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朱德有幾個孩子
2個孩子。一個兒子,一個女兒。
兒子朱琦(蕭菊芳所生)。
女兒朱敏(賀治華所生)。
朱琦(1916.9-1974.6.10)原名保柱、譜名寶書,朱德之子,蕭菊芳所生。四川儀隴人。青少年時期在延安學習、工作。
1948年從部隊轉業到石家莊鐵路局機務段當練習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在石家莊鐵路局擔任火車司機。1974年因病去世。
朱敏(1926年4月18日—2009年4月13日),原名朱敏書,四川儀隴縣人,朱德元帥唯一的女兒,1926年4月18日(一說為4月10日)生於莫斯科,母親是賀治華,未滿周歲時回到四川成都。
(1)朱得擴展閱讀:
朱德孫子:
1.孫子朱援朝,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2.孫子朱和平,全國政協委員、空軍少將軍銜、空軍指揮學院原副院長。
3.孫子朱全華,任朱德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主任。
4.孫女朱新華,任解放軍總醫院干休所門診部主任。
5.孫子朱國華(1983年,死刑)。
朱德外孫:
1.外孫劉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學院副院長。
2.外孫劉康,從事中德之間的商務交流。
3.外孫女劉敏,法語譯員。
4.外孫劉武,解放軍某研究所大隊長。
Ⅱ 朱得將軍英雄故事
一塊銀元
三千多名戰士駐扎一個村,吃飯吃菜成了一件大事。剛開始,由於地主老財造謠惑眾,加上村民對紅軍並不了解,許多人棄家躲避,來不及逃的人關門閉戶,籌集糧菜一時陷入了困境。朱軍長嚴明紀律,讓戰士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一天,兩名戰士到村南一戶人家,大門緊鎖,聽說已逃到外村親戚家中。只見其家門口有一個南瓜大架棚,十分旺盛,棚上掛著兩個黃艷艷的大南瓜,小戰士心想:人家又不在,怎麼個買呢?太個子戰士說:「把兩個南瓜割下,我寫一張紙條,錢以後送來。」說完割下南瓜,寫了一張字條「買兩個南瓜,以後付錢。一~紅軍」.放在架上回去了。有一天晚飯,朱吃到香酥的南瓜飯後,詢問誰買的瓜真是好吃時,他才知道南瓜沒有付錢。他讓人叫來那二位戰士,從背包里帶出一塊銀元,語氣嚴肅地說:「人不在,也不能白吃呀。」說完要二位戰士去還錢,兩位戰士原以為辦了一件好事,卻受到首長的批評,頓時面面相覷,等他們回過神來時,早已站在身旁的排長對他們耳語了一番,這時他倆才興沖沖地走了。
再說紅軍進村後,幫助村民打掃庭院、挑水劈柴。一位大爺病了,還派醫生為他診治……一樁樁軍愛民的好事在村裡傳頌著。村民們消除了誤解,事實戳穿了地主們造謠中傷的陰謀,外逃的村民回來了,村子裡家家戶戶敞開大門,爭相幫紅軍做事,有送糧送菜的,有送兒子來幫丁當兵的,真是軍民魚水一家親啊。又說村南那戶種南瓜的村民叫陳亮,他攜妻帶兒回到家裡,一切依然如故,十分高興。只是棚上兩個南瓜不見,他心裡想:家在就好,兩個南瓜算是讓賊偷了罷,也不把它當回事,在村民會上他無意說了這事,沒想到那二個戰士又狠狠挨了一頓批,可他們心裡不服氣哪。
一天,陳亮的妻子上棚割南瓜葉准備煮了喂豬,不經意間看見被割走的一個南瓜蒂上用紅布扎著一個小包,他拿下來一看,裡麵包著一個金閃閃的銀元,還有一張小紙條,可他不識字,急忙拿到村裡給丈夫看,只見字條寫著:「老鄉:買2個瓜送上一塊銀元。一一紅軍』』村裡人頓時都聚攏過來,有的竊竊私語。陳亮頓時面紅耳赤,捶胸頓足,大聲說:「我好糊塗啊,原以為南瓜被賊偷了,沒想到紅軍大哥紀律嚴明,買東西付錢,一銀元可買好多南瓜呀。」說完他拉著郭夫爺一起找朱軍長,一是把銀元還了,二是要向兩位戰士賠罪。朱軍長激動地對他們說:「這是紅軍應該做的。銀元你留著,至於賠罪由我來吧。」回到家裡,陳亮傾其所有,把雞蛋、鴨蛋和雞鴨裝滿籮筐,上面用紅紙寫著「擁軍愛民」,一家三口人高高興興擔著慰問品走向美魁堂,聽說紅軍走的前一天,他還特地屠殺大肥豬前去慰勞。
一石激起千層浪。陳亮的「銀元故事」在村裡傳遍了,擁軍愛民在福鼎在橫口成了時尚,蔚然成風。後來,一位詩人以此為題材寫了一首《南瓜蒂上長白銀》的詩還在省里獲獎,而一位畫家以此為題材的國畫也得了獎。從此,擁軍愛民的優良風尚在福鼎在橫口在永春代代相傳,永遠相傳。
伙夫式的形象特徵一次又一次救了他
1928年12月,朱率領部隊在資興駐扎,敵人聞迅來抓朱。在這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朱見逃不脫敵人的包圍,使走進一家祠堂的廚房,隨手拉了一條圍裙系在腰上。敵人沖進來就問:「你們的總司令在哪裡。」朱指指身後:「在後面。」敵人又問:「你是干什麼的?」朱乾脆地回答:「我是伙夫。」但幾個敵人仍有些不放心,把這「伙夫」拉到燈下上下打量了一番,見他穿得破破爛爛,鬍子老長,真是一副伙夫樣。於是信以為真,便急忙到後面搜索。朱趁機打開窗子,逃之夭夭。
1929年2月,國民黨劉士毅部乘黑夜包圍了駐扎在項山的紅四軍軍部。此時,朱的妻子伍若蘭要朱先走,隨部隊突圍,自己掩護,朱不肯扔下妻子不管,正在爭執之時,房門「嘩啦」一聲被踢開,十幾個黃蜂似的敵人揣著槍,氣勢洶洶沖了進來。伍若蘭迅速奪過朱手中的槍,隨即故意對沖進來的敵兵呵斥說:「你們不在前邊打仗,跑到我屋裡來干什麼?」說著,回頭對站在一邊的朱大聲命令:「老伙夫!還不出去打一桶水來給軍長洗臉!」朱「唔」了一聲,點頭答了個「是」,抽身欲走。一個瘦猴模樣的傢伙用槍攔住朱,另一個敵兵用槍口對准伍若蘭,第三個敵人旋即奪下伍若蘭手裡的駁殼槍。 「他是你們什麼人?」敵人逼問道。
