民族大義的空說。由此可知,「民族大義」呼喊音量的強弱往往取決於歷史語境下的具體狀態,而不是一種空洞的真理化表述,我曾不只一次地聽台灣人情緒激動地咒罵國民黨的腐敗和苛酷,懷念日人統治秩序的清明和制度的完善,其中不乏知識界精英,這也可以稱之為「二二八情結」,因為他們的記憶總是停留在國民黨當年以抗戰勝利之師登陸台灣後的腐敗與日人相對的平穩治理,兩相比較他不罵國民黨那才叫怪呢。 遙想當年,日人統治台灣和攻擊大陸採取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策略,台灣是通過簽訂條約割讓給日本的,因此日本把它當作自家的一個省來進行治理,除登陸之初發生極短暫的戰事外,日人在台灣基本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屠殺,而是把台灣人當作了日人的一部分進行管理,台灣人根本沒有「南京大屠殺」的慘痛歷史記憶可以和大陸人分享,反而台灣相當一部分現代化格局均由日人打下基礎。自甲午戰敗條約簽訂後,台灣人享受了半個世紀日本現代化的治理成果,對於他們來說,大陸的戰爭記憶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日本戰敗後,台灣人雖表面上和大陸人都認同「光復」的說法,但顯然心底里對「光復」的理解大有不同。所以說利益積淀造就的歷史情境決定了其對「民族大義」認知的相對淡薄當屬自然。如果把這些贊許日人治理優秀的議論匯集起來,足以句句都被定性為「漢奸」言論,但這絲毫無助於給我們早已習慣的「民族大義」的激憤表達增添多少正當性。 「漢奸」言論的產生往往與對日人「漢化」淵源的誤解糾結不清。日人號稱秉承唐代文明的滋養,其實早已不認中國這個「文化奶媽」,只有咱們自己還煞有其事地把日本當成了嗷嗷待哺的「兒子」,好象對人家還有哺乳價值。尤其是近代以來,中國國力日漸衰落,日人早已不把自己歸結為中國藩屬,而是自承取代中國成為了東亞文明的真正主導者,他們有一種說法叫「華夷變異」,也就是「中國」與「日本」作為文明和野蠻的位置從此被顛倒過來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並沒有錯,如果你去過京都,就知道中國古代意境中的小橋流水和日常俗世中真正細微處的優雅,可以完全不經意地點綴散布在京都的任何一個角落,深刻昭示著其崇尚自然傳統的民族氣質。 按台灣作家舒國治在《門外漢的京都》里所說,你甚至可以尋找夢里依稀望見的輕掩柴扉和深深庭院。有人罵日本人平日行事拘謹虛偽,刻薄寡恩,卻難以否認其維系生態與文明環境品質的卓異細心。更可怕的是,連韓國人都有「華夷變異」之心,不過他們這樣想是有理由的,就拿傳統儒教禮儀來說,韓國首爾的成均館大學中附設孔廟,每年春秋兩季必定要禮服祭拜,嚴格儀軌之道。據說國內孔子家鄉曲阜有一次舉辦祭孔典禮,祭服設計卻是混亂不堪,頗被韓國人所譏。那就難怪人家有「華夷變異」的叛逆之心和秉持儒教正統的咄咄自信了。 諷刺的是,京都這牧歌式的庭院氛圍據說還是拜一個中國人梁思成所賜,他在地圖上標明了主要建築的位置,避免了美國飛機的轟炸。最近有新聞說京都要立梁氏的銅像,聽到這個消息我不但沒覺得高興,反倒好象重重挨了一記耳光,因為在我看來,梁氏當年極力想保護的北京城被拆得如此七零八落,和京都相比猶如一塊凄慘的文化沙漠。去了京都後,你會憎恨自己怎麼如此輕易地就成了「哈日一族」?也由此理解了當年周作人成為「漢奸」的一種悲苦和無奈,他筆底的文采深深染有日式的氣息,可又如中國文化品味的殘留物。我想那種無奈一定是寒徹骨髓的,自己的文化被鄰居拿去後變成了真正的精神資源,而我們卻通過破壞自己源遠流長的文明不斷作踐自己,在這種自殺式的自我閹割式狂歡中還冠冕堂皇地大談「民族振興」,「振興」的標准據說是因為某個國力指標超過日本。可在我看來,「北京」和「京都」比,就象一個敗家子把自家房子拆了,搭了一個劣質的仿造品,還硬說是文明的再造和「進步」。 說到這里我們還似乎只指明了「漢奸」發生的外力淵源,即過度的文化摧毀導致了莫名的文化自卑,但還未涉及「漢奸」成群發生的主體動因。此點非三言兩語所能道破,如果用最簡捷的表述,可以說中國人行為具有內在於骨子裡的利益導向,即在行動中往往選擇最有利於己的方面,表明利益合法性的一些「正名」原則其實並不具有實質的制約作用,所謂「義利之辨」不過是個說法,很難真正構成內在的心理緊張。《三國》的再度流行就約略可以印證此點。《三國》里的人物行動均是以利益為導向,唯一的合法性符號就是「漢室正統」,似乎代表「義」的一方,曹操不敢私自篡位,即受此限,但除此毫無實質約束力的符號之外,故事展現的全是勾心鬥角的權詐之術。劉備以「義」為標尺,行為卻詭詐異常,其實,爭正統的結果延緩了歷史走向合理的進程。故有人認為赤壁之戰使曹操無法一統天下,實乃歷史悲劇。「統一」與「分裂」孰優孰劣是個太復雜的問題,但以「義」之名行不義之事卻是歷史的常態。在這種常態教育下,國人中常出「漢奸」倒是一點也不讓人感到奇怪了。

❾ 推薦一篇好的文章,帶賞析

書名:雪地里的蝸牛奄列
作者:張小嫻
推薦理由:或許你以為我因為太恨你才這樣說,不,我只是無法承受愛你的痛苦。即使再走在一起,我們終究還是會分開的。離開你的時候,我期望我們餘生也不要再見。別離的痛楚,一次已經很足夠。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收到我送來的東西,也許,我已經不在這個世上了。
書名:《悲慘世界》
作者:雨果
推薦理由:小學時第一次看的外國名著,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才明白少許意思。現在想想真讓人回味。這本書告訴不是每個人生來都是那麼邪惡的,只要你改。
書名:《流浪集》
作者:舒國治
理由:
看這本書的時候是我比較浮躁的那段時間。後來離涉及分班的期末考試還有半個月的時候,請了一周的假去散心,當時帶的就是這本書。散散地又看了看。
「舒式散文」,感覺很舒服。就如贈的書簽所寫:「世道再難,也要呼吸順暢。」有些時候一本書的意義在於窺望一種當下無法得到或許永遠也無法得到的生活,即使心有嚮往但也知道是不能的。
談走路,談喝茶,談睡覺,談一些在大多數人眼裡或許沒什麼價值的東西。文字並不精緻,但有一種古樸雅緻的美,透著閑適。

❿ 嘉興新秀匯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嘉興新秀匯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13年10月成立,開創「行舍」品牌。行舍(Sincer)的品牌logo,中文部分由劉樹勇先生(老樹畫畫)親筆題寫,Sincer為英文注冊名。2014年作為箱包原創定製品牌入駐天貓,成為箱包類目首個文藝風格品牌。主要經營原創設計類箱包,並老樹、舒國治等多位文化圈名人合作,將文化、旅行理念與箱包結合起來,行舍想傳達的不僅是一個設計巧妙的箱子,而是一種理念,一次放開束縛、跟隨自己的舒行。   
法定代表人:董曉曄
成立時間:2013-10-24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41100007285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富潤路112號12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