「他是我和朱的伙夫!」伍若蘭異常鎮靜地答道。敵兵見朱滿臉胡須、身著普通士兵裝束,覺得不象當大官的樣子,也就將主意力轉向伍若蘭:「媽的!朱睡在哪裡?」此刻,朱乘機提著一隻小桶走出房門。
「他在後邊那間屋裡睡覺,」敵兵為搶頭功,爭相往裡邊那間屋沖去,伍若蘭扭身飛出房門,飛也似的朝村外跑去,由於她當時身懷有孕,加上一顆流彈射穿她的腳踝,不幸被敵人抓獲。1929年2月8月,伍若蘭英勇就義,敵人還將其頭顱解送長沙示眾。
伍若蘭的死是朱終身的一個遺憾和隱痛。然而,如若不是不起眼的普通相貌和裝束作護身符,即使有伍若蘭的機智勇敢,朱也難以脫身。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伙夫式的形象特徵再一次幫助他出脫了危難和火海。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朱的平易近人,與士兵打成一片,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潛在的護身符,在危難時候大顯身手……
Ⅲ 朱德同志生平簡歷
朱德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戰爭。1922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1927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8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同年4月,率起義軍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紅軍)第四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1930年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春和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上,嚴正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堅決擁護和支持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長征途中,對張國燾的分裂紅軍和叛黨活動,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轉戰晉察冀魯豫等省,建立和擴大抗日根據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灣政策」,對發展大生產運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作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組織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隨後又和毛澤東一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指揮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奪取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是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Ⅳ 朱德的後代子女都幹啥
朱德的後代:
1、兒子朱琦(蕭菊芳所生)和兒媳趙力平
2、孫子朱援朝,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3、孫子朱和平,任重慶警備區司令員。
4、孫子朱全華,任朱德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主任。
5、孫女朱新華,任解放軍總醫院干休所門診部主任。
6、孫子朱國華(1983年,死刑)
7、外孫劉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學院副院長。
8、外孫劉康,從事中德之間的商務交流。
9、外孫女劉敏,法語譯員。
10、外孫劉武,解放軍某研究所大隊長。
(4)朱得擴展閱讀:
朱德孫子被槍斃事件:
警方展開行動後,在搜查葛志文家時,取得重大突破,查獲了一本記載著眾多女性姓名和通訊地址的通訊錄,根據這個線索,警方找到了大量的受害人,對六人進行指認,收集了充分的犯罪證據。到1985年2月15日,六人全部被抓獲。
1986年1月17日,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說:「高級幹部及其子女絕大多數是好的。但是現在確有個別幹部子弟泄露經濟情報,捲入了情報網,出賣消息,出賣文件。
越是高級幹部子弟,越是高級幹部,越是名人,他們的違法事件越要抓緊查處,因為這些人影響大。犯罪危害大。抓住典型,處理了,效果也大,表明我們下決心克服一切阻力抓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第二天,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胡啟立在中央黨校畢業典禮上也說道:「現在要從抓大案、要案入手,特別是那些有高級幹部及其子女插手的大案要案,一定要沖破阻力,一抓到底。殺一儆百,挽救一批幹部。
1986年2月17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刑事裁定,維持一審判決,以強奸罪、流氓罪判處胡曉陽、陳小蒙、葛志文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同案犯陳冰郎、陳丹廣、康也非三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5年、3年。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權,核准對此三人的死刑。
陳小蒙得知後說:「想不到現在共產黨動真格的了!」經胡耀邦等領導人過問後,於1986年3月對三人執行槍決,此事引起社會轟動。除了胡曉陽、陳小蒙等人外,在京津滬等主要城市的官二代、軍二代聚居區,警車穿行,人人自危。
天津槍斃了朱德的孫子朱國華以及天津警備區的軍隊子女等,杭州槍斃了將門之後熊紫平、熊北平兄弟……不少作惡的幹部子弟在「嚴打」中落網甚至被處以極刑,「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被認為是這次「嚴打」的一個突出「亮點」。
Ⅳ 朱德是怎麼死的
朱德去世是因感冒轉成肺炎,因糖尿病引起腎衰竭,最後去世;
朱德外孫子劉建回憶:「1976年6月底,爺爺因感冒發燒住進醫院,爺爺自生病住院到去世一共10天。
爺爺病重的時候我陪著奶奶和媽媽在病房值班,爺爺的病一天天的加重,由感冒轉成肺炎,因糖尿病引起腎衰竭。
由於排不出小便,導致身體浮腫。
前來探望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十分著急並指示醫生們要全力搶救。」當時朱德不知道自己病得這樣嚴重。
1976年7月6日下午3時,朱德逝世,享年90歲。
(5)朱得擴展閱讀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朱德同志先後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並在黨內擔任重要領導職務。朱德同志身經百戰,歷盡艱險,功勛卓著,在每一個重大關頭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歷史作用,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作出了傑出貢獻。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朱德同志懷著「與日寇決一死戰,復我河山,保我民族」的決心,率領抗日將士揮師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朱德同志堅決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抗戰,力挽狂瀾,為挺進敵後、開辟華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0年5月,朱德同志從太行前線回到延安,協助毛澤東同志領導各敵後根據地的抗日戰爭。為克服陝甘寧邊區的嚴重經濟困難,朱德同志響應毛澤東同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親自指導和推動大生產運動,倡導培育了「南泥灣精神」,成為人民軍隊的一個光榮傳統。
Ⅵ 朱德簡介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建國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為加強執政黨的建設,維護黨的組織紀律,克服黨內各種不良傾向,保持黨的優良作風,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還多次出國訪問、會見外國領導人,增進了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的友誼。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曾遭到林彪、江青集團的侮辱和打擊,但受到毛澤東的保護。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6)朱得擴展閱讀
朱德的故事
1、以身作則
朱德有個侄孫,不太安心在農村工作,曾幾次寫信給朱德,請求朱德把他調到北京工作,朱德都拒絕了。後來這個侄孫參了軍。一次從東北回老家探親,途經北京時去看望了朱德。
朱德對他說:「你參軍了,咱們是革命同志關系,而後才是其他關系,你要遵守部隊紀律,好好學習,嚴格訓練,努力進步。」
幾年後,這個侄孫臨近復員時到北京請求朱德幫他在城裡找個工作,朱德說:「使不得,回原籍安置是政府的政策,我要帶頭執行,不能有半點特殊。你在部隊入了黨,共產黨員更應該服從組織紀律。
儀隴縣天地廣闊,需要你,你要愉快地回老家去,由地方組織安排,無論幹啥都要干好。」這個侄孫聽從了爺爺的教誨,愉快地回到了家鄉,當地政府安排他當了公社的放映員。
2、普通一兵
1929年的一天,朱德的通訊員在行軍路上病倒了。朱德硬要通訊員騎上他的大黑馬,自己挑擔子。當部隊要到松源的消息傳開後,當地群眾比過年還高興,都巴不得立刻見到朱軍長,但是因為誰也沒見過朱軍長,不知道哪個是他。
黨代表告訴大家,朱軍長騎的是大黑馬。於是,隊伍出現在面前時,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那個騎大黑馬的人身上。
只見黑馬背上坐著一個約莫二十來歲的青年,面色也不太好,而且顯得有點疲勞;前面走著一位挑擔牽馬的人,是一個濃眉大眼的壯漢。他正是朱德,他身穿一套黃灰色舊軍裝,腳踏草鞋,腿打綁帶,肩上彎彎的扁擔挑著四五盞船燈。
在鄉親們疑惑的目光中,只聽朱軍長洪亮的嗓門沖著大家說道:「鄉親們好啊!」鄉親們這才明白,敬愛的朱軍長原來已經來到了他們中間。
Ⅶ 朱得是那個德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朱得大將軍,癸丑太歲,是漢族民間奉祀的神靈,屬於六十甲子神之一。在明代時降生在靈壁(今安徽省靈壁縣)。朱得,洪武(1368-1398年)初年,率領上萬戶民眾,跟隨明太祖渡過長江,進入江東地區,收復了常州和婺州(今江蘇省常州市和浙江省金華市一帶),攻克了武昌,還平定了蘇州和湖州(今江蘇省蘇州市和浙江省湖州市一帶),轉戰大江南北,因為建有戰功而升遷為常山中護衛僉事,後調任福州右衛。
Ⅷ 朱得有後人嗎
朱德的子女
朱德與蕭菊芳在1916年生下兒子朱琦,1974年朱琦病逝。
朱德與賀稚番在1922年生下女兒朱敏,
朱德1958年認的兒子叫王書富
朱德有一個孫子叫朱援朝
另一個孫子朱和平,是空軍某研究所所長,大校。
最小的親孫子朱國華在1983年「嚴打」期間,因為強奸婦女罪在天津直接被判死刑被槍斃
朱德的第六任妻子康克清一生沒有生育。
Ⅸ 被朱得總司令稱為天下第一山的是
1962年3月,朱德視察井岡山時,稱井岡山為「天下第一山」。的確,「山因革命而高,地以人傑而大」。當年,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今日,井岡山又第一批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代著名作家魏巍,1982年專程來瞻仰井岡山,賦留的「不朝聖來不拜仙,我來朝拜井岡山,人說你五千八百尺,我說你天下第一山」的詩句,就代表了成千上萬的參觀旅遊者來朝拜井岡山的心情。那麼,井岡山的參觀者,可知道井岡山曾開創過多少個第一呢?並從中得到教育與啟迪。
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位於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包括江西的永新、寧岡、遂川、蓮花四縣和湖南的酃縣(炎陵)、茶陵兩縣。總面積為13000多平方公里。
第一條中國特色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第一塊軍事根據地---井岡山軍事根據地。介在永新、寧岡、酃縣、遂川、永新四縣之交,北麓是寧岡的茅坪,南麓是遂川的黃坳,兩地相距90里,東麓是永新的拿山,西麓是酃縣的水口,兩地相距80里。山上有茨坪、五井、下庄、行洲、草坪、白泥湖、羅浮各地。周邊共計550里,稱五百里井岡為井岡山軍事根據地。
第一支工農武裝---中國紅軍第四軍。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起義農軍,在礱市與毛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後,5月4日,朱毛兩部在龍江河畔召開了會師慶祝大會。宣布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中國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陳毅任士兵委員會主任。
第一次從組織上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支部建在連上。營以上設黨委,班設小組,並在連以上派黨代表,全軍歸前委統一領導。
第一次在軍隊中實行民主制---成立士兵委員會。1928年4月28日,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黨的第一次代表會決定成立士兵委員會,在軍中實行民主制,連以上建立士兵委員會,規定士兵委員會對軍隊長官的工作可進行監督,使「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廢除煩瑣禮節,經濟公開」。
第一次提出遊擊戰術---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第一次制定紅軍《三大紀律、六項注意》---1、行動聽指揮;2、打土豪籌款要歸公;3、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①、上門板;②、捆鋪草;③、說話和氣;④、買賣公平;⑤、不拉夫,請來夫子要給錢;⑥、不打人,不罵人。
第一次提出紅軍《三大任務》---1、打仗消滅敵人;2、打土豪籌款子;3、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組群眾建立革命政權。
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
第一部《土地法》---《井岡山土地法》。
第一次組建黨的邊界特委---湘贛邊界特委(由茅坪遷茨坪)。
第一次組建團的邊界特委---共青團湘贛邊界特委。
第一次成功改造綠林武裝---改造袁文才、王佐部隊。
第一個防務機關---湘贛邊界防務委員會。
第一個發展農業機關---農業處。
第一個邊界貿易組織---竹木委員會。
第一個公賣處---新遂邊陲特區政府公賣處。
第一個紅軍物資轉運站---黃坳天主堂。
第一所紅軍醫院---小井紅軍醫院(由茅坪遷小井)。
第一所紅軍軍官學校---紅軍教導隊(創辦於礱市、後又由茅坪遷茨坪)。
第一個紅軍兵工廠---茨坪軍械處。
第一個紅軍造幣廠---上井紅軍造幣廠。
第一所紅軍被服廠---井岡山紅軍被服廠(由桃寮遷茨坪)。
1960年董必武、1965年郭沫若、1995年馬萬祺視察井岡山時,頌揚井岡山為「革命搖籃地」、「革命母胎盤」、「不負專崇第一山」。1987年彭真視察井岡山時題詞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塊奠基石是井岡山」。井岡山,以其歷史地位和作用,「已奠千秋建國基」,故稱「天下第一山」。
Ⅹ 朱德什麼職務南昌起義
朱德在南昌起義的時候是第九軍副軍長。
從軍隊體制來說,朱德一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統帥。從1928年5月4日朱德成為中共第一支主力紅軍——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那一天起。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中國共產黨聯合國民黨左派,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也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新型革命軍隊的序幕。
在這場彪炳史冊的起義中,朱德發揮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貢獻,保證了南昌起義的順利進行,也在起義最為艱難的時刻為中國革命保存了生生不息的火種。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在上海和武漢等多地在全國范圍內發動反革命政變,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挽救中國革命,中共中央於1927年7月12日進行改組,停止了陳獨秀的領導,由張國燾、李維漢、周恩來、李立三和張太雷組成臨時中央常務委員會。
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軍事部部長周恩來召集秘密會議,朱德也參加了這次會議。正是在這個會議上,朱德向大家建議,由於他在江西南昌工作了一段時間,對江西的情況很了解,可以在江西發展革命力量,號召大家到江西去。
1927年7月中旬,中共臨時中央常委會在武昌舉行會議,決定在「東征討蔣」的口號下,以九江、南昌一帶賀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20軍、葉挺率領的第11軍第24師以及朱德原領導的第3軍軍官教育團為基礎,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隨後,由於對南昌情況非常熟悉,朱德受中共中央指派,前往南昌為起義做各項准備工作。
朱德的堅定、信心、執著和激情感染了大家,起義部隊的官兵又重新樹立了革命必勝的信念,重新樹立了戰斗的決心,重新鼓起了前進的勇氣。朱德的堅毅和執著,使其成為這支部隊當然不讓的領袖,陳毅和王爾琢則成為他的主要助手。
隨後,朱德等人將部隊進行改編,整個部隊編為一個縱隊。朱德任縱隊司令員,陳毅任縱隊政治指導員,王爾琢任縱隊參謀長,下設一個士兵支隊,轄3個步兵大隊以及一個特務大隊。整個部隊剩下一門82迫擊炮、兩挺手提機關槍、兩挺重機槍,合編為一個機炮大隊,剩餘下來的軍官編成一個教導隊,直屬縱隊部領導,整個部隊共計800人。
後來,朱德帶領這800人不斷轉戰,不斷壯大,並於1928年4月份與毛澤東會師與井岡山,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的篇章。
正是朱德率領的這支800人的隊伍,為中國革命保存了將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在這800人的隊伍里,走出了將來的朱德元帥、林彪元帥以及陳毅元帥,還有粟裕大將。這800人,是將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基本班底和基礎,為中國革命保存了永不熄滅的火種和永不停息的力量。